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半世颠沛流离,一生诗情画意,烟雨暗千家,诗酒趁年华,唐宋八大家。
苏东坡即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中年以后,从北到南,却是接连被贬,直到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
就是这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却被苏轼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
最终苏轼成了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也是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
为什么说苏东坡是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呢,熟悉苏东坡的人学者都知道,苏东坡的作品数量不是文学作家里最多的,但是他每一个首作品里都有能流传千古的名句。
水调歌头大家最熟悉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水龙吟里的似花还似非法,念奴娇大大江东去,洞仙歌里的冰肌玉骨,永遇乐的明月如霜,贺新郎的乳燕飞华屋,卜算子的缺月挂疏桐,情玉案的三年枕上吴中路,临江仙的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的莫听穿林打叶声,木兰花的霜余已失长淮阔,江城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灿如彩云的才华,并不能阻止一个人陷入命运的泥淖。苏轼的一生就是个陷入泥中、在泥中生活、在泥中怡然自得的过程。
除此之外,在苏轼写给弟苏辙的诗中,有这么一句“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不停辗转,终此一生,可谓苏轼生活的真实写照。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一壕春水半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苏东坡最大的才华,就是当个人命运的悲剧毫不留情地碾压之时,他却善于用诸多具体而微小的快乐,化解掉那些巨大的悲伤。人生的低谷并不难过,真正难过的,是自己这道槛。
被贬黄州期间,苏轼与好友佛印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趣事,此事是苏轼参悟人生的关键转折。
话说这日,苏轼做了一首赞佛诗偈,偈曰: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第三句是全诗的主旨,佛家的“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共八件事。修佛的最高境界就是泰然自若,不为八风所动。不难看出,作者是在赞佛,也是在赞自己。
苏轼写完此诗,颇为得意,便将诗抄在诗笺上,封好信封,派小童送到归宗寺给好友佛印欣赏品评。黄州在长江北岸,归宗寺在长江南岸,苏轼特地让小童渡江送诗给佛印,自然是盼望佛印对他的新作拍案叫绝,夸赞一番。苏轼自信满满,耐心等待,静候佳音。
终于,小童返回江北,苏轼迫不及待打开信封,只见诗笺下方赫然写着佛印的两字批语——放屁!
此情此景,苏轼不禁火冒三丈,大为恼火。他二话不说,乘船渡江去找佛印理论。
苏轼来到归宗寺,直接奔到佛印的方丈室,只见门上贴着一张字条,上书: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见此10字,苏轼这才意识到佛印的用意。既然自诩八风不动,却又因区区“放屁”二字无名火起,失去理性,修行流于形式,诗词再好,终究是实践欠缺。
佛印用用一句粗话、脏话让苏轼顿悟,实在是既有趣又高明。在佛印的点拨下,苏轼既惭愧又感谢,从此,他对佛法、对人生的理解都是更上一层楼。
苏东坡这种心态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时代距离苏轼已经有几百年,时空交替,沧海桑田。但即使是在商业化的今天,阅读苏轼的文章,仍然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陶冶和净化,能让我们感受到在纷纷嚷嚷中心灵净土的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