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仁昌:关于地瓜干的记忆(上)
我的家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农作物几乎全是地瓜。地瓜地过去都在岭上,后来地瓜扩种,大部分洼地也都种上了地瓜。其实地瓜不属于五谷,五谷是指黍、稷、菽、麦、稻,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粮食作物。地瓜学名番薯,又名红薯、甘薯。地瓜是它的俗名,各地叫法不同。据史料记载,山东种植地瓜,始于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按照植物学分类,地瓜是旋花科甘薯属,蔓生草本植物。地瓜产量高,一亩地栽3000多棵,亩产少则几千斤,多则上万斤。地瓜营养丰富,可代替粮食,困难时期是老百姓的主打口粮。可以说,60后、70后、80后的农村人都是吃地瓜长大的。
那时秋收主要就是指的切地瓜干。俗话说“三秋不如一麦忙,三麦不如一秋长”,生产队收切地瓜,从中秋节前后开始,一直忙到初冬来临才结束,是农村一年中忙的时间最长的收获季节。虽然地瓜既抗旱又抗涝,管理起来也比较粗放,但它生长周期长,是一年一季作物,从春天整地起垄、育苗、插秧,一直到秋天收获,农民要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
插地瓜
栽地瓜俗称“chai地瓜”。先说育苗。因地瓜是无性繁殖,所以育苗用瓜块(俗称“地瓜母子”),夏地瓜(也叫麦茬地瓜)作“地瓜母子”最好,发芽率高,一个瓜块可长出十几个或几十个芽。秋天把育苗用的地瓜,存放在挖好的窨子(地窖)里,春天从窨子里提出来,经过挑选,把选出无疤痕、无黑斑、大小均匀的瓜块,斜铺在早已准备好的苗床上,把牛粪和土掺和在一起作为营养基。铺完后撒沙、浇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地瓜炕下面烧炭火,以提高苗床温度,促使早发芽。那时有一种育苗火炕叫“回龙炕”,设计很科学,让烟火循环来提高炕的温度,是公社农技站的技术员指导着建造的,掌握好温度是关键技术,太热就会烧芽,温度低芽就迟迟出不来。所以温度要合适,要根据温度计来控制烧炕的火候。烧炕的人员是生产队专门安排的懂技术、有责任心的人。育苗是地瓜种植的关键环节,是争取丰产丰收的基础条件。生产队长是我的一个本家三叔,他对新生事物接受快,率先在全村8个生产队中使用“回龙炕”育苗技术,并取得成功,达到了“苗早、苗足、苗壮”的目的。经过半个月的时间,那苗床上的地瓜芽争着出头露面,向上窜长,挤成疙瘩,蓬蓬勃勃一片生机,早上顶着露水水珠,在阳光下泛着翡翠般的光泽。
芽苗长到20公分左右,就该拔芽了。那时插地瓜都是安排在下午,因为头午插上的芽苗易被烈日烤干,而下午太阳西下,相对来说阳光渐弱,对芽苗晒得轻,再加上晚上潮气大,芽苗经过一晚上的苏醒,茎叶不萎蔫,成活率高,所以都是下午插地瓜,这都是农民的老经验。午饭后十多个整半劳力围着苗床开始拔地瓜芽,大家管这个叫“拔芽子”。因是头茬芽,要先从稠处,挑高的、壮的、胖的拔。一百棵一扎,捆一下放到筐里,用湿布盖着,防止日晒风颳萎蔫了。芽子准备好了,就去岭上插地瓜,这时整半劳力一起出动,有的挑着装地瓜芽子的筐,有的扛着鐝,有的挑着水筲,有的拿着井绳……插地瓜是劳动密集型的活路,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队长的安排下找到适合自己干的活。
在这个插地瓜的阶段,每天下午漫坡遍岭都是人。都是由队长带领着,这里一伙,那里一帮插地瓜,队长没有“脱产”的,都是一边干活一边指挥,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虽然是干活大轰隆的年代,但是劳动出勤率很高,因为队长管得严,社员赶集上店、走亲访友,都得向队长请假,到了农忙季节一般都不准假。先插哪块地,后插哪块地,队长心里都有数。每块地都有个名字,不然怎么区别?怎么叫?面积再小的地也有个名字,一说大家都知道。有的按方位、地形命名,如岭东岭西、堰北堰南、沟南沟北、峪口、三角地、长长地等等;有的按景物标志命名,如丁家林、大石头、狼屎沟、塌乎山、山神庙子、望饭台等等。这些地块名称和村名一样,都融入了村民的血液中,代代相传,难以忘怀。我当民办教师的时候,每到星期天就到生产队里帮着插地瓜,生产队不记工分,这叫义务劳动,因为民办教师和大队干部一样吃平均,我不干也不是错误,干是觉悟。我考虑的是,我家就在这个队,大忙季节,在家闲着,心里不踏实。
记得一次到离庄最远的一块叫“岭东”的地去插地瓜,这块地在陈粮庄(岭东的一个庄)的庄北。到了这块地头,大家一住齐,队长三叔就开始指派劳力,分工干活。上点年纪的男劳力,负责刨窝(在地瓜垄上刨出一个小窝),刨窝虽然轻快点,但有点技术,窝距要均匀,深浅要合适,这些老社员自然不用嘱咐,都能达标;青壮劳力负责挑水,因为这个活劳动强度大,必须有力气;妇女劳力负责浇水和插地瓜芽,最后男女整半老力一起把地瓜窝用土捂实、封好。队长三叔有意照顾我,说我没下过力,活也不大会干,就让我干个简单活、轻快活,拿舀子向窝里浇水。这活就连没干过活的妇女,甚至低能儿也会干,可我这个活也没干好。队长三叔嫌我浇的不均匀,还有时把水撒在窝外边,因为这样一是浪费水,二是不好埋窝。于是他接过舀子给我作示范,教我如何浇,当时我觉着脸红。从这里我才明白:“庄稼活人人都会,但巧妙不同”这句俗语的含义,认识到无论多么简单的活,都有技术含量,只有认认真真,虚心学习,才能干好。
插地瓜的过程很长,主要是等芽苗,如果是芽苗充足供得上,时间就会缩短。从芽苗生根、团棵、长枝蔓,需要追肥、锄草松土,等瓜蔓伸长漫垄,还要翻瓜秧,以防止瓜蔓上生根消耗养分,影响瓜块膨大生长。管理环节虽多,但还不至于达到争分夺秒的紧迫程度。(未完待续)
【原载2019年第4期《新泰文史》】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先生题写“琅嬛文库”
2021年《新泰文史》杂志开始征订了
《新泰文史》杂志2009年1月创刊。16开本,季刊。杂志设有回忆录、史林探幽、羊氏文化研究、谱牒研究、探索发现、民俗风情、天南地北新泰人、往事如烟、亲历记、老照片、新师岁月、平阳纪胜、地名故事、琅嬛书院、竹溪流韵、平阳人物、读图时代等栏目。其中,平阳书声刊发读书随笔,竹溪流韵刊发散文等。
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