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香永远 2024-05-17 21:00:43 往期阅读精选: 生娃一二三 孙老逗 儿童节里的思索 为中国大妈说几句话 摄影 大宋皇宫 摄影 花之女王——郁金香 摄影 无尽风光在扬州 视频 刘备招亲 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公号,如果喜欢,请点上边蓝字陶冶视野加关注。别忘了点文章下面的在看,谢谢帮助转发的朋友 棕香永远作者 陶冶又是端午了,这是儿时起就伴随的传统节日。晨练回来,自行车把上挂着一塑料袋纸制的彩葫芦,嘴里轻哼着耳麦里播放的《赛龙舟》进了园区。园区绿化带里採得艾草一大束,一分为二,彩葫芦也是一分为二,两个一分为二当然是要与女儿家分享的。这并非是物质的分配,而是传承意义上的精神分享。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烟云,端午节犹如一颗闪烁的明珠传承于华夏文明。在北方,端午节吃粽子、手腕脚腕戴五彩线、门前插艾蒿、挂彩葫芦、是盛行的习俗,童年时就深深地镌刻在了记忆里。童心,总是充满了好奇、向往与憧憬,对每个节日都会掰着指头盼望着,在物质贫乏的童年里对节日的感觉,第一惦记的是可以吃到好吃的东西,比如“元宵节”可以吃到元宵,“端午节”可以吃到粽子,“中秋节”可以吃到月饼,因而我们稚嫩的童心里形成的便是“元宵节”、“粽子节”、“月饼节”。那时只有到了节令才能吃到标志着节日特质的好吃的,这才是孩子们期盼的第一件大事。 我最早的端午节印象是,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屋地上摆着三个大盆一个小盆,一个大盆里是泡在水中的糯米,确切地说里面掺了些小黄米,那时是凭粮食供应证供应,糯米是紧俏的粮食品种,只有过端午节时才每人供应半市斤;另一个盆里是在水中泡柔软了的干粽叶(苇叶)与干马莲,第三个大盆里放着半盆清水,小盆里装的是红枣。母亲坐在盛糯米的大盆边的小凳上,将三片粽叶错开用双手一拢,便拢成一个锥形的桶,然后用右手将饱含水分的糯米捞出,放进左手捏着的锥形粽叶桶里,还要捡两个红枣放里,然后左折、右折,再扯来一根马莲缠绕几匝,一个长着四个角的糯米红枣粽子便如魔术般地被母亲放在旁边的清水盆里。我蹲在母亲身边,小手里执一片粽叶,学着母亲将粽叶拢成锥形,放进一小把米,可是,说什么也做不成母亲包的那样粽子,急得我直跺小脚。母亲笑着说:“别急”,便手把手地教我完成了一个小粽子的制作。可我自己终是没有独立地包好一个像样的粽子,尽管是几十年了,我仍是忘不掉端午节前与母亲学包粽子的场景。那时家里人口多,母亲要包好大一盆粽子,母亲的粽子包得松紧适度,煮熟了又粘有劲道,口感好极了。端午的早上母亲将两大盘粽子端上桌,还有一小碗白糖,可以随便吃,不限量。煮鸡蛋一人只能分得一个,哪个会舍得在桌上吃,要揣在自己的衣服兜里,白天与小朋友玩时吃,免得在小伙伴吃鸡蛋时的尴尬。那时我们管五彩线都叫花线,小伙伴们一块玩,腕上没系花线像是很没面子。我记不得母亲是哪天将五彩线系在我小手腕上的,只记得过了五月初五要把花线摘下来仍在雨后的积水坑里。我曾和小伙伴说过,花线仍在水里会变成小花蛇,而且说得非常真切,“去年我把花线扔在水里,就变成一条小花蛇游走了。”我弄不清这是我童年的幻觉还是听别人讲的童话。后来的端午节在记忆中便失去了印象。是啊,连春节都是革命化的,何况端午了,当然跳不出“四旧”、“封资修”圈子。不过,我记得在乡下时母亲为我们包的大黄米粽子,那便是我今生最后一次吃母亲包的粽子。辽北那座小村距省城仅三百多公里,可那个年代里的印象是无比遥远。城乡的落差、地域的落差,还有人生见识与经历的落差,让常年累月封闭在田垄里劳作的村民不识粽子为何物,他们的端午节过得比我儿时的记忆还要简单。村民穷,日子苦,最大的愿望是陈粮能接上新粮,不饿肚子。端午节,煮几个鸡蛋或鸭蛋,晚饭煮锅黄米饭或烙几张黄米面饼就算做过节了,只有极少几家有人在公社或镇上工作吃商品粮的或许会包顿饺子,节就过去了。当时那个地域里吃顿黄米饭就是改善生活,大黄米是那方水土的特产,是成熟的糜子脱粒去壳而成,是不错的粘食品原料。当地习俗:腊月下旬家家都要碾好多黄米面包豆包,当然是包好多,冻起来在正月里吃。只是糜子产量低,受上面限制,允许少种就是为老百姓过年蒸豆包而网开一面了,而这便是乡亲们一年到头分得的唯一一种细粮。 当然,生活在那样相对闭塞的环境里,过端午节是买不到粽叶的,我家也是一样没有粽子吃。那一年母亲又包粽子了,是姐姐回家过年时带回的粽叶,马莲当地就有,大黄米是生产队分的。母亲又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包好了一大盆粽子,端午的早上母亲让我给几家相处较好的乡亲家各送了几个粽子。朴实的乡亲都说好吃,糯糯的,满口的清香,大赞母亲手巧,他们头一次知道大黄米还可以包粽子吃,母亲包的粽子是他们初识的美食。前些年我去乡下探望乡亲,他们还都念着母亲的好,还提到了吃过母亲包的粽子。母亲在世时常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母亲为人慈悲好强,走了那么多年仍然让乡亲们念想。