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早期王翚二十九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早期。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我们这里介绍四王之一画家王翚作品。

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王翚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在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历时三年完成,受到皇太子胤礽召见,并绘扇书以“山水清晖”四字作为褒奖。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传世作品有《范华原武夷叠嶂图》《晚梧秋影》《洞庭秋色》《太行山色》《杏花春雨》《松溪茅屋图》《仿右丞山阴雪霁图》《溪堂佳趣图》《松壑隐居》《临安山色》《春谷幽居图》《溪山幽谷图》《乐志图》《庐山白云图卷》《秋山觅友》《江山卧游图》《李成关山雪霁图》《拟李希古起蛟图》《仿大年水村图》《溪桥峻岭图》《夏山真逸图》《唐人诗意图》《万木奇峰图》《春山深秀图》《荷庄清夏图卷》《夏五吟梅图》《王晋卿采菱图》《仿李营丘小景》等。着有《清晖画跋》等。

清代早期王翚《范华原武夷叠嶂图》赏析

《范华原武夷叠嶂图》镜心 设色绢本 1685年作

款识:范华原武夷叠嶂图。乙丑清和月,王翚临。钤印:王翚之印(朱白文)、石谷子(朱文)

“四王”的“复古”山水,是清代画坛的一个重要时代标志。尤其是王翚,致力于临仿宋元诸家,可谓登峰造极。故乃师王时敏慨叹:力追古法者:“亦不过专学几家,岂能于历代诸名迹尽入其阃奥,且形似者或神不全,神全者形多未肖。求其笔墨逼真、形神俱似,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者,五百年来从未之见,惟我石谷一人而已!”王翚的山水,学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为40岁以前;中期为40-60多岁;晚期为68岁回乡以后直至去世。观存世作品,可知中期作品技法最为精湛而且全面。

此《范华原武夷叠嶂图》为王翚54岁所作,时值中期盛年。其画面虽然篇幅较大,却极尽工致,无一丝懈笔。画中危岭叠巘,绿树青嶂,云霭峻岭,虚实得当,清溪隐约蜿蜒其间。江山深远,极目难尽。虽款式自言以北宋范宽法写武夷山水框架,却参用南宋院体画家的青绿染色。整图基调淡色轻染,夹叶树、茅房等主景施以重色,华丽清新,古雅厚重。王翚曾于《清晖画跋》自语:“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可见其在设色的探索与投入,可谓用尽心智。同为清六家的恽寿平,素以用色擅长著称,仍对王翚青绿山水推崇备至。曾言:“青绿设色,至赵吴兴而一变。谷子廿年静悟,始于密妙处爽然心开,独契神会。观其渲染,直欲令古人歌笑出地,三百年来所未有。”细品此作,信非虚言。王翚山水虽存世不少,但青绿细笔的作品却是翎毛凤角。

清代早期王翚《晚梧秋影》赏析

《晚梧秋影》轴 纸本 墨笔 1686年作

题识:晚梧秋影。丙寅七夕后三日,王翚秉烛戏墨。钤印:王翚之印(朱白文)、石谷子(朱文)

本幅上有恽寿平行楷书七绝一首并长题。有乾隆、宣统内府印“乾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十二方印。诗堂上有乾隆行书诗题。丙寅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王翚时年五十五岁。《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著录。从恽寿平题识来看,此图应为写实之作。图中墨笔绘池上高梧疏柳掩映书堂,坡头二人对语。笔法松秀,意境淡远。在王翚众多的摹古、仿古的宏篇巨制中,此种写实的园林小品犹显清新可喜。王翚常与恽氏相往还,“商论绘画”,是以王画再加恽题身价倍增。正如恽氏在给王翚的一封信中所说:“先生之珍图,不可无南田生之题跋,敢云合则双美,庶非糠秕播扬耳”。

清代早期王翚《洞庭秋色》赏析

《洞庭秋色》手卷 水墨纸本

款识:江皋雨过秋客老,一声飞雁新霜早。洞庭缥缈两峰青,雨黛烟鬟翠如扫。丹枫叶烂春花明,白沙鱼游潭水清。洒家高挂青旗远,回首江山无限情。行人待渡矶头主,隔岸相呼归兴急。鸥边柔橹过江东,欲问仙源何处入。余昔曾游云水乡,紫蒪风起钓丝凉。于今景物依然在,听彻吴歌思断肠。闲窗挥洒兴何好,幽趣无穷知者少。眼前披玩倚江亭,一碧平湖镜光晓。昔白石翁题画诗也,今录一过合于是图,此仿董巨笔意而率兴点染,江山苍霭云悠悠,不敢自称为画。第遣怀却念是耳。海虞王翚。钤印:王之印(白)、石谷子(朱)

