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老师,她讲的有bug~~~同学,你进步了
去杭州江南实验学校讲课,与作家周华诚一起。他的书,很好看的。
这个学校以前去讲过的,竟然没有一点能对上的印象,奇了怪了。安慰自己,时移世易。
(我在讲什么是想象力 摄影 周华诚 )
老师、同学很热情,还送了一束花。
我很坦诚:我没准备要讲什么,想到什么讲什么,我讲什么你们听什么,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你,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然后,我从花束里,折了一片花瓣,睡莲的花瓣,紫多黄少,肥厚,有质感。讲座就从这片花瓣开始的。
整个讲座,从想象力进去,沿着想象一路走,从想象力出来,我主要讲了两点:
一、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是还原,是构建,是在基础上推论。不仅想象作文要想象,不仅童话要想象,写真人真事也需要想象。
二、讲了作文公式:目标—努力—失败—成功。并以互动的形式举了童话的例子和真人真事的例子。
(就是它)
我从一片花瓣开始讲。
如果要描述这朵花,该怎么描述?
当然围绕花展开,颜色、形状、香味、用途……这是“一生多”的关系。这“一生多”是很好用的,能帮助我们考虑周全。“一生多”的“一”当然是我们所要描述的事物,那“多”在哪?当然是我们的感与观——眼、耳、鼻、舌、身、意,即我讲的“聪明”。
这一点,其实是很简单的,讲过了,学生一定懂的。
讲“目标—努力—失败—成功”,也是简单的,因为我们熟知《西游记》,这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用熟悉的内容,换一个角度去告诉学生新的知识,他们很容易理解。万不可概念对概念,空对空,可能看起来很好,其实没什么效果,绣花枕头而已。
这“目标—努力—失败—成功”,其实也是“一生多”,但我多用“一波三折”。“三”比“一”多,当然是“一生多”。
举例:曹操兵败,一路逃跑,这便是“一波”。“三折”呢?先过赵子龙,再遇张飞,又见关羽,便是“三折”。
一片花瓣,怎么来个“一波三折”?
从花瓣的用途开始,它有什么用?学生会告诉你无数答案。选其中一个答案,花瓣可以作船。谁的船,小蚂蚁的船。很奇怪,每次谈到树叶花瓣,都是小蚂蚁的船,这一点同学们都很类似。
小蚂蚁过河,想这个办法不行,如找一截木头,搬不动,失败;想那个办法不行,如一根竹子,太圆太滑站不稳,失败;最后想到了花瓣。
小蚂蚁要过河,便是“一波”;想不同的办法,就是“三折”。
可是,花朵说,你得帮我授粉,我才能给你花瓣。——这个想法很好,这是一种作文的思维,我称之为“交换作文”。几次交换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模式,叫连环故事。
我请一女生上台来口述故事,故事挺长,长到把自己也绕进去了,加上紧张,所以出现了一个问题——蚂蚁帮忙授粉,去找另一朵花,找啊找,找到了,这时他发现自己已经绕到河对岸了。这时,好几位同学说,老师,她讲的有bug~~~
他们之所以提出异议,是因为本来帮花朵授粉是为了得到一片花瓣,得到一片花瓣是为了过河,现在都已经过河了,这一切寻找对故事情节变得没有多大意义了。
但我觉得,这里恰恰是有意义的,有bug的地方,就是会进步的地方,有意外的地方,能出彩的地方。我问:“现在,蚂蚁已经过河了,他也完成了授粉的任务。请问:他还有回去的必要吗?”
很明显,答案是分两派的,或回去,或不回去。
这两个答案,哪个更有意义呢?当然是回去!
最终,大家都认为要回去,要给花朵一个交代,做事得有始终,做事得给人家一个回应。
蚂蚁回去见花朵,花朵给他花瓣,蚂蚁坐着花瓣船过了河。
虽然我没有准备,但这些技法已经烂熟于心,所以,讲来也算得心应手。
对我来讲,同学们提出bug,这是很好的,至少他们很专注啊。
有bug的地方,自圆其说起来,故事又是一片田地。
田地里种点啥?种一点打动人心。
如果你一直在看我的公众号,这些内容一定熟悉了。所以,我就简单整理,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