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电影系列之伊拉克《石头不会忘记》
伊拉克电影史在萨达姆当政的30年间出现断层,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电影制作才得以在废墟之上重建,彼时的情况,无人、无钱、无设备。更进一步,人民的保守观念以及政治干预也是一层无形的巨网,束缚着伊拉克电影的发展。
在这种环境下,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导演修休卡·阿敏·哥奇拍摄了这部《石头不会忘记》,影片讲一个剧组在库尔德斯坦拍摄关于“安法尔大屠杀”的故事。导演运用套层结构,将银幕上的历史与当下的现实故事并置,通过戏中戏的架构进行了多义阐释。
首先是导演本人的迷影情怀。序幕便是小时候侯赛因看父亲放映土耳其导演尤马兹·古尼的《自由之路》(1982),这部影片系导演在狱中指导助理导演完成,获得第3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其内容讲述五个狱友短暂释放的生活,揭示当时土耳其所有人都是囚徒的残酷现实。《石头不会忘记》通过电影画面上被捕的画面,与现实中小侯赛因看到父亲等人被捕的画面形成呼应,暗示彼时的伊拉克社会政治环境。
序幕结束,故事跳到成年的侯赛因拍摄关于“安法尔大屠杀”的故事。作为故事主体,其指涉了三重内容,包括伊拉克电影生态、伊拉克社会的保守氛围以及伊拉克历史,尤其是萨达姆当政历史。
包括制片人、导演、演员在内,所有制作环节都遭遇了巨大困难,比如找不到合适的女演员,有合适人选却遭到父权文化的重重阻挠,而制片人为了市场选择了戏霸明星做男演员,资金短缺而中断拍摄,为了找齐拍摄设备不惜偷渡,导演在拍摄即将杀青时遭人暗杀,导演在病床上妥协收钱拍摄……
诸多乱象让我们感受到伊拉克电影生态的恶劣和糟糕,与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像侯赛因这样的导演,或者说导演休卡·阿敏·哥奇对电影的强烈信仰,他们视电影重于自己的生命。
其次,女演员的遭遇鲜明地呈现了伊拉克的男权社会现状,女演员父亲在“安法尔大屠杀”中丧生,她希望拍摄这部影片,经常在屠杀遗址独自徘徊,但叔叔、未婚夫都不能理解,他们不想与电影沾上一点关系,避之唯恐不及。未婚夫甚至保守到不让女演员与男演员牵手。故事发展到后面,未婚夫暗杀导演侯赛因将冲突推向高潮。伊拉克父权文化与保守现状,就这样呈现了出来。
最后,便是银幕上呈现的“安法尔大屠杀”,导演通过一对情侣的遭遇迂回讲述这段苦难的历史。库尔德人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与伊拉克政府不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伊拉克战争局势紧张,萨达姆采取了“安法尔行动”,用生化武器残忍杀害库尔德人。银幕上的讲述,与银幕下女演员的追忆形成呼应,墙壁上父亲的手迹,便是历史的明证,石头不会忘记,库尔德人也不会忘记这段残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