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文冠果基地突破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

西北文冠果基地突破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难题
马成福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它是我国北方珍稀的木本油料树种,又是珍贵的旅游观赏植物,也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水土保持树种,还是珍贵中药材,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文冠果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树,她的寿命长达2000年。在陕西合阳县有一棵文冠果,已经1700年了,还能开花结果。在河南夏邑县有一棵文冠果,已经1200年了,依然根深叶茂。
文冠果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文冠果全身都是宝,为什么文冠果产业却几起几落,始终发展不起来呢?主要就是因为文冠果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移栽成活难是技术问题,这个难题不突破,就无法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千花一果”是产量也就是经济问题,这个难题不突破,就没有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我经过多年艰苦的实践和思索,发现造成“移栽成活难”的真正原因,是没有重视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而是把文冠果作为常规树种来对待。所谓“深根性”就是它的根长得比杆快,一年生苗主根深1米以上,在土壤疏松的地方可达10多米,能够吸收土壤深层水分,这就是它之所以能够抗旱和抗寒的原因,也是移栽成活难的原因。苗子长高了,根扎得更深,挖苗时受伤程度就重。常规树种苗子越高大成活率越好,而文冠果却恰恰相反。因此我们严格“控水育苗”,一年只浇两个水,仅长50公分左右,这样它的杆长得慢了,它的主根也就长得短了,而侧根却变得多而发达,这样的苗子移栽成活率就很高。另外,一般农民育苗往往追求数量,每亩地出苗量高达数万棵,我们每亩地只育5000棵左右。苗少了空间就大,根系就粗壮发达,成活率自然就高了。
所谓“肉质根”就是它的根就像“肉”一样柔嫩软弱,易伤,易折,易失水,易腐烂,严禁裸根吹风和曝晒,根系愈伤能力差,损伤后极易造成烂根,从而造成造林成活率低。我们在多次实验中总结出,文冠果苗子从挖到栽越快越好。还有,文冠果是“肉质根”,极易失水,从挖到运到栽都要时刻注意保湿,不然都成干柴了还种什么树。
另外,我们挖苗之后,还要根据文冠果根失水较快的缺陷,立即进行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繁杂的措施,这样就把移栽时间延长到了20天,还能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其中的药水并不只是一种药水,而是多种药水的混合体,有防止发炎的,有防止细菌感染的,有防止失水的,有增加营养的,有促进生根的等等。我们每年还要更新药物,比如以前为了防止根部发炎,我们曾经用52度高梁酒泡根;为了增加营养,用红糖水泡根,现在都进行了改进。看来了吗?生命体都有相通的地方,您把文冠果像人一样对待,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由于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其根颈部(脖子)就成了一个敏感区,移栽苗木时要严格控制栽植深度,“宁露勿深”,若埋入土层2公分以下时极易造成根颈部腐烂,以致整株死亡。调查发现,这也是造成文冠果移栽成活难的主要原因。只要重视“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认真克服生产上的弊端,文冠果就能够种植成功。
兰州有一句俗话说:“在山上种活一棵树, 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2012年7月,我们在兰州新区承包了一片荒山搞文冠果造林。那里是湿陷性黄土,老百姓称“立性土”,挖下去几十米都是尘土飞扬的干土。那里曾经多次造林,都没有种活一棵树,老百姓都骂我:“傻作家白花钱,这里是根本种不活树的!”在没有灌溉条件和见水就漏的困难条件下,我们用水车拉自来水,再用水泵抽水等办法种活了50万棵文冠果。最困难的时候,我一个人在路边捡拾矿泉水瓶子做滴灌,终于在水秦路边形成了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研发文冠果伊始,我就意识到“千花一果”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千方百计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了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育苗,发现哪一棵挂果早、挂果多就采下来,进行第二代育苗。我知道种子的特性会变异,所以就这样一直进行了五代,才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
通过我们精心培育的文冠果高产种苗,两年就开花挂果,多的开始能挂20多个。有的苗高才三五十公分,就挂了很多果实。四五年的树就能挂数百个果子,需要用木棍支撑,才不会被压倒。
现在,西北文冠果基地选育的高产文冠果种苗移栽成活好,挂果产量高,被当地农民称为一次投入、千年受益的“铁杆庄稼”。我们带领景泰县正路乡和靖远县若笠乡等干旱山区农民种植文冠果,每年回收农民的籽种榨油,使他们有了种庄稼十倍的收入,短短几年中,白银市种植面积迅速达到了50多万亩,文冠果逐渐成为白银市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林果产业之一。据此,西北文冠果基地被评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