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到自己的老师
这阵子频频接受来自学生的感恩和问候,很珍视这段纯真的师生情谊,且随着时间得以升华延续,更加深了对教师职业的使命感与神圣感的认知,又不禁反思自己也曾是学生,怎样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呢?!
特别是昨天读到文友建生先生的文章《天道酬仁,仁者寿》,更加剧了心里的感受!建生有三位恩师现仍健在,但差不多都耄耋之年了。如果再不去谢师恩,也许成为心中永远的遗憾!就在春节之前,建生专程前往探望,分别给三位老师送去收音机一台,作为学生的一点心意。
文中,建生回忆起自己的中学生活及与老师有关的故事。读来颇有感慨,也激发我急切写本文的念头。
中小学及后来在职进修深造,经历过的众多老师逐一浮现在眼前:小学及初中阶段依次有张月兰老师、汤改林老师、韩家齐老师、徐锦贵老师、常龙喜老师、李玉湖老师、姜伯老师等;高中时有万胜定老师、张慧老师、张恒丽老师、杭德泉老师、庄光展老师、戴治石老师、桑煜老师、缪洪生老师等;高考复读有桂伦老师、尤阿官老师、许惠民老师等;大专进修有田盛年老师、姜海勤老师等;本科学习有马圣定老师等。
其中的姜伯、张慧、杭德泉等是对我人生影响极大的三位恩师!特撰文回顾与老师相处相交的往事,表达对恩师的敬意和谢意!待面对老师再表示由衷的感激之意与敬重之情。
1、姜 伯老师
姜老师是我初中时的数学兼物理老师。那是在“文革”末期的1975年到1977年,小学上五年,初中上两年。初中也就在当地的村小学(今周楼小学前身)就读(有种说法叫做“小学戴帽子”)。闻听姜老师是当时全校文化水平最高的教师——大学生。尤记初一时他教数学,到了初二因增物理课,没人能教也是他上。当然以数学为主,物理差不多当副科对待。
姜老师不苟言笑,学生大都怕他。他上课言语不多,声音也不高。教学上很有特色。常常提出一个问题,或让学生看书上某一部分,引出一个问题,给时间让我们思考,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他才作讲解。当时就觉得他这样讲课,教者轻松学生易懂。
回忆姜老师,仍有印象的有两件事:
记得有一堂数学课上,他扫视全班,然后目光落到我身上。关切地问道“周俭,懂不懂?”“懂。”胆怯的我马上应道。“为什么不站起来回答?”我忙起立,又说了声“懂。”他没有再追问,点头示意我坐下。
就感到这在当时是老师对我罕见的关心,一直不能忘怀。因为那岁月父亲还没复职,正在生产队被监督劳动。作为受管制对象的儿子,在学校里是没有地位的,自认低人一等。
还记得姜老师曾让我给他寄过信。他把我叫去他宿舍,将一未封口的信及一角钱交与我,要我跑腿代他寄信。其时觉得学生能为老师做事,是老师对自己的信任,我感到无尚光荣,记忆犹新。
事情办好后,将找回的二分钱交与老师。他不忘问我,信封口没有?我说封了。其实像寄信这等小事,家里都是我做。现在想起这,父母曾有意让我写信,自己的写作练习从那时就开始了!
好像教完我们这届学生,1977年后姜老师就调走了,一说是去了他爱人工作地扬州方向。此后再也没有听到关于他的信息,如果老师仍健在的话,该是近百岁的人了!
2、张 慧老师
图片来自张老师微信头像
关于我与张老师的故事,2017年10月16日曾发文《见到我四十年前的老师》,今不再赘述。
张老师是我读高一时的数学老师。1978夏她调离塘头后,直到2017年秋,相隔近四十年我们再见面。期间,曾有过一次通信和一次电话交流。
那天重逢是在高中彭同学的家中,刚见面,老师便说,周俭,你没什么变化,只觉得消瘦了些,要注意身体哦!她还热切地问起我家庭的情况。就是那次见面,我向老师推介了个人公众号,又加了她的微信。
这之后,借助微信和公众号,我们不间断的交流互动。令我感动的是,老师大力支持我的公众号,她不仅经常留言,还多次撰文。有她的支持和助力,无疑增强了我的写作热情,也逐渐提升公众号的品味!
