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教你写一个有两层意思的新鲜故事

第10课,收集阳光

第1点。恰当的主人公。

从种子变成大树,这是植物生长的规律。作者用一颗种子当作故事的主人公,一直写到它长成一棵大树结果子,作者为什么不选其他东西而偏要选一粒种子做主人公呢?

因为种子开始是埋在土里面的,土里有阳光吗?没有。所以,种子才会问:“阳光是什么?”我们一般人不会问这个问题吧。

选种子做主人公的第二个好处在于,种子会长成一棵大树,它会结出果实。这果实是怎么结出来的?根吸收水分营养,蚯蚓为它松土,调皮的风向它问好……因为世间有这么多美好,所以它才结出了甜美的果实。

也就是说,种子的特点跟种子长成大树以后这一个过程非常适合用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我们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主人公。比如说,一条鱼在收集阳光也是可以的,它收集了阳光,最后鳞片上金光闪闪。可是,这条鱼不适合用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而用一颗种子做这个角色就非常合适。我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去写一个故事要选择一个恰当的主人公。

第2点。平常里的不平常。

我们要善于换一个角度突破平常,把平常的东西变成不平常。或者说,我们要懂得平常当中就有不平常,就看我们能不能突破我们的思维固化。

平时,我们会问“阳光是什么吗”?不会问。如果有谁问了这个问题,我们还会觉得这个人都有点傻,怎么连常识都不知道呀。但是,写作当中就要去问这样的问题,把平常的东西变成不平常。就像鲁迅说的:从来如此,便对么?

正因为种子问了阳光是什么,蚂蚁回答说阳光是这世界最美好的东西,所以种子就有了好奇心,然后它要去见识,看看阳光。

当它看到蝴蝶的时候,好奇心又来了:“请问你是阳光吗?”这个问题同样很傻,怎么会问蝴蝶是阳光呢?但是前面交代了,它不知道阳光是什么,所以我们也就理解了。前面设下了故事的前提,也就设下了故事的规则,故事便要遵守规则,自圆其说起来。

对于作者来讲——阳光是什么,蝴蝶你是阳光吗——这样的问题都是有点傻的问题,已经跟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完全不一样了。一个正常人不会这样提问。但是,这正是作者聪明的地方,它打破了常规。而且,你反过来再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不是很新鲜吗?一个小孩子在慢慢长大的时候,他知道阳光是什么吗,他知道什么是蝴蝶吗?他都不知道的,他是慢慢慢慢才去认识这个世界的。

当它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其实它就是一个很小的小孩子呀。就像你小时候,很多东西不认识。李白小时候也这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那明明是月亮啊,怎么会是白玉盘呢?这就是小孩子的理解判断。

所以这样的问法——阳光是什么,蝴蝶你是阳光吗——既符合种子这个角色,这个恰当的主人公,更重要的是作者用一个很新鲜的角度,把我们平常觉得没有什么意思的东西变得非常新鲜,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对写作很重要,对创造发明什么的也很重要。你也可以这样去问,这样去探究: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到了秋天怎么就变黄落叶了呢,夏天为什么不会变黄落叶?雪为什么是白色的?是不是很司空见惯的东西都能够提出问题来?其实它们的背后都是有道理的,就像牛顿看到苹果掉落,便去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我们的手在水里面泡久了,它会发白变皱,这是为什么呀?我们既可以给出一个很科学的解释,我们也可以给出一个很文学的解释。

第3点。词语的两层意思。

我们看题目《收集阳光》。

对“阳光”的理解,最直接的当然就是天上的太阳光了。太阳光与植物是非常匹配的,一棵植物收集阳光,它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长大需要阳光。虽然这一点跟故事的主人公很配,但是,这一层阳光的意思是表面的、粗浅的。

我们读完故事之后发现,题目所指的阳光,“是无时无刻不给予你温暖的东西,它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它跟天上的太阳光没有关系。因为太阳光还做不到“无处不在”。虽然这么理解有些“过分”,但我想你们看到“阳光”的另一层意思,而且还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天上的太阳确实这样,它把阳光洒向大地,公平的,它给每一个人一样的东西。可是这篇作文它要表达的是,“其实,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阳光”。——这里对“阳光”的理解,已经不是天上那个太阳的阳光了,而是人散发出来的这种善意,这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所以我们讲恶语六月寒、良言三冬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它是抓住了温暖这个特点。

这就是这篇作文立意的地方,它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某个理解层,我们把“收集阳光”等同于“收集温暖”,就像这粒种子收集了水分的温暖,蚯蚓的温暖,微风的温暖……

