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睛看到的宇宙万物存在吗?一个假设让人重新思考这个世界!

篇前言:

如果你热衷于追求真理,如果你对物理科学充满了极大兴趣,如果你是探索新知的勇敢探索者,如果你敢于跳出常规理论的束缚,愿意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去思考探索我们这个世界的话,那么水木请您认真读完本篇文章,它不一定能让你立马获得真理,但水木相信,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正文:

量子力学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不可思议——在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隐藏着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量子真空涨落?),很可能是创世之源,宇宙诞生之本。量子力学实验,更是刷新我们的三观认知,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宇宙,重新审度我们这个世界。

这几天,水木和几位朋友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甚至。。。甚至我们感应到的,真的都是真实可靠的吗?

有一个很合理的假设,一旦被证实有其可能性,那么一切的怀疑将都是合理的。换句话说,一切的存在有可能都不是真实的,哪怕是身临其境般的感觉,甚至。。。甚至偶尔获得的灵感或超常信息。然而,正因为一切的存在有可能皆非真实,也就造就了一切皆有可能存在。这就是量子理论的精髓,一个不太好理解的理论(不理解也无妨,了解便可,因为我们接下来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基于此理论),源于不太完善的不确定性原理,态叠加理论,波函数坍缩,以及量子纠缠的相辅相成。

何为“真理”?

很多人都认为,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真理”。而事实上,即使被定为“真理”,也没有永远不变的“真理”。真理,同样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环境条件而言,具有一定的狭隘局限性。不然,“地心说”就不会被推翻了,“广义相对论”也就不会问世了,“探月计划”也就不会成功了(早期探月计划接二连三失败,最后才发现是月球引力的“失算”造成的),更不会有人造卫星的升天。所以,接下来的探索,请务必要将自己的思维意识给解放出来,然后才有可能探索到接近真理的真理。

“眼见为实”真的“实”吗?

以往,人们总习惯用“眼见为实”来做直接的证据,认为只要亲眼看到的就是真实的,认为眼见为实就是真理。慢慢人们发现,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另一方为了移花接木而故意制造出来的假象。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眼见为实”再也无法维持其形态,破碎得只剩下了一个框架。不止如此,量子理论更进一步向我们揭示,不只我们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存在,甚至我们感觉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存在。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与您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而这涉及到宇宙万物的起源问题,以及量子力学理论所揭示的观察者思想意识的作用机理。

物质与意识,谁先谁后?

是物质决定了意识?还是意识决定了物质?我们假设前者正确,即,是物质决定意识的话,那么宇宙万物就很难生成,更难以向复杂化的形式演化发展,更不用说万物各得其所,各安其位,相互联系且又整体统一了。如果是意识决定物质的话,就能很容易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问题了,进而也能合理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化发展以及彼此独立却又整体统一的现象了。因为意识为“动”,物质为“静”,正如人与船的关系,船不会自己向前开动,需要人的操控,哪怕是按一下按钮使其自动航行,第一推动力终究是要人施加的。

根据量子理论,正是观察者的思想意识施加了第一推动力,才创造出来了宇宙万物的初始状态。宇宙万物生成后,需要进一步的演化发展,演化发展的方向和过程,同样需要观察者的意识作用力。而演化过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如果观察者不止一个,而是有很多观察者,那么就会有很多意识作用力。

意识的目标和方向不同,作用力也会因此而不同。如果同时作用于宇宙万物的初始状态,就会导致在演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分歧,各种分歧会暂时以量子叠加态而存在。即,只要意识有想法,不管合理与否,它的乌托邦世界就会处于“待建模”的初始状态,止于它的想法深度。然而,能否呈显(显,不是“现”)出来,就要看“意识”的力量了。可视化的空间只有一个,谁的意识成果先抢占到位置,就是谁的天下。一旦“逐鹿”成功,其他意识的想法成果就会被本空间屏蔽,此时就相当于波函数瞬间坍缩效应,只留下一个确定的状态,就是逐鹿成功的意识生成的可视化世界。

那么,其他意识的“梦想”都被扼杀了吗?当然不是。其他意识的梦想依然存在,但已不在同一空间内,而是以相位势差的形式依次排列,意识力越薄弱的梦想,相位势差也越低(相位势差,即所在绝对空间的相位势差值,所在绝对空间相位不同,所生成的“相”也不同,故称“相位势差”),反之,则越接近相对的可视化空间。

可视化空间,与其他好像被屏蔽的意识成果所占据的空间一样,都是绝对空间的一个相位;所谓“可视化”,只是相对而言,相对本空间的意识可视化而已。其实,其他被“屏蔽”的意识成果相对各自的创造者——意识——而言也是可视化的,但对于除己之外的其他意识成果却是不可见的,还有就是,相位势差越低的意识成果,持久性也会相对更弱。

做梦好不好?

