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都是党的创始人,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先后壮烈牺牲

原创2021-07-04 12:21·作家苏扬

文/苏扬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对年轻的夫妻是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革命人物。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学识、先进的思想和非凡的胆略,而且还有卓越的领导才能。

有意思是,他们为了以身许国,一个曾发誓终身不娶,一个曾发誓终身不嫁,后来两人同赴法国勤工俭学,又在法国结婚,称为“向蔡同盟”

蔡和森

“向蔡同盟”,这个标新立异的称谓,就是指向警予与蔡和森的同盟。既然终身不婚的誓言抵不住火热的恋情,那么,他们为什么把结婚叫成同盟?他们认为这是为中国革命事业结成的同盟,不同于世俗中的旧式婚姻。

他们的婚礼也标新立异,双双把热恋中互写的情诗印制成一本小册子,题为《向上同盟》,既包含了爱情的同盟,也包含了理想和事业的同盟,成为“向蔡同盟”的标志。他们的结婚照更与众不同,两人肩并肩坐在一起,共同捧着一本打开的《资本论》,表示他们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蔡和森与向警予 蔡和森与向警予

“向蔡同盟”是对传统的颠覆。他们的好友毛泽东闻讯后称赞道:

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指反对封建婚姻,追求自由的爱情结合)。

更有意思的是,毛泽东曾是“终身不婚”的倡议者。在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蔡和森和萧子升被称为'湘江三友',他们才华出众、品学兼优、志趣相投,几乎形影不离。1918年,'湘江三友'一起来到岳麓山爱晚亭谈古论今。毛泽东年龄最长,当谈到个人婚姻问题时,毛泽东首先提议为寻求救国真理,甘愿终生不娶(1907年毛泽东的父亲替毛泽东包办了一桩有名无实的婚姻,1910年毛泽东的原配妻子罗氏去世)。对毛泽东的倡议,蔡和森、萧子升深以为然。岂料一年多后,尝到爱情甜蜜的蔡和森便率先食言,毛泽东、萧子升后来也恋爱结婚了。

巧合的是,向警予当初也是为了抗拒包办婚姻而离开溆浦老家,前往长沙,并且发誓'终生不嫁,以身许国'。她当时暂住在同学蔡畅的家里,因而认识了蔡畅的哥哥蔡和森,与'湘江三友'结成好友,加入了他们创建的新民学会,成为第一个女会员。

向警予

向警予在家排行第九,乳名“九九”,她入学后取学名为“俊贤”。1912年秋,她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又转到周南女校深造,为自己改名“警予”,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

向警予与蔡和森同龄,皆生于1895年,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走到一起,无话不谈。为了探寻中国革命的道路,1919年12月25日,恰逢西方的圣诞节,满怀救国热情的蔡和森带着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及向警予等人,在上海滩登上了“鸳特莱蓬”号邮轮,远赴法国勤工俭学。

在35天的航程中,向警予深得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的喜爱。那时蔡母已55岁,是留学生中年龄最大的小脚老太太,她思想开明,见向警予才貌出众,有崇高的理想追求,与儿子蔡和森简直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便鼓励他们自由恋爱。

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

于是,两个有着共同革命理想的青年在朝夕相处中感情越来越浓,他们青春作伴,以诗言志,讨论各种问题,两颗火热的心碰撞在一起。1920年5月,他们在法国蒙达尼的一间木板平房里正式举行了婚礼,从志同道合的好友变成了同舟共济的革命伴侣。那一天,他们把“同盟诗”在婚礼上当众朗诵,表示要在革命的征途中,永结同盟,互勉互励,共同向上。这场特殊的婚礼轰动了蒙达尼全城,“向蔡同盟”也载入了史册。

在法国,蔡和森与向警予白天打工,晚上学习法文,并积极组织勤工俭学运动,他们刻苦研读并翻译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蔡和森多次给毛泽东写信,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明确指出,要发展中国革命,必须成立共产党。

1920年,勤工俭学生在蒙尼达女校留影(左一蔡畅,左七向警予)

1920年7月6日,蔡和森、向警予召集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到蒙达尼,在独吉公园里召开了著名“蒙达尼会议”,会议一直开到10日,主题是讨论“如何改造中国和世界”。参加者除了蔡和森、向警予,还有萧子升、陈绍休、蔡畅、萧三、李维汉、张昆弟、罗学瓒、葛健豪等人。在会上形成两个派别,一派是以萧子升为首的人提倡“温和革命”,另一派是以蔡和森、向警予为首,他们明确地提出:“应用俄国式的方法去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即“主张马克思主义及俄式革命,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还旗帜鲜明地提出成立共产党,并向与会的学生们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是由蔡和森与向警予共同商定,由蔡和森首先向毛泽东提出。

