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怎么治?——来自九味堂针灸科
“耳朵里有嗡嗡声...”
“耳朵里好像有水流声,打哈欠的时候能明显听到有气过水的声音。”
“中耳炎会导致鼓膜穿孔吗?”
中耳炎的症状有很多,以上几种是很常见的问题。中耳炎是一种高发疾病,如果对其不重视的话,也会给人体带来恶果。
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呢?往往有三个原因:
1、免疫功能低下:现代人不良生活习惯太多导致身体免疫功能降低,要注意避免熬夜、着凉感冒,加强身体锻炼。
2、外界不良因素:噪音污染对听力的影响很大,并且会诱发严重的耳鼻喉疾病。
3、局部炎症感染:如果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炎症,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可能会引发中耳炎。
中医将本病归于“耳胀”、“耳闭”和“耳聋”中。耳胀多为病之初起,多由风邪侵袭,经气痞塞而致;耳闭多为耳胀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由邪毒滞留而致,与脏腑失调有关,为虚实夹杂之证。
对此病的辨证论治,可从肺论治,疏风通窍;从肝胆论治,清泻肝胆;从虚论治,健脾益气;从湿、热、瘀论治,利湿通窍。
除了中药治疗,还可以采用中医外治法。《灵枢·刺节真邪》云:“刺其听宫......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其声必应于针也。”这是关于咽鼓管吹张法的原始记载;《景岳全书》也有记载鼓膜按摩法并沿用至今;现代中医经常采用针灸治疗,常取听宫、听会、百会、丘墟、太冲、内关等穴位,往往收获满意的疗效。
病案
患者陈某,男,35岁。
双耳内闷胀疼痛伴流黄水2天,味臭,听力减半。
2年前出现相同症状且重,就诊于某医院,经过电耳镜、听力测试等各类检查后,诊断为“化脓性中耳炎”,流黄脓水较多,经过多次鼓膜穿刺治疗,并口服消炎药。几周治疗后,听力逐渐恢复,不再流黄水,但仍有不适,患者拒绝继续鼓膜穿刺治疗。寻求医院针刺治疗,并加强自我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恢复如初。
患者就诊前有感冒,刻诊时感冒基本痊愈。就诊时双耳内闷胀疼痛伴听力减半2天,流少量黄水,味臭。鼻流清涕,恶风,纳可,眠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浮数。问诊时需提高音量。虽此次发病并未如2年前严重,但患者拒绝就诊西医,拒绝各类检查及口服消炎药。2年前感觉针刺治疗效果不错,遂此次发病特来中医门诊部针灸科寻求治疗。
综合患者症状,中医诊断为“耳胀”,风邪上扰,上壅耳窍。患者平素怕冷,正气不足,秋季转凉,复感风邪,发为感冒。本病继发于感冒,外感之邪闭阻耳窍发病。
治以疏风泻火,通络开窍。
针刺取穴 听宫 听会 翳风 中渚 合谷 太冲 足临泣
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合谷、太冲相配开四关,一气一血,一阴一阳,一升一降,相互为用,疏风散邪。手足少阳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并入耳中,听会属足少阳经,翳风属手少阳经,两穴均居耳前,可疏导少阳经气,主治耳疾;循经远足临泣、中渚,通上达下,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局部、邻部、远部配穴施治,以使局部刺激与反射刺激相结合,达到临床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次治疗后听力大为提高,接近正常,第二天与患者交流已不需要提高音量,患者甚为欣喜,针刺听会穴时感觉鼻腔、咽喉、耳内清凉通畅。连续两次治疗后诸症基本消失,偶有疼痛。患者因故2天后继续治疗,隔日治疗2次后痊愈。
此患者突发耳疾,及时治疗,效果满意。也可配合中药联合治疗。以笔者个人临床经验,耳疾突发,属实证类及时治疗效果较好。虚证、久病耳聋、耳鸣多与肝肾有关,缠绵难愈,治疗周期较长。
中耳炎的调理和预防,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各位借鉴参考。
尽量少去吵闹的环境,运动适度不可劳累,像吹笛子、吹气球这样的憋气动作要避免,平常擤鼻涕也不要用力过猛,每天保持口腔卫生,睡觉侧躺将病耳朝下贴着枕头。
一切的用药习惯和养生常识要遵医嘱,还要坚持定期复诊。
感冒最容易导致中耳炎复发,所以身体一旦有不适,不要轻视,马上用药或就医。
均衡饮食和合理作息也很关键,忌烟酒和辛辣食物。
家里要备有双氧水,以便于清理耳朵分泌物。此外,平常多吃些黄鳝、核桃仁、煮鸡蛋等食物,对中耳炎的辅助治疗均有帮助。
公众号:九味堂(jwtg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