后来不再搞政治运动了,艰难的日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每逢端午节必有粽子吃,有姐姐包的、有妻子包的、有亲家包的,还有哥哥从南方寄来的肉或咸蛋黄的礼品粽子,可所有的粽子里再也吃不出母爱的那种清香与温情。如今的端午节已不再局限于吃粽子,内容已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赞 (0) 相关推荐 孟庆荣的乡情散文:五月五,又端午 五月五,又端午 孟庆荣 又是一年端阳至."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这是欧阳修笔下欢快的端午节:"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是陆游的端午节:大文豪苏轼的 ... 黄米香,红枣甜,小小粽子学问多 粽子,谁不知道啊. 屈原投江,为纪念屈原产生的食品. 枣还是肉说出去能引发南北大战. 但是一般对于米大家都没啥想法. 那不就只有一种吗?不用糯米包还用啥啊? 很喜欢小米稀粥的山西人此刻就该站出来了,当 ... 《行摄生活》-97【清塘粽子】 苇叶与马莲 素手与角黍 "佳人辟新叶,婉转裹柔丝.心如青苇叶,层层有相思",这是一首来源于网络的诗,不知出处,但唯美了记忆,也打开了对于粽子的思绪.时光慢行至五月,云层中斜斜射下温 ... 红枣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传统习俗之一.其花色品种繁多,馅料千变万化数不胜数.今天咱们就一起分享经典款之一的红枣粽子.大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配馅料. 食材: 糯米1500克.红枣400g.粽叶500克. ... 母亲的粽子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母亲的粽子 作者:袁晓卉 那天接到杨扬的电话,在家吗,给你送粽子?粽子?我一愣,端午节了吗?是 ... 谢建国:棕香悠悠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棕香悠悠 谢建国 晨光熹微 老妈轻轻把门带上 她佝偻着身躯爬向山坡 握一缕清风摇落露珠 采一篓箬叶 背出 ... 【远方•夜听】山西《端午的棕香》作者:丹河水浪 主播:丽丽 欢 迎 关 注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作者:丹河水浪 主播:丽丽 编辑:张小璇 端午的棕香 端午的粽香, 让我想起幼年的时光. 一张张苇叶, 散发着醉人的馨香. 一粒粒糯米, 被 ... 【刘晓利原创】又是棕香时 临近端午,粽香阵阵,昨夜母亲熟悉的背影又一次走进我梦中,醒来枕边已湿大片. 母亲,离别已29年,为何在梦里总不让我看见您慈爱的脸?据说,离去的人为了不让活着的人过于挂念,在梦里不会让最亲近的人看见自己 ... 杨明:【难忘棕香】(散文) 难忘棕香 ◎杨明 [作者简介]:杨明,笔名红花,陕西省彬县教育局干部.已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诗文多篇.咸阳市作协会员,彬县作协会员. 每个节日都有一种值得回味的东西.这里我想说说端午节,粽子的香味值得永远 ... 棕香飘千里,情传远故乡 朗读:轻婉飞扬 端午节是一定要吃粽子的. 宽大嫩绿的芦苇叶,裹着一层白皙的糯米.再放两颗红枣或是几颗红豆,用细细地红绳扎牢,往龙屉里一放,盖上锅盖等着柴火燃烧. 当屋子里散满了烟雾,空气中就会传来阵阵 ... 棕香思父 刘花娥, 女,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人,哲学研究生学历,贾平凹乡土文学艺术研究院院士,从事党政干部教育工作20多载,以撰写政治理论文章为主业,以文学作品创作等为闲情喜好.虽历经人间沧桑,看透世态炎凉,但人 ... 散文| 永远的豆片香 全文共2955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作者:张国印 编辑:杨晓健 豆片是美食.时值今日食品丰富,人们味蕾刁钻且迟钝,已经很难品出任何香味的时候,家乡人不论老少仍视其为佳肴. 豆片即可代食 ... 棕子香,香厨房,肝病患者端午节能吃粽子吗?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 ... 端午将至,教你煮粽叶,包棕子...牢记这2点,味美香浓! 端午将至,教你煮粽叶,包棕子...牢记这2点,味美香浓!来源:养心素食说 编辑:蕙质兰心粽子不仅好吃,营养丰富,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尤其端午节就快到了,不少朋友也是准备买粽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