题跋:昔余尝见王石谷溪山霁雪卷,陈葑叟题句有太仓画手数三王,留得耕烟擅独场之句。其当时名流推重如此,况距今百数十年哉,观此快极。蒙山社长属题,莆田郭尚先。钤印:臣尚先(间)、兰石(朱)

清代早期王翚《太行山色》赏析

《太行山色》手卷 设色纸本 1687年作。款识:岁次丁卯端阳前四时,拟关仝笔。

引首:太行山色。乌目山人作安麓村旧藏。桂复指书。钤印:渎井后民(白文)、六十后书(朱文)、文学深酒(白文)

王翚的艺术才华其实高于其它“三王”。他是当时最善于博观厚积的集大成者。但凡前朝历代大师的优长,他都能巧妙地继承以为己用。

此幅《太行山色》,画面富有强烈的疏密虚实对比。此图充分显示了王翚对北派画风的深刻理解与娴熟表现。太行乃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其山势雄阔险峻,天下称奇。他将“三远”中的深远与平远并现于图中,两端平之悠远,主体则深之幽远。画中之群峦重叠、密林幽深使人颇有身临其境之感。山峰高处可接云天,山谷狭处仅容一线,山与山依傍牵连,形成了恢宏磅礴之势,岩壑间溪流泉瀑或湍急或舒缓奔流宣泄。王翚对景物的描绘,特别在山石的造型上尽呈千变万化之姿,或雄壮如浩荡之旅,或奔涌如怒涛狂澜,或盘桓如巨兽,或峭拔如剑戟……至于树木,繁茂处密不透风,满目森然,疏朗处,豁然临风,神清骨爽。树的画法不拘一格,双勾、夹叶、亦圈亦点。王翚此图的云水无多,虚处有限。空灵之水只在山之尽头方轻泛微波,散漫出淡远之意。

清代早期王翚《杏花春雨》赏析

《杏花春雨》立轴 绢本 1690年作

此《杏花春雨》创作于庚午二月,时年59岁,是其创作最佳时期。王石谷35岁至60岁阶段的作品最为精彩。这个时期,他广为吸取前人技法,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形成面目众多,技法精湛,作品明快生动的风格。此图写云山曲水,屋舍村落,池塘边杏花围绕。整幅画设色淡雅,题材新颖,用笔秀逸脱俗,比之拟古之作更具生活气息,画面股平静雅致、清丽工秀、似有世外桃源之感。

清代早期王翚《松溪茅屋图》赏析

《松溪茅屋图》立轴 庚午(1690年)作

题识:水国秋来少见晴,夕阳忽映小窗明。西风飒飒林间叶,乍听犹疑是雨声。王翚。松溪茅屋,丹丘生与勾曲外史作,笔趣不凡,得荒寒之致。石谷王翚。庚午重九前三日,奉赠维在先生博笑。耕烟散人王翚又识。钤印:王翚之印、石谷、王翚之印、石谷、耕烟散人、意在丹丘黄鹤白石青藤之间

苍松独立,翠竹数竿,矮屋一椽,围短篱,绕清流,一士人在绿筠、碧水、青山映照间启户读书,屋外孤鹤徘徊,回顾主人,仿佛若有所待。俗客不到,松竹之声皆寂,天空水阔,意境清远静寂,故笔墨亦清淡无燥色。唯松叶与鹤尾一点浓墨相照应,于是精神跃出。淡宕而有生动之致,在石谷画中并不多见,晚年尤乏此清逸之趣。作者是年五十九岁,图上题之再三,是其盛年佳制。

清代早期王翚《仿右丞山阴雪霁图》赏析

《仿右丞山阴雪霁图》手卷 水墨绢本 庚午(1690年)作

题识:庚午长夏,仿右丞山阴雪霁图。虞山石谷王翚。钤印:上下千年、石谷子

王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格调明快。王石谷40岁时,已经在王时敏和王鉴的扶植和指导下二十年,期间观摩和临写古人名迹无数。其中不乏有很多仿王维的作品,此幅《仿右丞山阴雪霁图》就是其画风已臻于成熟完善时期的一件,看其款题虽然为仿王维,实为揉合了王维和李成两家所长,并掺以己意。图中王翚用实笔绘出群峰的同时,又用湿笔淡墨烘托出远处的山岭,隐隐约约,布局繁密,再加山顶皑皑白雪,制造清冷空灵之境,令人遥想无限。整幅画面,松声如涛,回荡不绝,飞泉直泻,峰高崖险,山深岭邃,绵亘无尽,万壑千崖的雄奇景观跃然纸上。笔墨雄美中见雅致,严谨而又不失生动。王翚山水画,有早、中、晚三期的变化,25岁以前为早期,主要摹仿古画,笔墨尚未成熟,显得有些幼稚,他35岁到60岁为艺术创作的中期,这时期他广泛吸取前人优良技法,融汇诸家之长,作画专心精意,作品最为精彩。60岁时,他由王原祁推荐,被康熙召幸进京了。此幅《仿右丞山阴雪霁图》正是进京前的黄金时期所作,时年58岁,堪为佳构。

