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医全科名词解释【下】

大众医学助手平台粉丝交流群
识别二维码,即可进群
备注:因有不良人士会进群发不良言论及恶性广告损害平台名誉,若需要进群学习请添加小编微信,进群需支付9.9元入群费,中医在校生免费(须出具学生证)方可入群,群内每天更新中医类别电子书2000余本,群内有各个领域的医学同行可以交流学术!
优质公众号推荐
大众养生助手

大众养生助手主要更新专业的大众养生知识,人生哲学,生活态度,让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优质的心情和高质量的生活态度!您值得关注!
公众号
康复记

定期更新一些康复专业知识点,跟大家一起学好康复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平台网盘资源
中医古籍全本

【网盘资源】中医大辞典上下册PDF版

【网盘资源】中医古籍全套1042本PDF版

【网盘资源】中医古籍一160本PDF版

【网盘资源】中医古籍二364本PDF版

【网盘资源】中医古籍三296本PDF版

【网盘资源】中医古籍四199本PDF版

【网盘资源】唐宋金元医书大成23本PDF版

各类学习资源

【网盘资源】中医课程复习资料

【网盘资源】中医各科学习总结

【网盘资源】中医执业医师全套复习资料 视频+习题

【网盘资源】伤寒论视频全集网盘资源

【网盘资源】中医类别考研参考资料

【网盘资源】中医全科十三五规划教材PDF版

【网盘资源】中医各科精品视频全集资源

【网盘资源】军队文职复习考试资料

【网盘资源】吴雄志视频音频全集

【网盘资源】倪海厦视频音频全集

【网盘资源】徐文兵视频音频全集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1.腹满:有狭义、广义之别。狭义是指出现在多种疾病过程中的腹中胀满的症状;广义是指以腹部胀满为主症,兼腹痛、便闭或呕吐等症的一类疾病。

2.寒疝:《说文》:“疝,腹痛也”,寒疝是一种阴寒内盛的急性腹中疼痛病,与后世所说的疝气不同。由于内外寒邪俱盛,寒邪与阳气搏结所致,以发作性绕脐痛,肢冷汗出,脉沉紧为其典型证候。

3.宿食:包括伤食和食积,由于脾胃功能失常,食物经宿不消,停积于胃肠所致。

4.谷气不行:指大便不通。

5.雷鸣切痛:雷鸣,形容肠鸣较重的声音;切痛,形容腹痛厉害如刀割。

6.痛而闭:指腹部疼痛兼大便不通,不排气。

7.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形容腹中寒气攻冲,腹皮突起如头足样的块状物上下冲动。

8.如一炊顷:约当烧一餐饭的时间。

9.厥逆:有两种含义,既指病机阳虚寒气挟水饮上逆,又言症状指四肢逆冷。

10.白汗:指因剧痛而出的冷汗。

11.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因实热证腹满病系积胀俱重,其腹满无减轻之时。“减不足言”为插笔,是与“腹满时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辨证要点。

12.真朱:指朱砂。

13.食糜:指吃粥。

14.两胠:即胸胁两旁当臂之处。

1.肝着:指肝脏受邪而疏泄失职,其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以致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2.脾约:因胃强脾弱,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偏渗膀胱,肠道失于濡润,以大便坚、小便数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3.肾着:指阳气不行,寒湿之邪着于腰部,以腰冷、腰痛、腰重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4.gu气:指水谷之气停积留滞之病。

5.鹜溏:指水粪杂下,状如鸭粪。

6.蹈其胸上:“蹈”原为足踏之意,此处可理解为推、揉、捶、按胸部。

7.三焦竭部:三焦各部所属脏腑的机能衰退。

8.邪哭:指病人精神失常,无故悲伤哭泣,如有邪鬼作祟。

9.淋秘:淋指小便淋漓涩痛;秘指小便闭塞不通。

10.肠垢:指大便粘滞垢腻。

1.? 痰饮:有广义、狭义之分。篇名所指是饮邪为患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而狭义痰饮为其分类的四饮之一,仅指饮邪停留于心下、胃肠的病变,以“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其临床主症。“痰”字只是形容词,与“淡”、“澹”相通,用以说明较清稀的饮邪具有流动貌。

2.? 悬饮:是指饮邪停留于胸胁(胁下),累及肺肝。因肝脉布两胁贯膈上注于肺,当饮邪所致肝气不升,肺气不降,气机逆乱时,以“咳唾引痛”,甚则“嚏而痛”、“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为其临床主症。

