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从未期待归途
很久未听,依然被这首歌吸引
最近经常刷到一句话:融不进的城市,回不了的故乡。很多人都在套用,好像很多人都有那么浓厚的乡愁。一定程度上,我倒觉得是融入不了的故乡。如果说以前就是隔着距离看待这里的人与事,如今这种距离越拉越长,甚至是漠视,对日复一年的重复的麻痹感。
或许我从来都怀疑人生,如今只是这种怀疑加深,转化成漠不关心。
每天发生的事,每天听到的谈话,好像在这里十几年未曾改变,甚至逗引小孩的招数都是一样,而与别人的对谈仅仅是把前一年的话复述一遍。这种原地踏步的感觉有种深深地挫败感。渐渐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内容其实真的不多,很多时候没有了谈话内容,就将话题转向小孩。最近总是在思考,以后我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有的话)?我又是如何成长为现在的模样?心智、思想是怎样得到塑造的?一大堆疑问,或许仅仅是庸人自扰。
在这里,沉默最合适宜,也是在这里,那种人本质上是孤独的认知无比强烈的涌来。你一言不发,偶尔回应新的有关自身的话题。他们生活中的一切联系都依靠语言,而那些语言多数与自己无关。现今自己旁观者的身份尽显,参与者的身份渐渐隐退。但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逃避的,接受的不接受的,最终都要接受,连挣扎的呼喊,都没有人听见,或者是人们假装没有听见。大部分时候,像在等待腐朽。
全部都开始谈婚论嫁,时间夺走的和带来的,什么也没有注意到,只是自己的背离和难以融入的感觉时时侵袭,而且被这里的情绪所吞噬。故乡带来的不再是安慰,而是从小孩过渡到大人所要面对的,以及看见的一切带来的不安。感觉明明是自己在丢弃,却反而被故乡遗弃。它呼喊着“你不属于这里”、“你不属于这里”,你回应着“我不属于这里”“我不属于这里”。
远嫁他乡的女子,如何定义故乡?
在外走着,深夜,偶尔经过偏僻阴暗的角落,夜风带来清醒,带着恐惧笃定前行。行走的地方不属于自己,但那一刻,也从未期待归途。归途或许比一生都长,记忆中都是这里,文字中多描述这里,那些真正关心自己的人都在这里,但后来,未曾想过回来。
也许,故乡另在它方,也许只是做广阔宇宙间的渺渺尘埃。
列车载着一批批人回来,也载着一直没有实现的梦想。鞭炮、烟火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再也不会欢腾起舞。
这里不是不好,他乡或许很糟糕。但是后来,从未期待归途。解释不出原因。
END
降温,不知会不会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