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性是猛兽,那爱又是什么?张爱玲第二炉香:比性更可怕的是无知

我姊姊昨天给了我一些性教育……我真吓了一跳!你觉得么?一个人有了这种知识之后,根本不能够谈恋爱。一切美的幻想全毁了!现实是这么污秽!——张爱玲《沉香屑:第二炉香》

夫妻关系中,性不是唯一,但无性婚姻却是致命的。纯精神的爱情并不现实,很多出轨或小三趁虚而入的背后,大都有性的因素。性与纯粹的欲望不同,它是爱情的保鲜剂,但长久以来,人们总是谈性色变。

性学者李银河曾说,真正的伴侣与和谐婚姻,离不开三个条件:两人无所不谈,彼此疼惜且支持,再就是有持续的性爱生活。当然,随着婚姻关系进入平淡期,频次可能会减少,但仍然是有聊胜于无。可要是一开始,就是无性婚姻呢?

那就是彻底的悲剧!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二炉香》讲的,就是性本能缺失对婚姻致命的伤害。这种伤害,一方面来自女方性教育缺失带来的恐慌,另一方面则是人们谈性色变时的流言蜚语,给男方的压力和打击。

小说里的蜜秋儿太太是个寡妇,独自拉扯大三个女儿,对女儿管教十分严苛,看的报纸都要经过她筛选过目,因此三个女儿对性一无所知。大女儿的婚姻悲剧了,她把丈夫正常的需求当作禽兽行径,二女儿也是带着这样的无知,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坟墓)。

爱情和婚姻会是一样吗,它们之间究竟差了什么?张爱玲给了我们一个值得重视的启示。小说主人公虽然都是生活在香港的西方男女,却“强调了中国女孩,中国文化。”

在张爱玲燃起的这一炉香里,我们来看看引以为鉴的故事。

有一种残忍叫“太纯洁”,无知的人值得同情吗?

张爱玲好友克荔门婷,给她讲了一个所谓秽亵的故事,但她知道,“那一定不是秽亵的,而是一个悲哀的故事。”

40多岁的罗杰安白登,在香港华南大学已经教了15年书了,他是理科主任和舍监,也是个收入不错的单身汉。

罗杰没有不良嗜好,他有的是罗曼蒂克的想象,想找一个真心相爱的姑娘,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婚姻。但香港地方小,西方人的身份,让他的选择很窄。

幸好,罗杰遇见了愫细,一个刚过20岁的英国丽人。愫细生在单亲家庭,上有姐姐靡丽笙,下有妹妹凯丝玲,母亲蜜秋儿太太一手把她们拉扯大,家教非常严明,三个女儿就像她掌中的宝,容不得一点儿玷污,有关性的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也因此,即使成年了,愫细也纯洁稚气的像个孩子。

愫细姐姐靡丽笙的婚姻是个悲剧,据传言她的丈夫是个行为反常的禽兽,虽然两人很快离了婚,但给靡丽笙造成了心理阴影。

靡丽笙觉得她的人生是不幸而悲哀的,蜜秋儿太太也哀叹:“为什么我这孩子也跟我一样的命苦!”

罗杰作为大学教授,看上去斯文老实,所以蜜秋儿太太才放心让他和二女儿愫细交往。

愫细是个十分美丽文静的姑娘,她不喜欢军官们那样的浮华浪子,所以遇见儒雅的大学教授罗杰时,自然而然就爱上他了,他们很快就订了婚。

但婚礼前,罗杰去看望未婚妻时,心情却一下子变得十分沉重。因为蜜秋儿太太、靡丽笙和愫细都哭得十分伤心。靡丽笙担心妹妹遭遇和自己一样的命运,害怕罗杰会变得和她前夫一样,她抽抽搭搭地说:

你爱她……我的丈夫也是爱我的,但是他……他待我……他待我的态度,比禽兽……还不如!他简直不拿我当人看。

靡丽笙说,男人都是一样的,她的丈夫也是一个外表极正常的人,但还是做出了反常的举动。

这是多么讽刺,当夫妻正常的性生活被说成反常,当无性婚姻反被认为是正常时,就是悲剧的开始。

靡丽笙固然可怜,但却一点都不值得同情。当然,悲剧的根源,还是来自于蜜秋儿太太对女儿们性教育的缺失,让女儿们认为,性就是洪水猛兽。

不过,愫细似乎要好点,她会和罗杰热烈地接吻,她确信自己真心爱他,爱他到了结婚的程度。

所谓食色,性也!结婚,也就意味着饮食男女和鱼水之欢,婚礼前,罗杰一遍遍问愫细:你确实知道你喜欢我到结婚的程度么?无非就是提醒愫细,结婚意味着夫妻彼此的信任和责任,把自己完全交给对方。

愫细用吻回应了罗杰,这让他觉得,愫细和靡丽笙不同。

婚礼上,罗杰看到,他梦寐以求的婚姻场景,就在他眼前:

现在,他生前所做的这个梦,向他缓缓地走过来了;裹着银白的纱,云里雾里,向他走过来了。走过玫瑰色的窗子,她变了玫瑰色;走过蓝色的窗子,她变了蓝色;走过金黄色的窗子,她和她的头发燃烧起来了。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看来罗杰是真的很爱愫细,在他眼里,愫细就是一个纯洁无瑕的天使吧!