3.? 溢饮:是水饮流注于四肢肌表,责之于肺脾之脏。若脾阳不运,水饮外溢四肢、肌肤,必有身体疼痛而肿重等临床主症。

4.? 支饮:在本篇原文中有“膈间”、“胸中”、“肺饮”及“伏饮”、“膈上病痰”等不同描述,针对小青龙汤为其治疗主方,临床主症有:“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苦喘短气”,“喘而不能卧”,“短气而渴”等,均属饮停胸肺的标志。其病机为肺失宣降,心阳被遏,气逆水亦逆;气不布津则渴不欲饮。

5.? 留饮:指饮邪深痼于里,停留不去,病程较长,病势较重,一般药物难以攻除之饮病,它分属于四饮之中。(详见原文8~10条)。

6.? 伏饮:指饮邪久伏于胸肺,潜伏不出,平素常有满喘咳吐等症,一旦气候变化,多因外寒引动内饮,使病情反复发作,因而它属支饮的一个类型。

7.? 微饮:是指狭义痰饮的轻证,仅见短气、小便不利等症状。虽有在脾、在肾的不同证治,然温阳化气以除饮的目的是一致的。

8.? 肺饮:即水饮犯肺之支饮,因其脉平不弦,症见“苦喘短气”,为支饮病情较轻或较稳定时的症状,是指支饮的轻证而言。

9.? 伤饮:是指饮病初期,饮邪轻浅,有骤伤之意,而非久积停饮,故曰“伤饮”,而不名“有饮”。

10.? 素盛今瘦:谓狭义痰饮病人在未病之前,身体较丰满;既病之后,身体消瘦,乃因脾运不健,饮邪停聚,饮食精微不得充养肌肤所致。

11.? 沥沥有声:指狭义痰饮病人有饮邪自心下(胃)至肠间流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12.? 咳逆倚息:谓咳嗽气逆,不能平卧,须凭倚呼吸。

13.? 悬饮内痛:指悬饮病人胸胁部牵引而疼痛。

14.? 苦冒眩:苦,指痛苦、病症为重;冒,如有物冒蔽;眩,视物旋转。苦冒眩,即苦于头昏目眩;或以头昏目眩症为重之意。

15.? 癫眩:癫作“颠”解。《说文》:“颠,顶也”。头位于身体之顶部,故癫眩即头目眩晕有颠倒之感。

16.? 心下坚筑:指心下部位满闷痞坚,动悸不宁,由水饮凌心、抑遏心阳所致。

17.? 咳嗽则辄已:辄当“就”、“总是”解;已指“停止”、“不动貌”。即悬饮病人因咳嗽时胸痛加剧,故被迫抑制或停止咳嗽,以减轻胸痛的剧烈程度。另有版本载:“一作转甚”,是指咳嗽会使胸痛加剧而言。

18.? 面色黧黑:谓面色黑而晦暗。因支饮在胸肺,日久不愈,营卫运行不利所致。

19.? 脉双弦:左右两手脉象皆弦,主里寒。

20.? 脉偏弦:左手或右手脉象见弦。谓饮邪停聚人体局部,偏注一侧之意。

1.小便不利:指小便困难量少,但尿道不疼痛的症状。

2.淋病: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

3.小便如粟状:即小便排出粟状之物。亦指小便涩痛的症状。

4.小腹弦急:小腹拘急作痛。

5.消谷引食:消渴病主要症状之一,因胃中有热而致食欲旺盛,容易饥饿,进食较多。

6.消渴:消渴有病与症两种含义。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消渴症是指口渴引饮的症状。

7.水逆:水邪内蓄,水不化津欲引水自救,饮入之水为停蓄之水邪格拒而上逆。

8.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形容饮水多,小便亦多。

1.风水:指因风邪袭表,肺失通调而致,以脉浮,恶风,骨节疼痛,头面肿及一身悉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肿病。

2.皮水:指因脾失健运,肺失通调,水溢肌肤而致,以脉浮,不恶风,四肢、身体浮肿,按之没指,其腹如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肿病。

3.正水:指因肾阳不足,水湿停聚而致,以脉沉迟,腹满而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肿病。

4.石水:指因肾阳衰微,水寒凝结于下焦而致,以脉自沉,腹满坚硬,不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肿病。

5.黄汗:由营卫郁滞,湿热熏蒸所致,以汗出色黄粘衣,发热,身肿,骨节疼痛,脉沉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6.颈脉:即指足阳明人迎脉,在喉结两旁。   