1920年7月,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在法国蒙达尼召开会议,右为向警予‍

1920年8月13日,蔡和森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提出“要明目张胆地成立中国共产党”。他在信中系统阐述了有关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组织原则。毛泽东回信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1年蔡和森与向警予在法国发起了建党活动,同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李富春等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年底,蔡和森等人因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不久已有身孕的向警予也回到国内。蔡和森与向警予回国后即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对夫妻党员,并各自担任重要职务,负责党的宣传工作。

蔡和森与向警予 蔡和森与向警予

1922年4月,“向蔡同盟”的第一个结晶“妮妮”在上海出生了,他们为了纪念在法国蒙达尼的结合,特意为女儿取了这个小名。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蔡和森与向警予双双当选为中央委员。特别要说明的是,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性中央委员,她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成为杰出的妇女运动领袖。

1922年9月,蔡和森开始主编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他既是主编又是主要撰稿人。向警予作为女权领袖,除了开展妇女解放运动,还主编过《妇女周报》,并要撰写大量文件。

1924年5月25日,向警予在长沙湘雅医院生下了儿子蔡博,这是“向蔡同盟”的第二个结晶。由于夫妻俩都担任着党内重要职务,两人都是工作狂,一心一意投身革命事业,生活都没有规律,吃饭都是有一顿没一顿,孩子出生后,他们更加照顾不了,又没钱请奶妈,只能把两个幼儿交给蔡和森的母亲和大姐抚养。

我在想,“向蔡同盟”是不是从这时就有了婚姻危机?他们本不能分开,如果不分开,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血色浪漫?然而,历史是没有假设的,我们无比崇敬他们血染的风采。

彭述之

他们的生活无法'同盟'。蔡和森从小患有哮喘病,而他工作起来又不要命,常常咳嗽哮喘到深夜,还要工作。1925年中央决定让彭述之以中共'四大'中央委员的身份接替蔡和森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6月,蔡和森因为领导上海'五卅'运动等工作,几天几夜得不到休息,过度劳累,导致哮喘病和胃病复发,不得不离沪到北京疗养。蔡和森离开后,彭述之与向警予接触的机会多起来,他的翩翩风度与蔡和森拖沓、不注意卫生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可以说深深地吸引了向警予。而彭述之又非常迷恋向警予的才华和美貌,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对向警予关照有加,他还自告奋勇地兼管中央妇女委员会的工作,减轻了向警予的负担。这使向警予感到十分温暖,两人很快坠入情网。

三个月后,蔡和森身体恢复回到上海,彭述之与向警予的恋情暴露,向警予向蔡和森坦承了一切。中央为了挽救“向蔡同盟”的美丽传奇,把他们派到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希望他们在异国他乡重温昔日浪漫。但破镜很难重圆,1926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在莫斯科平静分手。他们爱情的同盟已经不存,但理想和事业的同盟依然延续。

蔡和森与向警予分手后,与李一纯结婚。向警予并没有再婚,1927年3月她回到国内,并去长沙看望了两个孩子,谁也没有想到,从此成为永诀。

1927年,向警予(左一)和两个孩子在长沙。 1927年,向警予(左一)和两个孩子在长沙。

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蔡和森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向警予出席大会并参加了大会主席团。会后,她到武汉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7月,武汉国民政府发动反革命政变,向警予置生死于度外,继续留在武汉工作。

1928年3月20日拂晓,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的三德里不幸被捕。4月12日,她被“引渡”给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军法处,关进了军法处监狱。敌人对她严刑拷打,要她交出武汉地区共产党员的名单,向警予面对敌人的酷刑,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敌人无计可施,十分狼狈,只好把叛徒宋若林拖出来,威胁说已经查明了她是共产党重要领袖。她怒不可遏地痛斥道:“你这个民族败类,还有脸呆在这里。我为党的事业而死,虽死犹生!而你活着只是一条癞皮狗,死了遗臭万年!人民不会饶恕你的!”

向警予被拘捕后,蔡和森心急如焚,他给在国民党中做官的萧子升拍电报,望其营救。萧子升虽想尽办法,但因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国民党反动派不但不放,还决定在5月1日这个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里杀害她。

向警予嘴角挂着微笑,从容走向刑场,她沿途向群众进行演讲。

那一天,向警予嘴角挂着微笑,从容走向刑场。她沿途向广大群众进行演讲:“同胞们,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解放工农劳动大众,革命奋斗,流血牺牲!反动派就要杀死我,可革命是杀不完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动派的日子不会太长了,革命很快就要胜利!”