将一个词语理解出两层意思,这对写作来讲也是非常重要。它会让你的作文更有质量,更有深度,也更巧妙。

比如你们学过朱熹的《观书有感》,它的题目叫“观书有感”,诗句当中写到书了吗?没有。他写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写的全是景。但真是景吗?也不是,朱熹借方塘说观书而已,他打了个比方,想讲的是读书的事情,写的却是一个池塘的事情,因为它们在道理上是相通的,那么两层意思就出来了。

古代有个布袋和尚,他写一首《插秧诗》,有两句:“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他讲种田,也讲修行,这也是两层意思,很巧妙的。

我们写《我长大了》这样的题目,这“长大”也有层次,身体上的长大,心灵上的长大。

第4点。问答。

问答是写作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你在写作文之前,就要问自己问题,自问自答:我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我拿什么材料来写这篇作文?我准备用怎么样的一个顺序把它表达出来。这些问题都要问,没法回避。这是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呢,写一个故事的时候,你要用“问答”去推动这个故事的发展。

比如《收集阳光》中,当种子问了“阳光是什么”,那么就要有一个回答给种子:小蚂蚁回答:“阳光是这世界最美好的东西。”

因为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回答,所以激发了种子要钻出地面,因为它非常想亲眼见见阳光的模样。

它钻出来了,碰到蝴蝶,问:“请问你是阳光吗?”“那阳光是什么呢?”

这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推动着故事的发展,陪伴着种子变大树的成长。

后来,一只可爱的小鸟吃着甜美的果实:“请问,你是阳光吗?”听到这个问题,大树仿佛从小鸟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这一回,他真正地理解了阳光的含义。

种子变成大树了,它终于找到了答案。我们人也这样,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一个历经沧桑的大叔,也终于找到了生活的答案。

从写作上讲,《收集阳光》这个故事,它是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各部分内容给串起来了。

如果把“问答”看成这个故事的框架结构,其实就这三个问题:阳光是什么?请问你是阳光吗?那么阳光是什么呢?——抓住了这三个问题,就方便我们复述故事。

而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线路——人物线。种子是主人公,它碰到的第1个是人物是小蚂蚁,第2个人物是蝴蝶,第3个人物是小鸟,当然这些是主要的人物,还有蚯蚓、水份、调皮的风……

——蚂蚁——蝴蝶——小鸟——

我们把这三个主要角色串在一起,就是种子成长的一个过程。到最后,它自己也变成了“阳光”去温暖别人。

第5点。写具体。

我们写一个故事,想写得具体生动一点,还是要用上一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只是手段,是工具,关键还是要有实际的内容,因为修辞手法也得有一个基础。一个比喻句,什么东西像什么,总得有一个东西看到了,你才能去写一个比喻句。

这里的第2段:听小蚂蚁说,地上不像地下那样无趣。地上有绿色的小草,有鲜红的花朵,有蓝色的小溪,还有温暖的阳光。——小蚂蚁说地上不像地下那样无趣,怎么样的不无趣呢?作者写了一个排比句,有绿色的草,鲜红的花,蓝色的小溪,还有温暖的阳光。——如果我写的话,我还会加一个颜色,金色温暖的阳光。因为前面每一个都有颜色,绿色、红色、蓝色,加上“金色”就更丰富,也成系列,画面感更强。

地上的“不无趣”写出来了,一比较,地下的“无趣”也就出来了。

包括后文也是这样:“当他用根快乐地吸收水份时,他觉得很温暖。当蚯蚓为他松土时,他觉得很温暖。当调皮的风带着微笑向他问好时,他觉得很温暖。”这段话的核心是“温暖”,作者选择不同的东西——吸收水份、蚯蚓松土、风的问好,不仅结合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而且能够让这段内容更加丰富。

读了故事,我们看到了各种“阳光”,我们初看题目时以为阳光就是天上的阳光,其实不是,所以它有了一个新鲜的表达,它的立意很好。

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个成长故事,种子长成了一棵大树,同时又把这温暖的东西传递给了别人。——自己去收集别人给的阳光,然后有一天自己也变成太阳,把阳光撒播给别人。这是一种传递。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种子的成长:

一开始是“阳光是什么”——它什么都不懂,它不能理解小蚂蚁的话。

接着,是一知半解,它已经有些明白阳光是什么了。

最后,它真正理解了“阳光”的含义。

这是种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写作的过程。当种子真正理解的时候,故事的道理就自然地讲出来了。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个故事是不是“事理结构”?前面讲了一个新鲜的故事,后面讲了一个道理。