7.周痹:病名,以全身上下游走性疼痛为主症。   

8.血分:指妇人因经闭而致水肿者称为血分。   

9.水分:指妇人因水肿而致经闭者称为水分。  

10.气分:指因阳虚阴盛,阳气不通造成以心下坚,大如杯盘,手足逆冷,恶寒身冷,骨疼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气病。  

11.泄风:由于风邪外泄而致瘾疹身痒的现象,故称泄风。   

12.痂癞:即肌肤化脓结痂,有如癞疾。   

13.风强:即风邪盛。  

14.气强:即水气盛。  

15.聂聂动:指皮水因阳气被郁,正邪相争所致四肢动而轻微。  

16.心水:由心阳虚衰,水气凌心所致,以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肿证候。  

17.肺水:由肺失通调,水溢肌表所致,以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肿证候。  

18.肝水: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以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肿证候。  

19.脾水:因脾阳虚衰,脾失健运所致,以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肿证候。  

20.肾水:因肾阳虚衰,气化不利所致,以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肿证候。

1.爪之不仁:谓肌肤麻木,搔之无痛痒感。

2.火劫其汗:谓用艾灸、温针或熏法,强迫出汗。

3.两热所得:谓火与热相互搏结。

4.肚热:谓腹中热。

5.痿黄:即萎黄,谓身黄而不润泽。

6.胃中苦浊:“苦”作“病”解,浊指湿热,胃中苦浊指脾胃湿热内蕴。

7.谷疸:黄疸病类型之一,因饮食不洁或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蕴,所致之黄疸,称为谷疸。

8.酒疸:因嗜酒伤中,湿热内蕴所致之黄疸,称为酒疸。

9.女劳疸:因房劳伤肾所引起的黄疸,称女劳疸。

10.靖言了了:靖同静,语言不乱,神情安静。

11.黑疸:是一种症状,表现为目青面黑,大便黑,本证可由黄疸经久不愈转变而来,亦可为酒疸误下后的变证。

12.心中如噉蒜虀状:噉是吃的意思。“虀”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此指病人如吃了蒜末一样,胃中有灼热不舒感觉。

13.苦烦:重滞不舒的意思。

14.阳部、阴部:阴指在里,阳指在表。

15.阴被其寒:谓太阴脾经受寒生湿。

1.惊悸:惊是惊恐,精神不定,卧起不安;悸是自觉心中跳动。惊自外发,多因外界强烈刺激引起;悸由内生,常因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导致。

2.革脉:指脉弦大,按之中空,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的病证。

3.目睛晕黄:有两种情况,一是指望诊可见病人眼白发黄,围绕黑睛周围有黄晕,与黄疸白珠发黄有别;二是指病人视物昏黄不清。

4.目睛慧了:指目睛清明,视物清晰明了。

5.直视不能眴:眴指眼球转动,直视不能眴即指两目直视,不能转动,是由于衄血误汗伤阴后造成的变证。

6.近血:《金匮》认为下血,先血后便者为近血,即便血在前,大便在后,出血部位离肛门较近,故称近血。

7.远血:《金匮》认为下血,先便后血者为远血,即先大便,后便血,出血部位离肛门较远,故称近血。

8.阴伏:病人自觉有热,心烦胸满,口干燥而渴,但诊其脉,并无热象,是因瘀血日久,郁而化热,伏于血分所致,因此热非伏于气分,而在血分,故曰阴伏。

1.客热:指虚热或假热,相对真热而言。

2.呕吐: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引起的病变。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临床上呕吐并称,本篇呕吐还包括反胃。   

3.哕:哕即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连续不断为主证。其病变部位在膈,是胃膈气逆所致。   

4.胃反:亦称反胃、翻胃,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为特点,因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所致。又为反复呕吐的总称。 

