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野武的小酒馆》
前几天读完《北野武的小酒馆》。
非常认同北野武对于教育的一些看法。
他认为,父母应及早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她能干的、合适干的、且能干好的,而不是总在孩子耳畔督促:你只要好好干,这事儿一定能成。
“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往往是最大的谎言和鸡汤。
正是因为这句不考虑实际情况的“鼓励”,让孩子在校园里、毕业后,甚至人到中年之际才忽然发现:原来有些事,是自己努力也做不到的。
得出这个结论,其实还有可回旋的余地,但更多孩子则是:我没做好,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于是,不断向南墙撞去。
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前提是,这条路是正确的,而不是在一条根本不是去罗马的道路上,或是标注“此路不通”的故障路上反复徘徊和纠缠,如果这条路在修路,你是无论如何也过不去的。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多少人在完全不适合自己的领域或工作中用尽蛮力,仍落得个身心俱疲且一事无成的结局,在这过程中,曾经最大的爱好竟成了最大的枷锁和负担。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多少学生在高考失利后仍选择复读又复读,赌完一把又一把,却仍未取得好的成绩,但时间是实实在在的浪费了。
与其说,告诉孩子“你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不如及时告诉他们,也许你此刻选择的方向是错误的,这不是对孩子的打击,相反,始终不让孩子去面对现实,才是最沉痛打击的开始。
努力当然重要,但光努力是没用的,得有及时收手和调整方向的意识。
喜欢什么,能做什么,是完全不同的,且不划等号的。
但因为这种教育长年累月的贯彻,他们始终不相信是自己做不到,或自己的方向是错误的,而是固执的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
于是,自负的会更自负,自卑的也变得更自卑了。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我做了很多努力,我真的非常热爱,但为什么大家依然不接受我?一定是我还不够努力。
我真的很用心,我百般示爱,为什么他/她还是不喜欢我?一定是我还不够努力。
最终,这其中有些人便走向了偏执。
这本该是义务教育阶段就该让孩子明白的道理,如今却成了很多年轻人在工作多年后仍在苦苦求索的问题。
所以,很多人始终在苦恼中不断在各个领域或行业间频繁切换,出路难寻,或是边猛撞南墙边破罐子破摔。你也会看到,因为一直没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而随波逐流的人,今天他会为这个而痴迷,明天她也会为那个而疯狂,极其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左右。
“希望”只有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事情上,才会起到帮衬作用,否则,希望只是两个字儿而已。
光有信念或依赖于精神力量,而不去找准发力方向,跟躺在床上天天祈求锦鲤,还抱怨为啥自己没有大发横财的人没啥区别。
今天跟焦雄屏老师聊天时,也谈到了类似的话题,突然想起来她之前曾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人生的道路还处在“我到底还要不要做这件事的纠结”状态中,那么不要再纠结了,因为是真的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