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言||一个貌似“两难”的选择
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解释权)属原创作者,或资料提供者;财税微波 仅提供传播平台,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可通过文末留言,或与“财税微波” 或 “丁潇” 或 “作者” 联系,进一步沟通交流。以下为本文: 诤言||一个貌似“两难”的选择 一道难题 《中国税务报》2019年6月14日刊发文章《增值税加计抵减:应与所得税优惠综合考虑》(点击标题即可阅读),文章认为,“增值税加计抵减的税额,将相应增加其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建议企业将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税收成本,合规享受税收优惠。” 文中,作者作为典型案例举例如下: 某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A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方便计算,只考虑2019年12月份收入情况,且不考虑附加税费。2019年12月,该公司账面确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500万元,进项税额为200万元,期初留抵进项税额为100万元。该企业2019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为290万元。如果选择适用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A公司本期可计提加计抵减额为20万元。 PS:该文较长,读者诸君可点击上方文章标题阅读了解原文。 破解方案 本着有困难要上前,没有困难创造困难更要上前的精神,12月底丁老板砸锅卖铁,借高利贷再购进大宗货物,因此再增添进项税额200万元。这样进项税额共400万元,可加计抵减40万元。 但是,应纳税额500-400-100=0万元。 对不起!加计抵减的40万留待下期抵减,即留待2020年1月份(或以后)再抵减。注意,加计的40万元不是不能抵减,而是“挂账”留待以后应纳税额大于0时再进行抵减。丁老板哭得好伤心,好在政策红利没有浪费! 如此一来,2019年12月的“其他收益”也就化为乌有。2019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仍为290万元,仍然享受优惠政策。丁老板终于笑了,笑得比哭还灿烂。 丁老板只要再多花1740万元购进货物,增加200万元进项税额,即多计40万元留待抵减。同时企所税节省290×25%-24=48.5万元。共计收益88.5万元,相当1740万元的利率5%。 是赚是赔,大家心里有数吧? 老板拿不出来钱买货! 丁老师经研究,严厉批评我:哪用这么麻烦?在原案例基础上,筹备市价8万元的货物捐赠给老家的社会公益团体,价税合计10.4万元进行企所税前扣除。如此一来,企所税应纳税所得额290+20-10.4=299.6万元。 公司当期增值税应纳税额=500-200-100+2.4-20=182.4万元;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100×25%×20%+(299.6-100)×50%×20%=5+19.96=24.96万元。 整体缴纳税额182.4+24.96=207.36万元,均少于方案一、二的税额。 财税微波评论 1、《中国税务报》6月14日文章作者与“破解方案”作者,都想到了加计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计入当期利润,可能会影响企业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适用,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2、财税〔2008〕151号 规定,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款),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3、财政部会计司《关于〈 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适用〈 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有关问题的解读》中说,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取得资产或接受劳务时,应当按照《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对增值税相关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实际缴纳增值税时,按应纳税额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等科目,按实际纳税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加计抵减的金额贷记“其他收益”科目。 4、强调一下,实际缴纳增值税时,按加计抵减的金额贷记“其他收益”科目。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款),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原文案例中,12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不应该在2020年1月份缴纳吗,即所谓税款所属期为2019年12月份,税款申报期在2020年1月份? 因加计抵减而少缴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不应该在2020年1月份或以后月份,申报缴纳该公司应缴纳增值税款时,计入“其他收益”吗?难道是在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时,就要把可加计抵减数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