若没有接下来发生的事,一切都还是美好的样子!

新婚当晚,愫细穿着睡衣惊恐地跑了出来,一路狂奔,拖鞋也跑掉了一只,脚上全是血印子,罗杰怎么追也追不上,只得返回。

最后,愫细跑进一间男生宿舍,求助于一名印度学生摩兴德拉。

愫细的惊恐和哭泣,早惊动了楼上的学生们,大家都跑来围观。在大家的追问下,愫细哭着说:“我不愿意见他,我受不了。他是个畜生!”

如此一来,大家都认定罗杰是一个性虐待狂,一定是愫细受不了他的变态,才跑出来的,于是一些平时对罗杰教授不满的学生,开始愤愤不平,嚷着要替愫细打抱不平。

几个学生自告奋勇组成护花使者队,陪愫细去找校长巴克主持公道。愫细单独见了巴克,一番倾诉后,巴克虽然很同情她,但劝她还是回去的好。

学生们觉得罗杰平时就讨好校长,巴克肯定是包庇罗杰的,于是又怂恿愫细去找教务主任毛立士。在毛立士这儿,愫细又一五一十地倾诉了一番,学校的教师、校工、医务人员全来凑热闹。

就这样,本来正常的夫妻生活,新婚之夜的一次正常需求,被愫细用惊恐的洪水猛兽似的语言描述出来,成了大家的一个谈资,更可怕的是,大家都相信了愫细的话,认定罗杰就是一个变态。

毛立士给蜜秋儿太太打电话,让把女儿愫细先领回家去。但这,只是悲剧的开始。

相比无性婚姻,有色眼镜后面的流言才真的可怕!

人言总是可畏的,鲁迅在《论“人言可畏”》一文里,就曾说过,失去公信力的舆论,威力依然很大,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

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上海的街头巷尾的老虔婆,一知道近邻的阿二嫂家有野男人出入,津津乐道,但如果对她讲甘肃的谁在偷汉,新疆的谁在再嫁,她就不要听了。

罗杰的性丑闻,就成了香港圈子里的焦点。

其实新婚那晚,除了愫细,最痛苦的就是罗杰了。他是很爱愫细的,他不明白自己的一次正常需求,怎么就吓跑了妻子,他躺在冰冷的床上,渐渐明白,原来靡丽笙的前夫,也是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普通人,并不是变态。

不正常的,是她们,是蜜秋儿太太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是她让女儿们觉得,男女之事就是龌龊不堪的变态行径。

只是罗杰还不知道,更可怕的事还在等着他,他也最终走向更悲剧的命运。

第二天,不知道事情已经传开的罗杰,去蜜秋儿太太家接回他的妻子。他已经想好了,要带愫细去日本或夏威夷度蜜月,他俩的同居生活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只要在度蜜月时,给妻子一些爱的教育,补上缺失的那一课,两人还是会很幸福。

毕竟,他俩在香港,都有很多愉快的回忆,这里是第二故乡,回英国,反而不习惯。

蜜秋儿太太见到罗杰后,说“你总算来了,祝你好运。”对两个女儿的悲剧性婚姻,蜜秋儿太太一点都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反而认定错在男方,也是够奇葩了。

罗杰请求愫细原谅,愫细原谅了他,还用手抚着他的脸颊,很亲密的样子,显然她也爱着丈夫。罗杰说了度蜜月的事,愫细显得很开心,两人挽着手臂回了家。

离学校放假还有两个月,罗杰准备全部请假,去度蜜月,完成爱的教育。

然而,当罗杰去校长巴克处请假时,一盆冷水将他浇得透凉。巴克告诉罗杰,他新婚之夜的丑事,已经人尽皆知了。毛立士因为和罗杰不和,已经撺掇蜜秋儿太太找律师要把事情闹大,如今香港中等以上的英国人家,全都知道了这事。

罗杰痛苦极了,更可悲的是,他在学校待不下去了,不得不辞职,准备去别的城市。他和愫细的婚姻,自然也是没办法再维持下去了,尽管他是那么的爱着她,但还是一个人回了旅馆去住。