刚过去的2018年,每天早晨都收到老师通过微信所发的问候语或表情,这哪像是对一个普通学生,分明已把我拔高到好朋友的高度!倍加感动毕生难怀,特别珍惜这份历久弥新的师生情谊!
张老师现居扬城,尽管每天我们几乎都有互动交流,仍想有机会专程登门,向这个年近古稀、富有睿智、个性鲜明的恩师,表达学生的敬意且聆听教诲!
3、杭德泉老师
图片取自2010年夏79届塘中同学聚会集体照
据说杭老师是泰州人,年轻时就在古镇塘头从教,以后就在此安家了,塘头算是老师的第二故乡。我姐1961年读初中时,他已当老师了!他对教学负责对学生关爱,又人品端正业绩出色,在塘头一带享有极好的口碑。
1978年秋,我升入高二时,真正成为杭老师的学生,他教物理课兼理科班的班主任,听说杭老师此前也是教数学的,物理属中途改行,也就是对数理二学科,他皆能出手!感觉杭老师的教学有个特点,特别善于总结,既有概念的整合归纳,也有对题型分类及解题规律的揭示。
在高二时,曾担任过物理课代表,这绝对是杭老师对我的信任,也是我学生时代做的最高级别的“干部”!不负老师的教导,当年高考,物理是考得最好的一门。个人的教学生涯中有一段物理教学的经历,与当年在老师的教导下学有所得,不无关系!
1984年秋,我离开小学调到初中任教,背后也有杭老师的提携。他曾与我父亲说,“趁现在这时候,让周俭到初中来任教,那肯定比在小学更有发展前途。”这便有了我在塘中五年的从教经历。那时杭老师还在塘中,教初三物理,与昔日的老师共事,得到他的指导和帮助自然不少。
记得参加学校的理科组教研活动,老师是负责人,他让我做会议记录。还记得曾按照老师的要求,编辑油印了一期《理科教学文摘》。在教研活动时,老师一直强调围绕“上好一节课”进行讨论,他鼓励我谈个人看法。他主持教研活动,从不搭花架子,勿忘教研的宗旨是瞄准课堂,提升老师们的业务水平。
1988年,老师从塘头调往江都城区,我于1989年也离开塘中。这以后一度失去了联系,直至2010年夏,举办高中同学聚会时,才与老师重新会面,此时他早已退休,仍定居江都城区。
2017年的一天,在同学群里看到一个网名叫“白水”的人很活跃,一问才知他就是自己敬仰的恩师杭德泉。一个古稀之人,也能把微信玩的那般娴熟,真是佩服他的探究钻研精神。很快我加了老师的微信,交谈时,他十分牵挂昔日的同事与故乡的教育。
此后的重要节假日,借助网络,我总忘不了给老师送去问候与祝福,当然也得到他的及时回应。
早就知道老师就住在江都城区,可也与很多当学生的想法一样,总觉得自己无甚建树,在老师的学生中显得卑微渺小,一直羞于主动拜访。
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扩展,修养也在提高,特别是已从懵懂的孩子成为一名老教师,如今才充分认识到:真正的好老师,他眼里的学生如其子女一样,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他对每个学生都怀有真情大爱。过去有种念想纯属自作多情,是自己的虚荣心好面子思想作祟。
当了十几年的学生,接着又做了三十几年的教师,从我的个人经历中,得出一些启示:
其一,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可随个人情感好恶心理等对学生有明显的亲疏之分;
其二,教师的人品学识和业务能力决定着教育成效与教学质量,在工作中,需恪尽职守不懈努力,更需勤于学习完善自我;
其三,要注重学生的品行培养,要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放低教师的身价,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好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