5.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   

6.彻心中愦愦然无奈:彻,通彻、通联之意;心中指胸胃;心乱为愦,愦愦然是形容心乱的样子。主要指患者自觉胸胃烦闷不已,有无可奈何之状。   

7.下重:即里急后重。   

8.清脓血:清通“圊”,厕也。圊脓血就是便脓血   

9.郁冒:指郁闷昏冒。   

10.晬时:即一昼夜,又称一周时。   

11.气利:指下利滑脱,大便随矢气而排出。由中气下陷,气虚不固所致。   

12.下利气:指下利而有矢气,气随利矢,频频不已,由脾虚不运,湿滞气阻,蕴郁肠道所致。   

13.少阴负趺阳:就是少阴脉比趺阳脉弱小的意思。   

14.视其前后:指观察病人的大小便情况。   

15.气绝:指脏腑之气虚衰。

1.? 疮痈:外部痈肿。

2.? 肠痈:属于内痈范畴。是热毒内聚,瘀结肠中,而生痈脓的一种病证。

3.? 金疮:刀斧等金属器械所致的外伤疾患。

4.? 浸淫病:一种皮肤病。为较顽固的小粟疮,起病时范围小,先痒后痛,分泌黄汁浸  

渍皮肤,逐渐蔓延遍布全身。 

1.趺蹶:“趺”同“跗”,指足背。“蹶”,《说文》:僵也,即僵直之意。指足踝关节以  

下的足背强直,行走不利,能前不能后的疾病。  

2.腨:胫后肌肉,俗称“小腿肚子”。    

3.手指臂肿:因风痰阻于经络,致手指及臂部时常肿胀颤动,甚或全身肌肉跳动的疾病。   

4.转筋:因湿浊化热伤阴,筋脉失养,以病人四肢突然发生强直痉挛性掣痛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5.? 阴狐疝:由于寒气凝于厥阴肝经所致,表现为阴囊时大时小,时上时下的病症。 

6.? 蛔虫病:“蚘”同“蛔”。本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疾病。蛔虫寄生于肠道,

病人经常发生腹脐部剧烈疼痛,甚或吐出蛔虫为特征。

7.? 蛔厥:由于蛔虫扰动所致,主要表现为腹痛剧烈,手足逆冷,吐涎沫,烦躁不安等

症。

1.平脉:是平和无病之脉。   

2.阴脉:此指尺脉。   

3.宿有癥病:指旧有癥积之病。   

4.衃:一般指色紫而暗的瘀血;又作癥痼的互辞。   

5. xiu 痛: ,同  。读“绞jiǎo”或“鸠”时,指腹中急痛;读“朽xiǔ”时,指绵绵作痛。此处指腹中拘急绵绵作痛。   

6.胞阻:是妊娠下血伴有腹痛的病证,又称胞漏。   

7.少腹如扇:①形容小腹有冷如风吹的感觉;②形容腹部膨隆胀大如扇形之形状。   

8.子脏:指女子胞宫。   

9.漏下:妇女不在行经时间,阴道流血,量不多,而淋漓不止,时断时续,称为漏下或经漏。   

10.半产:未足月而流产者,三个月以前为小产,三个月以后为半产。

1.郁冒:指产后出现头眩、目瞀、郁闷不舒等症状,是在产后亡血的基础上,感受外邪所致。   

2.孤阳上出:是阳气独盛而逆于上之意。   

3.恶露:指分娩后阴道流出的余血浊液。   

4.阳旦证:即指太阳表虚证,亦即桂枝汤证。   

5.结在膀胱:此泛指邪结下焦。   

6.阳旦汤:此指桂枝汤;另外还有两种说法,一认为即桂枝汤加黄芩;二认为是桂枝汤加附子。   

7.乳中虚:指产后哺乳,乳汁去多,气血不足。   

8.喜中风:指产后气血不足,易感受外邪。   

9.胃燥:“胃”泛指胃与肠,由于津液耗伤,胃肠失濡而致燥结成实。   

10.冒家:指经常郁冒的人。   

11.烦乱:心烦意乱  

12.干血:指血瘀日久为干血。血虚或虚劳日久,内生瘀血亦称干血。  

13.新血下如豚肝:“新血”之“新”作瘀是也,《兰台轨范》疑为干血之误,如豚肝,形容下血如猪肝样,此乃瘀血下行之效验。

1.胞门:指子宫。   

2.形体损分:指形体消瘦,与未病前判若两人。   

3.奄忽眩冒:奄忽,即倏忽;奄忽眩冒,指忽然发生晕厥。  

4.厥癫:指昏厥、癫狂一类疾病。   

5.多嗔:是时常发怒。   

6.带下:一般指赤白带下,这里泛指妇人经带诸病。   

7.咽中如有炙脔:肉切成块名脔,炙脔即烤肉块。咽中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欲称梅核气。   

8.陷经:意即经气下陷,下血不止。   

9.经水不利:指月经行而不畅。   

10.经一月再见:意指月经一月两潮。   

11.敦: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上下稍锐,中部肥大。   

12.脏坚癖不止:指胞宫内有干血坚结不散。   

13.白物:指白带。   

14.胞系了戾:指膀胱之系缭绕不顺。   

15.胞:即膀胱。   

16.六十二种风:泛指一切风邪   

17.阴吹:指前阴出气如后阴矢气一样。   

18.正喧:意谓前阴出气较频繁,以致声响连续不断。   

19.脏躁:病名。多由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多,肝郁化火,伤阴耗液,心脾两虚所致。其症以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频作欠伸,神疲乏力为特征。   