清代早期王翚《溪堂佳趣图》赏析

《溪堂佳趣图》设色绢本 1692年作

款识:溪堂佳趣。黄鹤山樵有此图,彷佛香山池上之意,幽澹天真,全以右丞为师,盖叔明早年杰作也。壬申夏六月,长安客窻对橅大槩,呈敦翁老先生教正。虞山晚学王翚。钤印:王翚之印(朱白)、吴山石谷(朱)、意在丹丘黄鹤白石青藤之间(朱)

《溪堂佳趣图》作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是年王翚六十一岁。题款所说的“长安”即都城北京,与他六十岁应诏进京主持《康熙南巡图》巨幅长卷的时间相对应。根据款识,可知此图是因在京城看到了王蒙早年的名作《溪堂佳趣图》,受此启发而画成此图,虽云临摹,实际借了王蒙的画意而自出机杼。

远景山峦隐约,中景溪堂宽敞,林木掩映,堂上主人席地而坐,旁有童子侍茶,兴起观庭前双鹤起舞,近处溪桥上有朋曳杖来访,童子追随其后。山脚下溪水潺潺,岸边秋林环绕。穿过小桥,有数间茅舍于路边,再顺着这条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村舍错落分布在山腰间。再往上行,山石变得高耸,而小路也渐渐被隐没。纵览全图,仿佛置身真山水。山色如黛,林木繁阴,溪水萦绕,荇菜参差,隐者在此饮酒品茗,谈经论诗,狎鸥玩鹤,一派清高、达观、恬静、闲适的文人士大夫情趣,令人无限神往。

此图山石以淡墨干笔皱擦点画而成,显得苍茫深厚;树木则以深黄、赭石等点染,再加以浓墨、石绿色衬托。此图虽称山水,实则是山水、人物、花鸟三科的综合性巨作。图中有松、竹、槐、柳等十数种草木,或直或曲,或荣或枯,形态各异,应有尽有;山峦层叠,太湖石秀润,坡岸葱郁;流水与池塘动静皆宜;其中的房屋均不借界尺,徒手画成;人物神态悠然自得;仙鹤姿态优雅,或行或鸣。总之包罗万有而能各臻其妙,无愧其画圣之名。

清代早期王翚《松壑隐居》赏析

《松壑隐居》立轴 设色纸本 1692年作

释文:老来自觉笔头迂,写画如同写隶书。黄鹤一声山馆静,道人正是午参余。康熙岁次壬申腊月,仿黄鹤山樵笔,并录题句。乌目山中人石谷子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意在丹丘黄鹤白石青藤之间

王翚一生临古无数,功力之深有清一代画家无人可与比肩。宋元诸家中,以拟范宽、王蒙二家最得神趣,传世佳作甚多。此帧拟王蒙,构图繁茂,境界幽远,精神团结,气势壮伟。其上众峰拱围一主山巍峨独出云天,尤得北宋人雄宽崇高气象。用笔松秀缜密,直抉王蒙神髓,用墨则沉沉有铁色,精光扑人眉字。是其画中上品。

清代早期王翚《临安山色》赏析

《临安山色》长卷 设色纸本 1696年作

题识:临安山色。丙子秋七月,仿巨然笔。海虞石谷子王翚。钤印:海虞(朱)、耕烟散人(白)、王翚之印(半朱半白)

引首:临安山色。钱大昕书。钤印:我书意造本无法(朱)、钱大昕书(白)

尾跋:山深雨气收,谷邃溪流曲。松风适引过,竹韵时相续。有客爱烟霞,坐眺独幽瞩,应思落笔间,神会忘尘俗。余每喜石谷粗笔山水卷,较之石谷他作实为杰出者也。甲午六月题于清书屋,瑶华道人。钤印:瑶华道人

在这幅仿巨然粗笔之风的画作中,作者十分讲究用笔之粗细轻重、干湿浓淡之变化,在明暗对比层次把握中讲究体、块、面,主次控制极有分寸,以短促的批麻皴、粗笔皴擦,笔精墨妙。山石的突出部与边缘处笔简墨淡,真切地表现出山峦的层次感和质感。设色以淡赭为主,色调温和深沉,以卷首处平坡、山峰“起”势,画法与南京董源、巨然为主,长、短披麻皴并举。王翚参合二者圆润之笔,以简洁、潇洒的皴法层层擦写,构建平缓厚润的山脉。山间丛林用侧锋画出,画法不拘一格,双勾、夹叶,亦圈亦点,神清气爽,满目森然,与山体皴法融为一体,尽得山峦浑厚苍茫。山间以留白与简单烘染表现缥缈的云雾和远水,使观者随山势、树木、平坡、房屋而依次递进、延伸。密集繁实处似不透风,疏朗虚空处并无滞碍,远山近水浑然一统。皴笔不多,而传神恰恰在以少胜多的地方焕发出来,从容有度,真可谓“应思落笔间,神会忘尘俗”。

