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扔了孩子的全家桶:那些不让吃零食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01

朋友买了肯德基全家桶去拜访孩子同学的妈妈,没想到一转身,全家桶就被扔到了门外垃圾桶上。

网课期间,朋友和老公都要上班,没有人监督孩子上课,怕孩子不专心,孩子同学的妈妈主动让孩子到她们家和她儿子一起上,她负责监督俩孩子。最近,孩子的进步挺大,朋友觉得这一半的功劳在于同学妈妈的监督。

朋友给孩子同学妈妈发转账500元,表示感谢,同学妈妈怎么也不收。于是,她带了两盒高档水果上门,表示感谢。和水果一同带去的还有肯德基全家桶,买的豪华装的那种,200多块。因为听说自家孩子说,他同学最喜欢吃肯德基,经常下课后去吃。

孩子同学妈妈收下了水果和肯德基,没想到,朋友刚下了一层楼道,就听上面门打开了,还有人在说:快点,把肯德基扔外面,不要拿进来!孩子要发现了。

朋友有点不开心,问我是不是送错了?她家孩子那么喜欢吃,为什么扔出去了呢?她不理解。

我明白那位妈妈的良苦用心,她并不是嫌弃朋友送的肯德基,只是不想让孩子吃垃圾食品。她家肯定一直不给孩子买也不让孩子吃,可她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偷偷的吃,而且是经常吃。

02

为什么会这样呢?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家长越反对,越阻止,孩子越是好奇。孩子经常吃不到某种别的小朋友能吃到的零食,就会对这种零食产生特殊的情结。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小孩也这样,这也许就是心理学上的“匮乏感”,一旦内心有种不满足,就会寻求别的方式来补偿。

尹建莉老师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一书中也说过:扼杀孩子小小的欲望,会导致孩子对某种事物极度渴望,产生补偿性心理。

这种人为制造的匮乏,孩子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加倍补偿自己。

喜欢吃零食,是一个小孩子再正常不过的欲望。正常的需求被压抑,引发长大后各种奇奇怪怪的行为和表现。

知乎上有一个网友,分享了他小时候的一个经历,让网友们唏嘘不已。

从小他的爸妈对他吃零食,管得特别严,糖果、零食、路边摊绝对不能碰。他每次看见别的小朋友吃零食都特别羡慕。

一开始他求父母给他也买点,可他妈妈不仅不给买,还骂要他,让他罚站。后来他慢慢放弃了在零食上的斗争。

现在他已经毕业工作了几年,对吃的,他表示永远没有满足感。平日拼命买,哪怕房间已经被零食堆满了。

如果有人向他要,哪怕一小袋他也不愿意给别人。并且,只要有人动了他的零食,他就会很暴躁不安。

为了这种不正常的行为,他甚至找过心理医生。

童年没有被满足的愿望,就像心里的一个黑洞,长大后总想填满,可却怎么也填不满。

其实,就是因为家长太限制孩子吃了,所以,孩子自己能做主了就疯狂的吃。也不是说,孩子多么喜欢吃那个东西,而是有一种好自己做主的感觉,这是一种心里满足。

我家儿子脾胃不太好,所以,我从小特别限制他吃雪糕冰激凌,一口也不让吃,有时候别的小朋友吃,他看见想要,都被我拒绝了。后来,他也就不要了。

6岁以后,他爸觉得孩子大了,可以让他少吃点,在家里买了一些雪糕,我们上班不在,过两天发现儿子把一袋子雪糕吃完了。前面管的太严,一旦放开了,就报复性的吃。所以,有些不太健康的零食也可以给孩子少吃一点,但不要一点都不让吃,因为我们无法管孩子一辈子。小时候,你不给买,他吃不上,等他自己可以买了,怎么管的住。

03

父母爱孩子很简单,就是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到孩子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当然不能无限制的满足,在孩子提出他们的需求的时候,父母事先跟他们说清楚这么做,可能造成的后果,让他们自己去做选择。

孩子要求吃零食,是孩子在用行动表达他的自主意识。

我们不限制吃,但要限量。

比如我现在不会再“为了儿子好”,不准他吃冰激凌。而是会告诉他:空腹和刚吃完饭不能吃,容易伤胃闹肚子,想吃可以在饭后一小时后吃。一次只能一支,不能多吃。

尊重孩子,给他们一定的选择权,尝试让他们自己去承担后果,这才是真的爱他们。而且得到理解和尊重的孩子,也会更愿意听取我们的建议。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量的累积。只要不过量,就大可不必将所谓的垃圾食品视如洪水猛兽。堵不如疏,一味的禁止,只会造成孩子的心里负担和童年阴影!不过也不可放纵,要让孩子知道,零食可以吃,但不可以多吃,这样沟通好以后,还可以借着这个事情锻炼孩子控制自己的欲望,为孩子将来的自控力提高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希望我们每个家长都能权衡好“爱”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样既保证了孩子健康成长,又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不是皆大欢喜吗?

end

干货/有料/有用

所谓育儿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