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聊聊纵贯南北的隋代大运河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隋代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巨型水利建设工程。隋代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钱塘江等五大水系,跨越了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并且隋代大运河除了解决古代交通运输上的难题,它的历史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起到了促进整个国家的统一,加强各地经济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作用。

只不过运河的开通并非易事,限于古代的科学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运河的工程并非一次就完成。据相关资料显示,运河工程是在三年内分了三期三段开凿的,通济渠竣工后,隔了两年多才修永济渠。永济渠完工后,又隔了一两年才修江南河。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开通运河的工程如此浩大,而隋代统治者花大代价去开通运河就仅仅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的能力吗?很显然并不是。

隋朝统治者开通大运河的原因

(一)隋代的统一局面和经济繁荣为统治者开通运河提供了动机

在西晋灭亡后,中国迎来了一个大分裂时代,形成了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对峙时期。公元581年,杨坚在北周称帝后,历经9年的南征北战,终于结束了300多年的南北对峙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正式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

然而隋朝虽然建立了,但中华大地因为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和战乱,早已千疮百孔,不仅民生困苦,而且国库空虚,于是隋文帝便以富国为国家的首要目标。隋文帝通过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的同时,减轻贫苦百姓的负担,以此稳定民生,并且还通过推行输籍法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由于南北朝长期战乱的原因,国家的户籍登记出现了严重疏漏,不少人通过隐藏户口来逃避纳税,这对国家的税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隋文帝采纳了尚书左仆射高颎的建议,通过推行输籍法,将大量隐漏、逃亡的农民转为国家编户,并且剥夺了许多士族豪门控制的依附民,削弱其经济势力,从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隋文帝 剧照

隋文帝在位期间还大力提倡节俭,他首先就从自己做起,节省了政府内不少的开支,还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且还设置仓储存食粮促成了开皇之治。因为隋文帝的励精图治,所以他在位二十多年里,整个隋代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局面稳定。

到了隋文帝末年,隋朝就有“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之说,这充分说明隋朝前期的经济十分繁荣富强,这也是隋炀帝即位后,产生开通运河的动机。

(二)国家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长期以来,由于中原地区的经济发达,因此国家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北方地区,但在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时间里,北方战乱不断,生灵涂炭。而南方地区则战争较少,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特别是在五胡乱华时期,大量的北方人南迁,从而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发了江南这一片富饶的土地。

因此自三国到南陈灭亡的三百多年里,江南已经从贫穷落后的地区变为富饶的地区,而中原地区由于饱经战乱,经济则出现了倒退。此时,国家的经济中心已经南移,关于这一点,在隋朝初年就看得出,开皇四年,关中大旱,隋文帝亲率长安百姓和官吏还有军队去洛阳逃荒。可见北方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十分严重,而江南地区则是富庶繁荣,粮食供应充足。

因此打通江南通往中原地区的水道,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以此稳固北方的统治,成了隋朝统治者的当务之急,也是广大北方百姓的迫切需求。

(三)出于政治的需要

众所周知,南北朝对峙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而隋朝的建立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因此隋政权仍旧是危机四伏的。因为自南北朝后期以来,虽然长期垄断政权的门阀士族已经腐朽没落,但各地的豪门大族依然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对隋王朝的统治构成致命威胁。

正如隋朝建立后,山东地方势力与朝廷的斗争就没有停息过,他们不仅对土地进行疯狂兼并,而且还隐蔽户口,逃避徭役,甚至是刁难当地官吏。北方作为隋王朝的统治中心都尚且如此,更别说远离中土的南方地区了。

江南地区的关系素来与朝廷较为疏松,长期都是“山高皇帝远”的姿态,因此时常发生叛乱。就在隋炀帝即位之前,不仅有地方士族势力起兵反隋,而且农民起义更是连绵不绝,隋朝的中央政府却总是因为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因此若开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军队就能大大缩短行程,加强对南方地区叛乱的镇压活动。

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的,因为它不仅对隋王朝本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对后世王朝特别是唐朝的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隋朝开通大运河后对隋、唐经济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正如开头所说,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它连接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钱塘江这五大水源,从南到北构成了南北水道运输网和灌溉系统,直接贯穿了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五省的经济,强化了中央政府对江南和关东的人力、财力控制力度。

在大运河开通后,运河两岸的城镇开始兴起。因为从长安到洛阳至江都,沿途共设有离宫40余所,而每一所离宫就是一个驿站水运码头,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城镇。大运河上,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因此这些新兴的城镇成为了新的贸易中心和文人荟萃之地,从而有力的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各地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而且大运河两岸的良田,随着运河的开通,从南到北的良田也随之得到了灌溉和开垦,大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大运河的开通对隋代的文化、商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带来了全国文化经济的繁荣。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也对促进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唐朝时,就有了“扬一益二”之称,扬州与成都成为了唐朝东、西两个商业中心。并且在城市郊外,商人往来的水路要道或津渡也都出现了商业活动,自发形成了“草市”、“墟市”。它们虽然不同于城内正规的市,只是临时的买卖场所,但它们都是应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同时,唐代乡村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定期集市,比如村市、药市、蚕市、马市、亥市等,这都是大运河的开始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繁荣了唐代乡村的商品经济。

大运河的开通对唐朝文化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运河开通后,南北两地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地域的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地方民族狭隘主义也随之削弱。唐代社会的人们开始对异域文化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相互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一村一闾,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唐代人追求自由、开放、创新的心态,加上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政治局面的稳定与统一,造就了唐朝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异域文化开始源源不断的输入华夏文明的体系,形成了一种奔放的情调,因此唐代社会呈现出了艺术的异彩纷呈,同时体现出了唐人的宽广胸怀,缔造出了一个伟大的大唐盛世。

渔公子说

隋炀帝杨广作为开通大运河的主角,由于局限于古代的科学技术,在进行运河开通时百姓的徭役太过沉重,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化。所以站在当时百姓的角度来看,杨广就是个暴虐的君主,因此隋王朝很快就在农民起义的暴风雨中走向灭亡,成为了一个短命王朝。

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大运河的开通是隋炀帝在条件已经成熟的时候,把握了时代的航向,不失时机而发起和组建的一项伟大工程,他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重大使命,大运河巩固了南北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使隋代社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隋炀帝画像

而且通过上文中的内容,也可以看出大运河的开通不仅对隋朝本身具有重大意义,它对后来的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