清代早期王翚《春谷幽居图》赏析

《春谷幽居图》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帆樯柳外出,鸥鸟镜中飞。两语点缀无限佳景,余每想象其意,都未得之。暇日试为此图,殊觉有会合处。

王翚对“帆樯鸥鸟”这一画题,根据绘画经验和亲临山村水乡的感受,画成了这幅《春谷幽居图》,颇为满意。对这种画的题材,王翚并不陌生。他一生中临仿赵大年的作品很多,江南渔村,溪水环绕,岸柳低拂,生活意味非常浓厚。赵大年,名令穰,北宋神宗时人。善画,喜作小幅,甚清丽。雪景类王维,汀渚水鸟,有江湖意。王翚曾在一幅仿赵的山水画中题诗道:点点沙鸥下渚田,荒荒渔舍隐溪烟。夕阳柳岸收鱼网,秋水萍花放鸭船。题完之后,意犹未尽,又写了一段跋语:“赵大年画,平远绝似右丞,秀润天成,真宋之士大夫画!此一派又传为倪云林,云林工致不敌,而荒率胜矣。向在晋陵唐氏获见真迹,而尺幅之中,备极渺茫之致,使人玩之不穷,味外有味。闲窗追忆,偶为摹此,未识风规有合否耶?”这段话也可以说是给《幽居图》作了个注脚。

清代早期王翚《溪山幽谷图》赏析

《溪山幽谷图》立轴 设色纸本 1696年作

题识:上方楼阁压层峦,万壑千岩入座看。我亦醉吟归去晚,满身空翠逼人寒。看云疑是青山动,云自忙时山自闲。我看云山亦忘我,归来洗砚写云山。丙子初夏,海虞王翚。钤印:王翚印、石谷

此图画于丙子年(1696),时年王翚六十五岁,后入藏于清内府,乾隆皇帝在画上钤盖五方帝玺,为“五玺全”的藏品。

此图仿元代王蒙画法,墨色滋润松秀,呈现出一种素净、雅洁而庄重的美感。画中作长松巨岭,山间白云缭绕,一道飞瀑如白练从山顶直泻而下,落入山间松林中,云雾中一座楼阁隐现林间。山石主要以牛毛皴兼解索皴画成,淡墨干笔皴擦再加浓墨点苔,离披郁茂、莽莽苍苍,这是王蒙常用的绘画风格。树干染以淡赭,松针略染以花青,中间夹杂少许点朱砂的夹叶树,与山石的墨色相衬托,在色彩上的对比既鲜艳又和谐,生动地再现了初秋的山岭,显得清新脱俗。

清代早期王翚《乐志图》赏析

《乐志图》立轴 设色绢本 1697年作

题识:康熙岁次丁丑中秋,恭祝历翁太老先生八十荣寿。海虞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清晖

这是王石谷画于康熙丁丑(1697)的一件“重要应酬作品”,赠送给“历翁太老先生八十荣寿”的。此图与首都博物馆所藏的《乐志图卷》画法一致,异曲同工,各具特色。此图崇山积翠,山庄环绿,溪涧屈曲,岚气蒸腾,环境幽美,屋宇宽畅,人物安适。康熙丁丑为康熙三十六年(1697)王石谷时年六十六岁,此图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图中淡设色绘峰岚超伏,云雾迷蒙,其中间以瀑布、杂树、山庄、竹亭,山石以浓密的雨点皴出之,是仿关仝、范宽一路北方山水画法。全图工整谨密,秀润苍浑,深得关仝“笔简景少,气壮意长”之旨。

清代早期王翚《庐山白云图卷》赏析

《庐山白云图卷》纸本淡设色 1697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关仝庐山白云图为海内名迹,林壑位置迥出意匠之外。余二十年前偶于金陵友人斋中展阅数过,卷尾有董文敏题识,至今追忆恍在目前边。古香主人以藏纸属画,聊仿其意,万不及一,当不值方家一哂也。董跋并录于右。康熙丁丑暮春望后三日,虞山王翬。钤印:王翬印、石谷、耕烟野老、上下千年