至此,我们可以解释梦境了。能认真看到这里的读者应该能明白人为什么会做梦了吧?没错,就是你的潜意识的创世成果,你只不过是在梦里去享受你的创世成果而已。相当于,你借助睡眠,依然在努力完善你意识的创世梦想,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在相对可视化空间里显现出来并呈现于你眼前。所以,做梦不是坏事,相反对大脑思维具有一定的开发性,对意识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果不是实在睡不着,切记不要使用催眠次声波去虐待你的大脑,那样除了破坏你的大脑神经和抑制意识力外(即使感觉不到),不会真正带来什么其他益处。

时间从何而来?

前面我们说了,不同的空间相位,代表着不同的“相”态,即对应不同的可视化空间状态。而空间状态不可能一直固定不变,可是,如果空间状态改变,也就意味着“相”发生了改变,也就不在此空间相位了。难道意识的创世成果在不同的空间相位跳动不成?没错,正是如此。但这种跳动不存在相位势差,即在绝对空间的同等相位跳动。每一次新的跳动,即意识成果的发展,不会影响到原先相位空间已生成的意识成果,即原先相位空间的意识成果依然存在,且不受新生成的意识发展成果的影响(除非出现其他意识的扰动,这也是为什么延迟选择实验中“果”能改变“因”的原因,实则不是本空间的现实影响了过去,而是整体处于量子纠缠中的其他空间的“联动效应”——有时间再探讨)。这样的跳动轨迹就构成了无数的意识发展成果空间。这就形成了时间流效应。所以,时间不是连续的,而最小时间单位定义为普朗克时间也是合情合理的。

平行空间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平行空间。前面我们讲了,可视化空间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于创造它的意识而言的。对于其他相对相当于被屏蔽的意识成果空间而言,对于创造它们的意识而言,同样相当于可视化空间,比如梦中所见。所有的意识成果空间,即不同的相位势差空间,构成了相对本空间(所在空间相位最高。空间相位≠空间相位势差,空间相位势差=两个空间相位能量之差值)的所有平行空间。但是,平行空间之间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拔河比赛,即都想跃迁至最高的绝对空间相位,成为大众所瞩。所以,它们之间也一直在进行着拔河比赛。

这里,回答一个认真思考的读者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如果回到过去“擦除”掉自己的祖母,那么自己还能出生吗?

外祖母与自己有关系吗?

要想得到答案,我们就要根据前面我们探讨的去思考。根据前面讲的,时间并不存在,而是意识的发展成果在相同相位之间的跳动形成了所谓的时间流效应。实则,分分秒秒,毫秒直至普朗克时间单位(10^-43s),所对应的意识成果空间从未消失过,它们一直存在。如果你回到过去“擦除”了你的祖母,等于是你改变了意识发展成果所在的空间相位,相当于借助你的力量,另一个相位空间终于拔河赢了你祖母所在的空间,然后互换了两者的空间相位而已。所以,对于未来你所在的那个空间,不会造成丝毫的影响。如果你能丝毫不差地做好计算在返回时正好回到自己穿越时所在空间的时间流的话,你还是你。

我们探讨了空间、时间、梦境、平行空间、意识的创世成果,接下来,我们再来思考一下:“观察者”是谁?

谁是观察者?

追寻“观察者”,也就相当于在探索宇宙万物生成的第一推动力。宇宙生成的第一推动力是谁?这个问题看似很难回答,就像在问一只蚂蚁,地球是谁创造的一样。不过,我们可以进行推理一番,即使得不到确切答案,但也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的大概。

可以思考一下:假设你是做动画设计的设计师,早上你来到办公室,打开电源,启动电脑,然后打开动画制作软件,为了继续动画的制作设计,你需要先测试一下已完成的动画设计,然后让一个动画影片运行了起来。运行过程中,动画中一个三维小人看着夜晚漫天繁星,不由得深深感慨宇宙的辽阔无边,感慨自己的渺小狭隘,然后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宇宙是怎么来的?是自动诞生的?还是被创造出来的?是量子力学中所讲的观察者创造的吗?观察者是怎么创造的呢?真的是纯粹的意识创造而生成的吗?三维小人想了许久,始终得不出答案。

回到卧室,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最后干脆坐起来看最新科技杂志。无意中,他发现一种新科技刚刚问世,可以用思想意识操控无人机的飞行旋转和翻身。他突然欣喜若狂,好像找到了宇宙起源的答案……很快,三维小人又黯然神伤,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如果量子理论果然正确,如果推测能被检验,那么,很可能,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一种经历,一种感觉,一种永远的曾经…… 三维小人貌似找到了他的问题的答案,聪明的你,是否找到了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标明出处,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