小种子就像一个小孩子,他充满好奇心,有求知欲,他小时候懵懂,长大了终于懂得了道理。这就是这个故事,最有意义的地方,给我们成长的力量。

第6点。习作。

我们今天也写一个“收集”的故事。比如:收集悲伤,封存起来,让世界充满快乐!这构思一定可以写一个好故事。关键在于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收集悲伤而不收集其他?这就是故事的动机,作者的动机,然后让故事的主人公去行动,故事就发展出来了。

记住:哪怕是很司空见惯的东西,能够也应该给我们带来写作的灵感,就像我们熟悉的那句话,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把眼睛擦亮一些。

在写之前,我们再来把《收集阳光》读一遍。

他是一粒种子,一粒普通的种子,躺在冰冷黑暗的泥土中。

他向往着地上的世界,听小蚂蚁说,地上不像地下那样无趣。地上有绿色的小草,有鲜红的花朵,有蓝色的小溪,还有温暖的阳光。

“阳光是什么?”小种子问。“阳光是这世界最美好的东西。”小蚂蚁回答。

小种子还是不能理解蚂蚁的话,或许它太深奥了,小种子非常想亲眼见见阳光的模样。

……

(0)

相关推荐

  • 安的种子

    第121期 故事梗概 这是一个很有禅意的小故事,希望每个读到它的人都能读懂它. 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quo ...

  •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故事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故事 文/Grace 1 昨晚,先生下班到家很兴奋地说:"我们的郁金香终于快要开了." 我笑着说:"早就说不用急,迟早会开的." 这几株郁金香 ...

  • 送给孩子的一堂哲学课—《神奇的善意》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190号送给孩子的一堂哲学课-<神奇的善意>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尊敬的读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个深度解读的经典绘本公众号,你可以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 ...

  • 网课:陆生作教你写聪明作文

    陆生作的聪明作文法 证明为骨 聪明为丰腴 关注 群文写作 同一写作触发点 不同视角,不同体裁 关注 家长写作班 不拔苗,但助长 做一个会写作的家长 关注 我要讲什么呢 第一课:写作的"证明& ...

  • 8堂写作课:陆生作教你写聪明作文

    陆生作的聪明作文法 证明为骨 聪明为丰腴 关注 群文写作 同一写作触发点 不同视角,不同体裁 关注 家长写作班 不拔苗,但助长 做一个会写作的家长 关注 参加课程 你们问我什么时候有线上课程 现在来了 ...

  • 陆生作:这样写,这样教,语文单元习作就不是难题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是诗人叶芝在说话.可惜我们都是凡人,最先被教育点燃的那把火,是家长心头的怒火--因为,孩子坐在书桌前,半小时憋不出几个字,俩钟头写不完一篇作文.家里面鸡飞狗跳, ...

  • 写作〡五分钟教你写一个好的开头

    ♥ ♥ ♥ 好的开头应该怎么写?简言之,就是干扰. 因为这就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一个主角的生活受到了冲击,而我们想读下去看他是怎样处理的. 下面这个开场白怎么样? 星期二这天加利福尼亚风和日丽,充满了阳 ...

  • 陆生作:怎么写生动具体,用“变形”换个说法

    (1) 他是全校有名的大吃货.老学究,肚子又大又圆,里边装着一个超市,一半是吃的,薯片.巧克力.蛋糕.肉丸.鸡翅一类,概不出售:一半卖的全是墨水,即使你不买,也爱白送你三斤,没一点商量的意思. (2) ...

  • 陆生作:怎么写作文?

    ✔ 怎么写作文? 就是一步一步有计划地把消息透露给读者.包括假消息. ✔ 观点来自观察点.看一个观点,要看到它的观察点.观点也是一种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峰岭即观点,也是特点,必有相应的观察点.没有观 ...

  • 陆生作作文训练:吃透这两句作文口诀,连作文都怕你

    两明四象线穿珠,结构用好七要素 文/陆生作 这是两句作文口诀. 两明四象线穿珠,结构用好七要素. 我就用这两句话给大家分析<爱满人间>这篇例文.我一直在强调学习写作要阅读,阅读要指向写作. ...

  • 陆生作:你写作文时遇上了哪些困难?他们这么说,我这么办!

    [一] 做了一个小调查:你写作文时遇上了哪些困难? 七十几个小学三至六年学生参与调查,他们的困难多种多样:开头不会写.结尾写不好.不知道写什么.写不生动具体.字数不够.速度慢.不会列提纲.给了情节就没 ...

  • 陆生作:怎么写好记叙文,借助对话还原事件现场

    陆生作的聪明作文法 证明为骨 聪明为丰腴 作文题 甲: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乙: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甲:你挤着我了,你! 乙:怎么,来劲了是吧? 丙: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