愫细又被蜜秋儿太太领回家去了。罗杰辞了职,不过学校一时离不开他,校长巴克求他再帮两个月忙,罗杰看在往日情分上,答应了。

然而,在他人眼里,罗杰再也不是那个稳重的老实人了,学生不拿他当回事,公开地嘲笑他,所有女性都刻意躲着他,好像他是一头随时会吃人的猛兽。女人们在一起,总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窃窃私语,笑得直不起腰来。

罗杰成了一个笑话,“他觉得他自己是动物园里的一头兽”。同事们为了保护他的名誉,在他面前避免谈一切道德问题,很多涉及性的小说和电影也都成了禁忌,大家都过得小心翼翼。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毛立士的姨太太哆玲妲,一个浑身充满风情的女人,大约是在丈夫那儿得不到情感和身体的满足,就盯上了罗杰。

哆玲妲不仅不惧怕罗杰,反而认为罗杰应该是个顶厉害的男人,便有意无意地勾引他,死命邀请罗杰去参加丈夫毛立士等人的文艺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平时衣冠楚楚的教授们,喝多了酒开始大嚼舌根,面红耳赤地争论“白人在应有的声望”等问题。罗杰知道自己让白人失去了声望,失去了尊严,于是溜到了墙角。

这时,贪婪的哆玲妲过来了,开始借着酒劲勾引罗杰,劝他不要太压抑自己。然而罗杰比谁都知道,“经过了这些疑惧和羞耻的经验以后,他还能够有正常的性生活么!”他连下意识的反应都没有了,他本能地厌恶哆玲妲。

另外,哆玲妲告诉罗杰一个惊人消息:靡丽笙的丈夫,离婚后自杀了。罗杰听后,逃也似地离开了座谈会,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命运。

大家对罗杰的伤害并没停止,当发现他离开聚会时,说:

这个人……喝多了酒,说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吓着了女士太太们,倒反而不好!

人言可畏,罗杰在香港是呆不下去了,可他又能去哪呢?他们白人的圈子就那么大,有了这个污点,无论走到哪个城市,都很难找到好的差事,人们总会带了有色眼镜看他。

回到自己寓所的罗杰,心彻底冷了,他打开煤气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爱情,始于欢喜,止于流言!

总结:无知无畏的人生不可取

孔子说:“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小人不懂规矩,也不知敬畏,总是轻辱圣人的话。

无知者无畏,是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可是,无知到极致的愫细姐妹,却视正常的性为洪水猛兽,亲手扼杀了自己的幸福。

愫细和罗杰是婚姻的当事人,但在整个悲剧中,事情的走向却无关他俩,而是被别人牵着、诱导着、压迫着,他俩反倒成了局外人。

愫细的无知和恐惧,来自母亲蜜秋儿太太的言传身教,平时的读物中,她看不到性的字眼,平时的谈话中,只要涉及男女之情都被告知是罪恶,需要设防。看似被保护的很好,实则性教育的缺失,是婚姻悲剧的根源。

愫细和罗杰彼此相爱,但性成了他们无法突破的屏障。当罗杰试图去完成爱的教育时,人们的流言蜚语却不给他任何机会,直接用舆论和冷漠将他钉在了耻辱之柱上。

孔子在《礼记》中提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的一生,离不开饮食和男女之事,爱始于两情相悦,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有共同的话题无所不谈,彼此疼爱和珍惜。

接下来,步入婚姻,性就是爱的升华,两人真正做到了亲密无间,彼此在爱人面前不设防,没有羞耻心,这才谈得上一段幸福美满婚姻的开始。可惜的是,愫细和罗杰就卡在了这里。

愫细因为无知,对婚姻没有敬畏之心,在外大肆宣扬丈夫的“禽兽行径”;旁观者们因为无知,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添油加醋地说出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是这些可怕的无知,害了罗杰。

不管是在婚姻中,还是生活里,有些规则,我们还是要遵守的,尤其是涉及当事人私事时,更应慎重地去对待。无知无畏,并不是为自己开脱的借口,时时刻刻,我们都应该心怀敬畏。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二炉香》,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悲凉。她告诉我们,正常的性不是洪水猛兽,你不能一面要求无条件的爱,一面又拒绝理应发生的性。正视自己的无知和弱点,去接纳去改变,才不至于彻底悲剧。

真正好的婚姻,是两人的无话不说,亲密无间,灵和肉的高度融合。单纯意义上的精神之爱或身体之欢愉,都无法为婚姻保鲜。

你如何看待罗杰的悲剧,以及无性婚姻?欢迎留言讨论。


于历史中见天地,于文化中见真知。#翘楚读书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