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个案解析——恐怖片,想说爱你不容易
Adhere to the simple
Great achievements
When we live in peace
Love and harmony
We will be in harmony are an organic whole
Good family members
坚持简单
成就伟大
当我们生活在平静
爱与和谐之中
我们就会融为一体
各位家人好
背景资料:
安静,32岁,是某公司人力资源部职员。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每到周末她都喜欢租一盘VCD,内容大部分是国外的恐怖片,而且她喜欢一个人看恐怖片,可是每次看完,它都很久才能入睡,恐怖片里的情节总是在她脑海里不时的闪现,因此她每次睡觉都喜欢开着灯。如果房间里的某个角落是黑暗的,就马上会联想到恐怖的、让她毛骨悚然的场景,虽然第二天又恢复了常态,可是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象是大病初愈。尽管这样,她每周还继续看着恐怖片,每次在看到一些恐怖情节时又总表现的是惊恐万分,由于恐惧晚上总睡不着。她觉得这样不太正常,于是就来心理咨询。
咨询过程:
安 静:我现在喜欢看恐怖片,可是每次都很害怕,看过之后影响睡眠,但又控制不住要看,怎么办呢?。
(实际上来访者问这个问题是想借助心理咨询师帮助她剖析这种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因为看恐怖片害怕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只是对于她而言,害怕还要看,好象无法控制,这就是需要解决的)
咨询师:你一般喜欢看什么恐怖片?
安 静:我一般喜欢看美国、韩国和日本的恐怖片,象《吸血岛》、《汉江怪物》、《鬼娃花子》、《异形》、《法老魔咒》、《黑夜请闭眼》、《鬼叔》等。(来访者如数家珍的介绍象是陈列宝贝似的)
咨询师: 听你介绍,好像很享受这些恐怖片给你带来的感觉,并没有厌恶的感觉。
安 静: 我只是觉得自己适合看这些片子,别的电影题材我不感兴趣,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很正常。
咨询师:你为什么不喜欢看别的题材电影,能给我说说吗?
安 静: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以前看过其它类型的电影,看完后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我的心很平静,没有因为电影里的某个情节而感到激动,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咨询师:那你能不能回忆一下,小时候对你印象最深的影片有那些。
安 静:(闭着眼睛想着,不一会她突然睁开眼睛,好象感到很恐惧。)
为了稳定她的情绪,在征求安静的同意后,咨询师让安静采取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做在咨询椅上,然后咨询师让她先做全身放松的训练,最后开始用语言进行引导,大约进行了10分钟,安静睁开眼睛。
咨询师:你现在感觉好些了吗?
安 静:好一些了,我突然回忆起6岁的时候和母亲看过一部电影,是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影片--《画皮》,有几个场景我现在都不敢仔细想……
咨询师:你当时看完后害怕吗?有谁在你身边,你现在记得吗?
安 静:当时我记得母亲也很害怕,把我抱的紧紧的,我当时却很好奇目不转睛的看着电影,没有觉得害怕。在那段时间,母亲是经常上夜班,总是安顿好我和弟弟后就走了。屋子里就剩下我和弟弟,每次睡觉的时候,我总感觉被黑暗包围,脑海里不由自主就浮现出电影中的一些场景,我用被子捂着自己的头,很害怕,一晚上大气不敢出……
咨询师:你现在身体有什么感觉?
安 静:我现在感觉身体有些发紧(她双手握在一起,眼神中有些盲然),让你见笑了。
咨询师: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现在看恐怖片的习惯和你小时侯的这个经历有关系。实际上6岁的你大脑皮层尚未发育完全,电影中的恐怖画面让你受到惊吓了,因为你当时心理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防御机制,这对你而言是一种心理创伤。
安 静:是吗?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我也觉得奇怪,怎么现在总喜欢选择恐怖片来看呢?
咨询师:其实你现在的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叫“强迫性重复”,你在无意识中重复小时侯的这段创伤体验。根据资料统计31%的人在看恐怖片后,在情绪和行为上都出现异常,但其中一半以上在一周内即可恢复正常,但另有25%的人在一年内其影响都未完全消失,你是在童年中无意受到了电影中的恐怖刺激,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内化成为你的一部分,所以你不自觉的要体验这段害怕的经历。
安 静:其实每次看完后,当时的惊恐体验就象做了一场梦,可是看次完后就影响睡眠,也影响工作,我好像上瘾一样。
咨询师:你现在知道自己目前这个状态的原因吗?
