【针灸学考点】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编者按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和流注次序,作为是历年中医确有专长、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热门考点,但此考点却容易成为非针灸推拿专业考生的失分点,为此我们为大家归纳总结十二经的命名方法、循行分布规律等以便记忆考点。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別、十二经筋、十ニ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数计的浮络、孙络等。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的命名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手足、阴阳、脏腑来命名。
首先用手、足将十二经脉分成于手六经和足六经;凡属六脏及循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属六腑及循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再根据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阴阳又划分为三阴三阳,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阳为阳明、太阳、少阳。
按照上述命名规律,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并具有明确的属络表里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脏为阴主里,腑为阳主表,脏腑相表里。一经配一脏(腑),一脏配一腑,阴阳配对,这样就形成了脏腑阴阳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余皆仿此。具有属络关系的脏腑与经脉以及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在体内,十二经脉除与六脏六腑有特定配属关系外,还与相关脏腑有联系;在头身,十二经脉还与其循行分布部位的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络。临床上辨证分经、循经取穴,以此为依据。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与六脏相配属的六条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与六腑相配属的六条阳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呈现一定规律,当身体自然直立,双手下垂,掌心向内,拇指向前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分别分成前、中、后三个区线。
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当双手上举时,表现为阴升阳降。
阴经属脏,五脏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储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故而上行。
阳经属腑,六腑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而下行。
十二经脉循行衔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按于食指。
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
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如足太明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流注不已,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循环传注系统。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断地得到营养物质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针灸推拿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赵吉平,李瑛.针灸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