此图绘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作者时年66岁,是其晚年诸多仿古作品中的代表性画作之一。据王翬自题,因30年前曾观北宋关仝《庐山白云图》,故今用其法绘制此图,以遵“古香主人”之嘱。画面上峰峦起伏,云雾迷茫,其中间的瀑布、杂树、竹亭、山石以浓密的雨点皴出之,正是仿关仝一路北方山水画法。全图工整谨密,秀润苍浑,深得关仝“笔简景少,气壮意长”之旨。

清代早期王翚《秋山觅友》赏析

《秋山觅友》设色纸本 庚辰(1700年)作

题识:士大夫留心翰墨文采风流表见一世者,董宗伯后不复再见。麓台老先生家学渊源,而于画理无不轶宋超元,克绳祖武。盖得之奉常公者为多。先生其继宗伯而超者乎?庚辰夏,文旆还朝,余过金阊奉饯,而仙舟遄发,不及晤别,为怅然者久之。怀我故人,寄此以当折柳。老耄粗疏,去古滋远,览之可博一笑也。海虞王翚。钤印:王翚之印、耕烟外史、上下千年

此为王翚赠友人王原祁之作。石谷曾题其《夏山图》云:“麓台给谏笔墨妙天下,一扫秾纤刻画之习,盖由家学渊源遂至穷神入化。”可见敬重之深。此图作于康熙三十九年庚辰,时原祁服阕还朝,石谷至苏州送行未遇,遂作图以寄别怀。当时石谷已完成《康熙南巡图》载誉归里,名满天下。此为方家知友作,故谨慎而为。其时石谷年已六十九岁,笔底已露苍拙之态。

清代早期王翚《太白观泉图》赏析

《太白观泉图》手卷 水墨纸本 1701年作。款识:康熙岁次辛巳中秋画于清晖阁。海虞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文)、年已七十矣(朱文)、石谷子(朱文)、澄怀馆印(白文)、耕烟散人(白文)

题跋:庚午春日,镇海李祖,韩祖夔,秋君同敬观,韩记。钤印:郑斋(朱文)

是卷为耕烟本来面目,天真平淡,弥见功力,不许俗子窥其门径。所谓看来容易却艰辛,是岁石谷年政七十,正由深厚而趋于苍老,观其是年所作画数帧,大都类此。赏鉴家不可不知,故特为拈出以质世之真知灼见者。甲寅夏夜,瓢叟题记。钤印:鸥闲(朱文)、颜世清印(白文)

石谷画当时极为推重,观清晖赠言,略见一斑迹。迨嘉稍稍厌薄,而画道微矣。道咸以降,戴文节突起,始力振宗风。深佩耕烟六法,以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一生得力亦正在清晖老人也。晚近十馀年,斯风益堕,大都耳食者居多。光绪一朝,吾乡张樵野侍郎出重金以求石谷,且以百谷名其斋。张燮钧侍郎继起,名与之埒。而乌目山人之声价一跃而超宋元矣。当光宣之际,辛仿苏以八百金与张公争购石谷仿荆浩青绿山水立幅,而厂肆乃以此为准价。庞莱臣、关伯衡及余追随其後,所获竟较二张一辛为优。年来数收藏石谷画者,吾三人必列前席。余子莫敢望肩背,后之来居上或当大有人在,因叙石谷二百年来升降,俾後之览者,知此一段故实。乙卯首夏,瓢叟再记于寒木堂。钤印:则隐(白文)、寒木堂(朱文)

清代早期王翚《江山卧游图》赏析

江山卧游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702年作

题识:江山卧游图。壬午闰夏,仿黄鹤山樵兼师巨然遗意,耕烟外史王翚。钤印:王翚之印、来青阁、海虞、耕烟外史时年七十有一

尾跋:1.余生平所见石谷画卷凡十馀本,均不若此卷神妙秋毫也。此卷作时,石谷年七十一,脱尽少年疥癞,未入晚年枯涩,方神境、化境合到时也。辛未六月大暑节,赵楼吾兄出石谷江山卧游图卷属题,假归数日,不觉置身岩壑间,心脘俱凉,谩书于尾,吴湖帆。钤印:吴湖帆 2.辛未六月晦,群碧邓邦述获观于吴氏梅景书屋。钤印:群碧翁 3.庚辰立秋后十日,七十七叟虚斋获观。钤印:莱臣眼福。

清代早期王翚《李成关山雪霁图》赏析

《李成关山雪霁图》立轴 设色绢本 1703年作

款识:李成关山雪霁图。岁次癸未小春,乌目山人石谷子王翚。钤印:石谷子(朱文)、王翚之印(白文)

在王翚的传世作品中,雪景占了相当的数量,熟知的有《小中见大册》(上海博物馆藏)中的雪景图,《临范宽雪山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阴雪霁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这些临摹作品虽然名为临仿,实乃王翚自运,无不气韵高华,景物萧瑟,动人心目。

