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著名画家段传峰
段传峰
男,1970年生于河南,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国家十二五艺术科学文化部项目“罗汉图像发展史研究”课题负责人(个人课题)。
出版《当代中国画名家---段传峰》《段传峰作品集》《段传峰画集》《段传峰绘画作品集》并在国家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悟 道 与 畅 神
——略论段传峰的绘画
文/卢禹舜
传峰画画已有些年头了,颇具特点,以水墨为主很少傅色。 他更看重以水墨的方式来画山水,来体悟自然之道。水墨画在形式和程序上缩减了色彩的表现手段,这就需要更加丰瞻的心智来做以弥补。荆浩在太行山写生松树就十万本方如其真,这主要是因为他在水墨上用足了功夫,可以更加深度的、精深的感悟自然万物。传峰在这方面做的是不错的,依籍于先天的悟性而获取自然之理,以引领他的绘画之道。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无色而绰。是故运墨而五色具,为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张躁亦言:“气韵具盛,笔墨精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绝今,未知有也。”有感古人之高妙,传峰作画直入本色,自然而然地展示出“心想”、“心取”的绘画臆动。
他的画从客观上可以说是缩减了颜色对感官的刺激,但在主观上却是强化了绘画的心性修养功能。传峰调动了极大的想象力,以墨代色,也突出了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但他并没有因此排除色的存在,相反使色的丰溢性大大地在画面里得到了提高。
魏晋六朝玄学盛行时期,文士对自然山水的认识和体悟已经达到了意境与绘画的相融,水墨画也进入了诗画一律的境界。坐忘山林,澄怀味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与自然山水的隔阂、障碍和滞塞都渐渐消弥于对山水的体悟之中。看传峰的画,他对型的把握严谨自然不必再说,整体的高度写实水准使得他在水墨造型方面得到了本然体现,在水墨气象的精到把握,也展现出他绘画上“坐于形而又不为形所拘”的一面。
整体来说,传峰在传统绘画上的修养主要还是体现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上的。他尤为注重写生,又很重视在心性上的修养。当传峰在此方面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可以遗去机巧,而在宇宙洪荒中寻觅到具体的归宿,意玄冥化,而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以至于能够物通至道,达到坐忘、齐物、天人合一的境界。
传峰在绘画里不断地将这种理想的山水境界展示出来。画家道精艺极,关键要看所悟之道是否精通,宗炳讲的是玄理,将山水画作为心性自我修养的首选途径。传峰对形而上的道的体悟,表现在绘画中便是呈现出一种空灵幽静、静谧清新的荒寒气息,他的画是很静的,这是一种动极归静的静,这种静可以令人深切的体悟到自然山水的深邃之处。
虽然传峰画得很具体,造型也很严谨,但正是因为这一点,显示出他对天地造化、自然神秀的尊崇和欣赏。传峰严谨务实的创作态度使得他能够坐实于形,在严谨的造型上又不拘于形,能在精神深度上体现出“道法自然”的绘画思想。
传峰绘画以体悟至道为目的,对于他这样一个很注重修养的人来说,绘画气韵是不得不求的。但是气韵又并非仅仅追求就可以获得,气韵非师,非师而能,要靠天分来把持。传峰在保持形似与畅神之间的必要张力中做出了令人羡慕的选择,在不拘泥于物形、不为物形所累的前提条件下,他直追宋元,在个人的绘画上扩大了“道”与“器”之间的张力。
传峰的画很朴素,这并非因为他在傅色上有所缩减,而是不事造作,自然而然,遵奉自然为师,率意而为,而无不妙,可谓窥得天机之变,妙手偶得。朴为天下之大美,是最为本质的美。传峰在绘画造型上可以造妙入微,但他并没有以此卖弄,而是沉静其中,寻找和天地自然的默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