20.热入血室:血室狭义者是指子宫,广义者则总括子宫、肝、冲任脉。热入血室是指妇女在月经期间感受外邪,邪热与血互相结于血室而出现的病症。   

21.梅核气:病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对饮食一般无妨碍,还可伴有胸闷叹息等症。   

22.生后:即产后。

1.骛泄:指泻下水粪相杂,色青黑如鸭粪,小便清,脉沉迟。

2.阴结:便秘之一种,由于阴寒内结或阳虚阴凝传送无力者。

3.历节风:风寒湿邪,侵入经脉,流注关节所致。症见关节肿胀,游走不定,疼痛剧烈,不能屈伸。

4.时行感冒:感受时行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并可引起广泛流行的感冒。

5.痴呆:多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或举动不经,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

6.蜘蛛蛊:喻腹大肢细,形如蜘蛛的臌胀。

7.黄汗:汗出色黄,染衣着色者称黄汗,多由湿热内蕴所致。

8.真心痛 指心痛剧烈,“手足青至节”,可“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胸痹重症。

9.提壶揭盖法:据“上窍通下窍自通”的理论,用开提肺气,取嚏,探吐等法通调水道,以利小便之法。

10.夙根:指旧有的病根。以哮证为例,伏痰为其夙根。

11.脏躁: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所伤而起病。症见精神恍惚,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不发时可如常人。

12.真头痛:为头痛中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13.滞下:即痢疾,就排便阻滞不畅而言。

14.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15.肾着:腰痛的一种,由寒湿伤及腰肾而致。

17.葡萄疫:即紫斑,血证的一种,血溢于肌肤之间,皮肤见青紫斑点,色若葡萄而得名。

18.单腹胀:即臌胀。乃“肢体无恙,胀唯在腹。”

19.脾约:便秘的一种,由胃热过盛,脾阴不足,胃强脾弱,脾之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肠液干燥所致大便干燥,便秘不下的病症。

20.梅核气:指咽中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病症,多由肝郁气滞痰凝导致。

22.肠澼:指痢疾。肠中积滞,排出时澼澼有声,故名。

23.痛痹:又称“寒痹”痹证以寒邪偏盛,表现为关节疼痛,部位固定。

24.风痱:指手足萎废不用,又称“痱”“痱风”“中风痱”

25.影袋:瘿块肿大,如囊似袋,故名。又称瘿囊,瘿瘤

26.虐母:指疟久而在胁下结有块者

27.薄厥:由暴怒而致气血并逆使人昏厥

28.大瘕泄:多指痢疾而言,部分指似痢之泄泻

29.飱泄:泄下完谷不化。脾胃气虚阳弱,或内伤七情,或风寒,湿,热诸邪客犯胃皆可导致

32.呷嗽:指哮证,其发病时咳嗽气急痰鸣,呷呀有声得名

35.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36.胆黄:由胆气败而胆汁外泄所致的黄疸

37.骨蒸:形容发热如从骨髓蒸发而出

39.滞下:即痢疾,就排便阻滞不畅而言

40.灯笼病:是“身外凉,心里热”之病,常示内有淤血

41.战汗:急性热病过程中,突然恶寒战栗,继而全身汗出,为邪正交争之象

43.噤口痢:指痢疾伴有不能食,或呕不止者

44.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场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² 中寒:寒邪直中脏腑,导致阴盛阳伤,称为中寒.

² 内生五气:指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是在疾病过程中由於人体气,,,液和脏腑生理功能的异常,从而产生类似风,,湿,,火等外邪致病的病理现象.

² 五志之火:多由情志;抑郁,,怒忧思恐过度,导致脏腑阴阳失调,五志化火,内热炽盛而引起,称为五志之火.

² 娇脏:指肺脏.肺叶娇嫩,其性情虚而喜煦润,喜润恶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病,故又称娇脏.

² 呷嗽:指哮证.从其发病时气急痰鸣,呷呀有声得名.

² 哮吼:即哮证.《寿世保元,哮》:夫哮吼以声音名,喉中如水鸡声是也.

² 上盛下虚:一般指邪盛於上,正虚於下的证候,如喘证中指痰浊壅盛於上,肾虚於下的肺实肾虚的喘证.