王翚的这幅“李成关山雪霁图”,全景构图,上中下三段布局。近处山坡坡脚有老树数株,寒林掩映之中有茅屋数间,山脚小径有骑驴者携一小童在雪地之中蹒跚前行。山脚数间茅屋之后,又山间小路梯级而上,将人的视线引入中段,林木茂密,怪石横生,山径曲折,越级而至一山间平地,复有茅屋数间掩映于寒林之中,林木之外则雪岭逶迤,荒凉苍远。上段数峰雪岭之间,复有楼阁耸立,其后云烟淡漠,杳冥无际。

清代早期王翚《拟李希古起蛟图》赏析

《拟李希古起蛟图》立轴 水墨绢本。款识:李希古起蛟图。石谷王翚临。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

这幅王石谷晚年巨作《拟李希古起蛟图》,以画题看,是从风格上追拟北宋末、南宋初的院派大家李唐的。李唐,字希古,河阳人。初以鬻画为生,后进入画院成为待诏。善画山水,笔法峭劲、犀利,自创侧锋粗笔削斫的“大斧劈”皴法,以表现坚硬厚重的岩石质感。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画家在表现山石岩块的技法里,虽参用了李氏带有刀劈斧凿意味的凌厉笔势,但却有意将那种粗壮、滞涩的笔触转而变化得更温文、洒脱、流畅、含蓄。这是他经由自身对古代绘画经典的认知、取舍后,所重新再造的“新古典主义”。是将南北二宗的不同特质予以调和、融会后形成的“自家法度”。

画面磊磊迭起的苍岩和郁郁葱葱、随风舞动的群松也许会使人想起李唐的明作《万壑松风》,李希古作品中更多的是直接得自自然山水间的天机、朴茂,而王石谷画面里却更多流露出绘画高度成熟、自觉后特有的优游、从容甚至带些颓唐靡华的人文气息。

清代早期王翚《仿大年水村图》赏析

《仿大年水村图》立轴 设色纸本 1709年作

题识:点点沙鸥下渚田,荒荒渔舍隐溪烟。夕阳柳岸收渔网,秋水芦花放鸭船。仿大年水村图。岁次己丑春仲望后三日雨窗识。耕烟散人王翚。董文敏题大年湖庄卷称,王晋卿笔尚有蹊径而无淡荡之致,不若大年之超轶绝尘。盖大年用意简远,凡见真本,皆不为崇崖叠岭,只取烟林一曲,以淡荡胜。赵法出于惠崇,故兼师之。耕烟次日再识。钤印:王翚之印、耕烟散人时年七十有八、上下千年、石谷子、王翚之印、海虞、清晖老人、来青阁

赵大年《水村图》,王时敏、王鉴都有仿作,而石谷仿作尤多。此帧写境严实,笔老思健,略似惠崇,而意境清旷,淡荡悠远则得大年逸趣,故自云:“兼师”二家。但笔墨风调,仍不离自家本色。康熙己丑,石谷七十八岁,正是功成名就,人生得意之时。故画中自有升平祥和之气,安闲明朗之色。世态与心境,焕然笔底。旧为怡亲王允祥所藏。

清代早期王翚《溪桥峻岭图》赏析

《溪桥峻岭图》立轴 设色纸本 1710年作。款识:梅花庵主溪桥峻岭图。庚寅九月十三日,海虞王翚。梅花庵主墨精神,老我重修水墨因。只恐淋漓无冶艳,淡端不媚时人。石田翁自题其画句也。石田学仲圭,真有出蓝之新。余漫仿之,不审得窥一斑否。耕烟散人又书。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海虞,耕烟散人时年七十有九

《溪山峻岭图》为王石谷七十九岁时所作,此画参合二者圆润之笔,以繁密的皴法层层擦染,构建出溪桥,屋舍,浅汀,以平远之势拉大整幅画面的距离,形成可游,可居的真山形象,远处的山峰侧用于润相间的墨用侧峰勾点而成与山估皴法融为一体,尽得山峦之浑厚秀逸,山间以留白与洪染表现沙缈的雾云和远山,由山峰到田舍再到远山,使观者的空间感随景物依次递进而延伸,但画面的核心仍然伫立于中心,主次分明,有远有近,有虚有实,丰富多变。

清代早期王翚《夏山真逸图》赏析

《夏山真逸图》手卷 设色绢本 (1710年)作

题识:赵文敏体格高雅,为元画之冠。曩在燕台寓斋获见夏山真逸卷,尤属注意杰作。后入内府,不复再覩。暇日心慕手追,撮用大概,转赠芋田同学以供卧游之一助。庚寅九秋,海虞王翚。钤印:石谷子、王翚之印、上下千年、清晖老人、来青阁、耕烟散人时年七十有九、臞樵雅趣

