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凉内燥”孩子秋季感冒请勿乱用药,推荐两个穴位一个食疗!

白露之后,天地之间的湿气逐渐减少,燥气开始增多,人容易感觉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燥等燥症;另外早晚温差大,孩子抵抗力差,更容易感冒。

因为仲秋之后天地兼具”凉燥“之邪气,所以这波感冒很有特点:

首先是鼻涕颜色,先是清鼻涕,又有黄鼻涕,或者晨起是黄鼻涕,后面又是白鼻涕。

其次是咳嗽,以干咳为主,但有痰的咳嗽,其痰的颜色先是咔出白痰,后面又出现黄痰。

舌象特点:舌苔白或薄白,但舌尖舌质又稍红

许多家长懵了,这到底是受凉了,还是内热?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寒热夹杂“病症,或者理解为”寒包火之象“

因为秋气收敛,阳气内收,所以体内多燥邪之气,加上幼儿园刚开学,孩子饮食不可控,难免吃多,或者家长滋补太过,孩子脾胃差,就更好加重这种燥邪。

比如许多孩子出现手心热、大便干燥、口唇干燥、流鼻血、鼻痒眼痒等症状;家长也可以触摸一下孩子皮肤,会感觉涩涩的,尤其是湿疹的孩子,干性湿疹在四肢肘膝关节出现。

内燥的孩子更容易外感

秋天的早晚温差大,内燥的孩子首先是晚上入睡难,其次是入睡后盖不住东西,所以很容易晚上受凉感冒。

尤其是对于鼻炎的孩子,鼻粘膜对冷空气敏感,外卫功能差,更容易感冒鼻炎同时并发。出现低热、流清涕、鼻塞、汗少等症状。

风寒凉邪会导致肺气失宣,出汗减少,燥邪郁闭与里,所以会加重燥邪,所以孩子里面的痰湿会变黄黏,而凉邪导致的鼻涕却是清白色,所以出现白黄涕交相出现的情况。

对于这种感冒治疗,如果单纯用解表散寒药,就会加重体内的燥热邪气,如果清里热,可能会加重体表的寒邪,所以家长发现再用之前的感冒药不好使了,以下介绍小儿推拿穴位按摩解表滋阴的手法,既可以避免药物对孩子脾胃刺激,也操作简单,双手即是灵丹药。

穴位:揉一窝风、二马穴各3-5分钟,一窝风可以温通经络,解表散寒;二马可以滋阴培补元气,最后用四大手法来加强解表散寒。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健脾润肺的食疗方,特别适合秋季阴虚体虚的孩子服用

食疗方:沙参玉竹瘦肉粥

原料:粳米50克、猪瘦肉50克、沙参5克、玉竹8克、去核红枣3个、姜1~2片

做法:将猪瘦肉焯水煮去血水后与其它食材一块入锅,加水煲粥(约2个小时)服用

服用方法:一天一次,一周喝1-3次。

备注:食材中的猪瘦肉、玉竹沙参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而姜可以暖胃驱除夏天脾胃寒湿,大枣可以健脾。

此食疗适用于脾胃气虚,但又阴虚的患儿,症见:体型消瘦,大便偏干、没有胃口,手心热、出汗多、容易嗓子出问题,营养缺乏,但又容易积食的孩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