² 上气:即是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症状,亦包括喉中水鸡声的哮病和咳而上气的肺胀.

² 肺痈:指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徵.

² 内痈:是脏腑之生痈疽者,如胃脘痈,肝痈,肺痈等.

² 尸注:注同疰,传人或久留之意.尸注即肺痨,指患者死后,其痨虫可传染给他人而发病.

² 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² 培土生金:培土生金是指用补脾益气的方药补益肺气的方法,因脾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若肺病久虚,金气不充,可通过培补脾土,强壮后天之本,而达母充子实之目的.临床多用於咳喘病久,痰多清稀,兼见纳少,便溏,神疲乏力等肺虚脾弱证候,代表方如参苓白术散等.

² 喘证: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位为特征者谓之喘证。

² 胸痹:是指以胸中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² 噎膈:噎膈是由于食管干涩或食管狭窄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梗噎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² 心悸: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² 肺胀: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瘀阻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² 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胸腹痞闷胀满不舒为主症的病证。

² 厥证:厥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引起,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² 惊悸: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² 怔忡: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² 奔豚:亦称之为肾积,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²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引起的以痰浊、淤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檀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² 真心痛:是胸痹心痛之重症,其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休息或服药后仍然不能缓解,脉结代,伴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甚则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² 薄厥:由暴怒而致气血并逆使人昏厥者。

²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痹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² 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²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² 肺热叶焦:是指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肢体痿软。

²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² 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² 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

² 关格:此为阴阳离决,开合之机已废的表现,因阳竭于上则水谷不入,阴竭于下则二便不通,故称关格。

² 五更泄:因肾阳虚衰,泄泻多发生在黎明前后,五更时分,阴寒正盛而阳气未复,致肾阳更衰釜底无薪,不能温煦腐熟水谷而泻,称五更泻。

² 大瘕泄: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² 噤口痢:指下痢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者。

² 休息痢:指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者。

² 脾约:是指脾的运化失调,气虚不能化津,致肠中津液不足而大便秘结的病证。

² 蓄血发狂:为瘀热交互所致,多见于伤寒热病,具有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黑亮如漆等特征。

免责.声明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0)

相关推荐

  • 中医诊断 题考

    本题考查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援物比类是中医学的思维特点之一:中医学强调辩证论治,而非辩病论治: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分别是审内察外,整体统一: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

  • 【中医】中医全科名词解释【上】

    大众医学助手平台粉丝交流群 识别二维码,即可进群 备注:因有不良人士会进群发不良言论及恶性广告损害平台名誉,若需要进群学习请添加小编微信,进群需支付9.9元入群费,中医在校生免费(须出具学生证)方可入 ...

  • 中医是全科,任何病都可以有效治疗!

    西医的缺陷是世人皆知的,它在病因认识上有着根本性的错误,每当遇到一种病,西医最头痛的问题是找不到病因,最终只有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结果病因没除,很快复发.现在的问题是,中医能够有效治疗这些疾病吗?答案 ...

  • 李氏砭法|中医就是全科——道生83期昆明课程有感

    2019年11月到2020年07月再见李道政老师,依旧精神奕奕.神采飞扬.这是不平凡的一段时间,疫情全球肆虐,但我们砭友手握虎符铜砭没有不安过.随着李道政老师洪亮的.亲切的.熟悉的"上课了& ...

  • 为什么中医不分科?为什么好中医是全科?

    前言 参照西法的中医分科,分成中医.中药.针灸:分成妇.幼.内.外.皮肤等科,这是对中医活生生的割裂和肢解.真正的好中医,一定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 有一则笑话,大家或许听过: ...

  • 【收藏】史上最全汽轮机名词解释!!

    我们电厂人 为电厂工人发声的平台 FATT:指在工程上,进行材料冲击试验时断口形貌中韧性和脆性破坏面积各占50%时所对应的试验温度. 一次调频:电负荷改变引起电网频率变化时,电网中并列运行的各台机组均 ...

  • 【中医】中医基础名词解释全解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1.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 ...

  • 【中医】金匮要略名词解释全解

    金匮要略名词解释全解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1. 五常:指五行. 2. 风气:指自然界的气 ...

  • 【中医】中医学名词解释最全总结版

    中医名词解释最全总结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2 ...

  • 中医名词解释:膜原

    膜原 泛指伏邪在体内潜伏的部位.清代医家周学海提出"伏邪皆在膜原"说.他认为人感受四时不正之气,变为伏邪潜伏于体内,附着于"膜原"部位.此膜原为广义之膜原,即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