在清初山水画家中,王翚和他的老师王鑑是最善于画青绿山水的二人。王鑑作青绿,色墨相发,苍翠浑厚,一时无两;王翚虽浑厚不如,但亮丽恬净,清新秀雅,亦非馀子可及。此卷法赵文敏,写湖天空阔,群峦叠翠,乔松修竹之间,云泉相涌之处,有精舍围环于湖岸;河塘之中,绿杨堤畔,荷花正红,菡萏吐香。士人策马,山庄待客,一派熙和景象。画卷构境繁复,极尽挥洒磅礴之能事,而能实中见虚,艳丽中见文秀也。石谷作此已七十九高龄,故笔底有劲拙气,然以淡青绿中和之,愈觉清楚可人。是其晚年用心精作。

清代早期王翚《唐人诗意图》赏析

《唐人诗意图》 手卷 设色绢本康熙庚寅(1710年)作。题识:(一)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二)畅以沙际雁,兼之云外山。(三)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四)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七)回瞻山下路,但见牛羊群。(八)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九)烹茶邀上客,看竹到贫家。(十)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十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十二)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禹玉有长卷,宋理宗对景逐段标题,艺林传为胜事。余摘取唐句,仍用其法,汇成此卷。皴染位置,全师巨然,虽机趣未尽神肖,然构思经营,觉指腕间冲和自在,赏识者应能静会耳。康熙庚寅中秋,海虞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十二次)、石谷(十二次)、石谷子、王翚之印、耕烟散人时年七十有九、臞樵雅趣、澄怀、图史自娱、清晖老人、来青阁

鉴藏印:仲宾(二次)、棠村后人、野石鉴定、野石居士、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干清宫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朱光。

清代早期王翚《万木奇峰图》赏析

《万木奇峰图》水墨绢本 1711年作

款识:董北苑万木奇峰图载宣和画谱。神采奕奕气韵溢于缣素之外,为海内第一墨宝。福清叶相国家藏名迹也。国朝耿都尉以重资购得之。近归商丘宋大家,宰特命使者持过寒斋鉴赏,固畄摩挲旬日,抚成以志快幸。康熙辛卯中秋后二日,耕烟散人王翚。

钤印:海虞、王翚之印、石谷子、樊心赏。

从题识中可以了解到是临董北苑的《万木奇峰图》。此图原载于宣和画谱,此画藏于福清叶相国家的名迹,是国朝耿都慰以重金购,到了王翚这时期,此画藏于商丘宋大家家中,家中的主人命使者将画拿到王翚的家中,于是王翚画下了此中的《万木奇峰图》,此图从题识上看属王翚的“临”作。但以将其融合成为王石谷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石谷时年79,画技已臻于炉火纯青。虽自称“临”“仿”古人,事实上“笔墨”已为石谷所独有──用自己的话来说是“集古人之大成”。

这幅《万木奇峰图》除了具有“南宗”的笔意外,还有一些摹“北宗”的“皴法,而从总体上看二者又被化解成王翚自己独有的一种笔墨形式,已无“南北”之分。恐怕这是王翚自称“集大成”真正的涵义,也标致着“南北宗”分歧之趋于终结。可见其成就之高。

清代早期王翚《春山深秀图》赏析

《春山深秀图》立轴 设色纸本 辛卯(1711年)作

题识:山径云深暗薜萝,松风吹送紫芝歌。苍苔满地芒鞵稳,不似人间荆棘多。零落苕华春雨旧,溪边昨夜涨新波。披图不尽怀贤意,谁为青山葺薜萝。青山曲径落花深,雨过林阴绿玉新。叫断子规春已老,画桥策杖是诗人。辛卯初夏,仿赵松雪笔意于来青阁中,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画禅。

清代早期王翚《荷庄清夏图卷》赏析

《荷庄清夏图卷》  设色纸本1711年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款识:辛卯秋七月写于西湖翠雨阁。乌目山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文)、石谷子(朱文)

题跋:元人青绿山水,瓯波明秀,痴翁苍横,品不一而神妙一也。石谷先生所绘此图,用笔趣在不夸不惠之间,可见用笔高妙也。寿平。钤印:寿平(白文)、正叔(朱文)

引首有武进张惠言于碧崖山馆所题“荷庄清夏图”,钤朱文“皋文”印。图内有恽寿平题跋,图卷末有杨晋、胡节、朱彝尊、钱杜、稼轩、董诰、翁方纲、叶云谷、戴熙题跋及崇恩赏图题记。