安 静:听你的分析,我理解了,我现在该怎么做呢?
咨询师:假如让你现在看自己6岁的样子,你心理有什么感觉?请你闭上眼睛,然后深呼吸三次,仔细体会。
安 静:(她闭上眼睛开始想象)我觉的当时自己很弱小,现在我明白了。我当时把电影演的内容当真了,以为真的有鬼呢?所以,总是自己吓自己。
(儿童时期的思维是初级思维模式,一般很难区分想像和现实,因此当电影中的情景在脑海中再现时,往往会认为是真实发生过的一样。)
咨询师: 你能这样理解很好,有许多儿童把幻想和现实世界混淆在一起,这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因此当你看恐怖片的时候,你在扮演儿童的角色,自然会引发你当时的惊恐记忆,你的情绪也就会变的焦虑了。
安 静:现在我心里感觉踏实些了。
咨询师:你现在可以和你6岁的你做个心理上的分离和告别吗?安 静:我想可以的。
咨询师:请你按照我的引导练习一遍,好吗?
安 静:好的。
安静接受咨询师的辅导:在头脑中呈现出你6岁的形象,看着这个孩子的眼睛。看到她眼中的渴望,意识到她只想向你要一件东西——爱。伸出你的双臂拥抱这个孩子,用爱和温柔抱紧她,告诉她你有多爱她,你对她是多么的在意。尊重这个孩子的所有方面,向她保证不管怎样你都会在那里陪伴她。现在让那个孩子变的越来越小,直到她小得能放进你的心里。把她放在你的心里,这样每当你向下看的时候,你都能看到她的小脸正看着你,你能够给他无尽的爱。
安 静:谢谢你,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心里面不再恐惧了, 原来心理辅导有这样的效果,我想自己可以改变的。
【名词解释:强迫性重复】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咨询师分析:
安静这种情况就是想知道另外一个不知道的世界,人不知道的事情,这是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为什么会害怕,越是不知道,越是恐惧,另外深层次是对死亡的恐惧,对未来不能把握,对死亡,又想知道,这样会造成一种强迫,不看不行,但是看了又非常害怕。就是说那个东西可怕在什么地方,可怕不可怕,当然真的怕的东西也要怕的,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人生的最大的痛苦就是需求不能满足,需求不能满足是最痛苦的。其实在看恐怖片的时候产生的面部表情与人在兴奋时产生的面部表情是一致的。
对此达尔文的《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有精细的描述。人感到恐怖时,全身兴奋,眼睛闪亮,荷尔蒙分泌增多,恐惧体验和兴奋体验对人产生的感觉是一样的,能给人带来快感。所以安静看恐怖片即害怕又喜爱。在安静的生活中,为了舒缓压力采取这种方式,只是这样很容易触及她内心的创伤,因此需要调整。在观看恐怖片、灾难片时,在恐怖以后,因对片中恐怖、灾难的感触会引发人们对现实生活是美好、幸福的思考,产生珍惜生活的感想。对内心有一种积极的心里补偿。其实一个人真正不害怕恐惧一般是在四十岁以后,在这个年龄,人的神秘感变得少了,在四十岁之前,大多数的人保留有儿童原始的思维,本能的东西比较多。四十岁以后的人大多属于被文化建构好了的人。
咨询师建议:
首先,要学会新的情绪体验。恐惧、害怕只是人的一种情绪体验,甚至只是焦虑的组成部分。在平时工作中多用心体会良性的情绪情感,区分现实和想象中的不同,自己的主观感受出来后,需要判断是自己内心建构出来的,还是现实中确实感觉到情绪。当现实感越来越强,就会处理好主观的想象。
其次,改变生活习惯。在周末可以和朋友一起体验聚会的快乐,也可以打扫家务,甚至做一道自己喜欢的精美菜肴,也可以自己扎一个插花,也可以看一本自己喜欢的童话、也可以养一个小宠物、也可以上网聊聊天,也可以外出做一件好事,也可以帮助一个行乞者,也可以学一门外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