这是她生命的绝响!她无畏敌人的疯狂殴打,仍然滔滔不绝地向沿途的群众演讲。残暴的刽子手为了阻止她出声,便掐住她的脖子,抓起地上的石沙塞进她的嘴里,又用皮带勒住她的嘴巴和双颊。血沫,从她嘴角流出……街上许多人看了都忍不住哭泣起来。向警予的生命定格在33岁,这是她血染的风采!

惊闻向警予牺牲后,蔡和森悲痛不已,他撰文《向警予同志传》以悼念。他在传末写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向警予塑像

1939年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毛泽东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向警予:

毛泽东与美国作家斯诺追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时还特别指出:“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她是我党惟一的女创始人。”

周恩来在庆祝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成立大会上指出:“向警予是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

向警予牺牲三年后,1931年6月,时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的蔡和森赴香港指导两广党的地下工作,遭叛徒顾顺章(过去负责中央保卫工作,曾与蔡和森共事)出卖,被港英当局逮捕,并引渡到广州军政监狱,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8月4日,反革命刽子手把他的四肢摊开,钉在壁上,用刀把他的胸脯戳烂,活活打死。蔡和森牺牲的日期及殉难的惨烈是很久后才被打探出来的,他的生命定格在36岁。

蔡和森塑像

蔡和森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是党的二届至六届中央委员,五届、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局的核心成员。

毛泽东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周恩来也说:“和森同志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

“向蔡同盟”至今被广为传诵。这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用年轻的鲜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新中国诞生前夕,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为缅怀“向蔡同盟”,写下诗句:

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

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

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与向警予这对革命伴侣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0)

相关推荐

  • 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向警予:牺牲前被百般凌辱,许多人都看哭了

    '向警予,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及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任妇女部长,中国现代史上卓越的妇女领袖,中华民 ...

  • 蔡和森

    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永丰镇人,出生于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的前妻是中 ...

  • 七律·赞蔡向之恋

    观央视百年微纪录之<革命的爱情>有感(064) 七律·赞蔡①向②之恋 肖淮海 (2021年5月21日) 新民学会两成员,旅法求真伉俪缘. 筹划创生共产党,合力书写誓盟篇. 警予就义从容赴, ...

  • 这位湘妹子是“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11 干一番"真事业" 向警予的故事 向警予,女,原名向俊贤,1895出生,湖南溆浦人,1919年参加新民学会,与蔡和森一同赴法勤工俭学,并与蔡和森共同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 ...

  • 中西功[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

    著有<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的风暴中><抗战期间中国的政治><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与世界><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 ...

  • 震古烁今大德垂世学界楷模蔡元培先生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一百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秉持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改革和发展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对民族和时代的转折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蔡元培的到来使 ...

  • 蔡和森:最早提出建党名称的中共早期领导人

    蔡和森 蔡和森(1895-1931),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早期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卓越的领导人.原双姓蔡林,名和仙,字润寰,号泽膺,学名彬,双峰县永丰镇人.1913年初考入湖南铁路专 ...

  • 难从海国问红妆

    原标题:难从海国问红妆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及创始人之一,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1919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新民学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的二大后,在党中央机关做妇女工作.1 ...

  • 蔡和森:被敌人用钢钉钉在墙上,被刀乱刺割肉,仍坚贞不屈的先烈

    1931年6月,蔡和森在香港被捕,没过多久,他就被引渡到广州. 1931年8月4日,广州监狱中的极其惨烈的一幕发生了, 这一天,敌人拿着一个铁锤和四根手指粗的钢钉,几名敌人把伤痕累累的蔡和森,拖到墙边 ...

  • 蔡博:向警予之子,四岁丧母七岁丧父,留学苏联,后成冶炼工程师

    蔡博 1946年的春天,远在莫斯科钢铁学院读书的蔡博等人,收到了一封千里之外祖国亲人的一封信,这封信为毛泽东在1946年的1月8日所写. 信中说道:新中国需要很多的学者及技术人员,你们向这方面努力很适 ...

  • 文化风情<30> | 寻百年足迹 汲奋进力量

    百年前,一大批志存高远.奋发图强的热血青年以保定为起点,远赴法国勤工俭学,从此走上漫长的革命征程.百年后,当时间来到2021年,小编重走这一影响时代的红色故地,重温百年党史中的保定记忆,就是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