《荷庄清夏图卷》描绘江南七月景色。展开图卷,远山近湖呈现眼前,一大湖石,杂草丛生,竖立岸边,几株大树或立或斜列于陂陀,劲竹中半隐着一间吊脚楼房,一纳凉清夏者正面向荷塘依坐。木板桥与隔岸环绕的大湖塘相连,荷莲满塘,正是朱彝尊题跋云“活泼天机付笔端,莲花万倾叶接天。”游船载着游客在湖中轻慢荡漾。湖心之半岛与大湖南岸之亭台楼榭相连,瓦屋连楹相连,曲折可观,这里便是荷庄,是清夏纳凉的主要聚集之区,正如翁方纲所题,“莲叶莲花是化身,众香亭里纳凉新。须知六曲栏干外,有个科头曳杖人”。荷庄周围的苍松、翠柏、伸枝布叶,若有所思。翠竹丛生屋前屋后,庭院之中还有葱郁的芭蕉树。楼榭之中,有老者研究学问,桌上放有书籍,有妇女在为儿童讲故事,有持杖入屋者,还有步行在蜿蜒的林荫道上,也有在窗台垂钓者,童仆在打扫庭院及送水送茶,满湖一片花香,满屋一片清凉潇洒休闲之状。

清代早期王翚《夏五吟梅图》赏析

《夏五吟梅图》  纸本设色1714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成时王翬已是83岁高龄,然而画面丝毫看不出有衰老的迹象,线条细若游丝,劲如屈铁,笔力老练纯熟,画风细润明快,融合了众家笔法之长。构图布景显示出画家胸有成竹,景物的配置自然写实,气度不凡。

清代早期王翚《王晋卿采菱图》赏析

《王晋卿采菱图》立轴 设色纸本 甲午(1714年)作

题识:王晋卿采菱图。观王驸马真迹,笔法严重,全是摹仿唐人,设色古淡,不以浓丽为工。山麓小树,水面菱叶,点缀疏密,一一入妙,真墨苑之奇珍也。又见白石翁抚本,绝不露本家笔。皴法精简,用重色极清润,深见古人临抚苦心,所谓绚烂之极,仍归自然。石田有诗云,湖洲秋水玉泠泠,湖州女儿出采菱。梭船荡浆红泼剌,阿姊唱歌教妹应。隔溪小阁带醉凭,移坐下风宜远听。诗极新艳音节可,歌并书以为吟赏。康熙甲午小春望后三日,海虞石谷子王翚。钤印:耕烟、王翚之印、我思古人、耕烟散人年八十有三

作为画史无出其右的一代临古宗匠,石谷对古代山水画作的临仿,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刻意描摹,而常常是带有自身理解的“别开生面”。王时敏曾有语褒扬曰“意韵出尘”,“独夺神抉髓,使之重开生面”。他的山水画创作并不为当时的“南北宗”观念所束缚,而是运古法为我所用,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见解。成熟时期的画作多数是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的高大深远之作。此图却一反常习,以江南水乡的闲适之景出之。

清代早期王翚《仿李营丘小景》赏析

《仿李营丘小景》立轴 丁酉(1717年)作。题识: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丁酉冬日写营丘小景,奉寄麓村先生正之。王翚。钤印:耕烟、王翚之印、海虞、臞樵雅趣、耕烟散人时年八十有六

此图写江乡日暮,倦鸟归林,秋叶尽脱。大概是丰收之后吧,农夫已暂时罢耕,或以鸡酒相邀,微醺中躬手送出于柴门之外;而策蹇郊游的士人,亦在新月初上时陆续归来,连打鱼翁亦准备回渔庄休息了。石谷画的虽已是深秋景色,但仍有一种丰足闲适的境象令人羡慕。笔墨是清淡的,但苍拙劲硬,趣味淳厚,可谓老笔纷披,已入自然之境了。这幅山水,应是石谷的绝笔。

(0)

相关推荐

  • 清朝晚期绘画大画师吴榖祥三十三幅山水人物精品绘画赏析

    2021-05-31 06:54:41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

  • 诗画 | 废画改造【卓临江王万然】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点击进入! 上千个文学文艺刊物投稿邮箱,值得你收藏 题万然先生<废画改造> ·卓临江 散擦皆成画,翻新亦自然. 精诚勤点缀, ...

  • 清代早期王翚二十六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 ...

  • 清代早期王原祁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 ...

  • 清代早期王原祁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 ...

  • 明代早期戴进二十五幅绘画作品赏析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 ...

  •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 ...

  • 元代画家赵孟頫十九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 ...

  • 元朝时期高克恭十九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 ...

  • 清代早期王时敏二十五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 ...

  • 明代中期“明四家”仇英大师二十九幅绘画赏析

    明代中期,院画势力日衰,"浙派"也渐趋末流.代之而起的是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由于此时期苏州经济繁荣,各种工商行业发展迅猛,直接推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