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华文化必将崛起,从疫情看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

大洪水传说同时存在于东方和西方文明中,所不同的是,西方的大洪水被认为是人触怒了神,神降灾给人类,于是唯一一位幸存者是划着小船逃脱的诺亚。

而这场灾难的东方版本,虽然也是洪水滔天,但传说的重点是“人定胜天”。大禹治水,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成功的应对了这场灾难,中华还是那个中华。

远古人类面对灾难时的一幕,仿佛重现于2020年代的全球新冠疫情,不禁让笔者感到,东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差异,早在数千年前就写入了我们的基因和历史中。

左:禹王治水图 / 右:佛兰德画家西蒙·德·迈尔(Simon de Myle)的“亚拉腊山上的诺亚方舟”(1570 年)

中华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是什么?

在对比了中西方的文化、历史、宗教、思想、技术种种方面后,笔者得出的结论是——中华“尚同”,西方“求异”。这样说显然不够严谨,但我们是为了抓住它们的核心区别。

所谓“尚同”,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中国在政治和哲学乃至医学种种方面,从上古三皇五帝时期就一直遵循了一个统一的框架,这个框架经历了数千年不曾改变,只有随着时代对其新增的诠释。

这个框架的名字被称为“中”。

在近年突然现世,被清华大学所发掘的一批战国竹简中,发现了遗失数千年的《尚书·保训篇》,里面记载了周文王在临终时刻嘱咐儿子周武王一定要传承“中”,因为历代中华文化的守护者,或者说先王,都是用此一“中”而治理天下。所以,我们的国家叫中国是有原因的。

清华简《保训》原竹简

而无论是我们的中医,还是哲学,或者天文和历法,都是从“中”衍生而出的。孔子说中庸之道,老子说抱一守中。中华天文学命名中的紫微星则被称为中天帝星,因为它恒久不变居于天穹中央,其他星辰都随着四季的推移而围绕它转动。

在上古流出的河图洛书而言,中是居于中心的一点。自伏羲发展到周文王的《周易》而言,中是易经的最高本体——太极。

以至于中国几千年绵延至今的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都衍生于我们的祖先最初创立的同一个概念,因此我们“尚同”早已奠定在文化基因和生物基因中了。

这是一种归纳、归一的思维。

而西方文化则不同,尤其在近200年的科学的时代。西方更“求异”,这体现在西方的学说和理论是不断建构和打破自身,用无限的细分去追求真理。比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爱因斯坦用相对论打破和更新了这个理论。

河图洛书

放在哲学上则更为明显,与中国人无论什么时代谈及哲学必然就是四书五经孔孟老庄相反,西方人的哲学不断的更新话题,更新观点,乃至更新概念。西方哲学家喜欢创造概念,用概念来打破旧的和诠释新的,以至于衍生出各种“主义”,如果你研究西方哲学,需要很多年才能理清楚这份目录。

在医学上则更加明显,中国的医学理论遵循着远到黄帝时期就已经奠定的理论框架,至今不曾改变,背后的理由是——人类虽然经历了几千年,但显然几千年对于人的生理构造和心理机制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你可以拿着手机完成一些原始人拼尽力气也无法做到的事情,但你俩站在一起,并不会有一个人多一条胳膊或者腿。

所以西医诊病,不断的分科再分科,不停的研发新药再研发新药。而中医则始终是拿“百草”,换换排列组合,就把病治了。更不需要一栋楼来堆放仪器。一张椅子,一个人,就可以开工。

回到我们的主题,中西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两者之间互有短长。中国尚同,重道德,重统一,重治理。而西方求异,重法律,重博弈,重自由。所以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是几千年来唯一具有连续文字信史记载的文明。而西方则是不断分裂变异,同时因此萌芽了科学,并因此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那么疫情之后,哪一种文明会更有生命力?

地球自从2020年,就仿佛突然进入了震动模式,新冠疫情的大流行据分析会持续许多年,而除此之外的气候变化所引发的天灾,以及因此而震荡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已经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未来许多年地球的主题都将是“灾难”,无论是医学意义上的,还是地理意义上的,或是经济意义上的。

而回到最开始我们提到的“大洪水”,中华文明的内核就是建筑于“团结一致,应对灾难”的基因上的。因为我们生存的这片大陆,自古以来就不是太平的,形势造就了我们必须组织起来面对共同问题,因为我们太庞大,我们没有生命可以被舍弃,我们没有那么多小船可以带着人民去海上飘。

自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事实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中国政府应对疫情展现出的高度组织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让我国人民幸免于大面积的感染和死亡。与此同时,中国的强大工业供应链在疫情中间不停的输出口罩、疫苗、商品给全世界。而中西方面对疫情所展现出的截然不同的表现,也让全世界的普通人低头沉思。中国文化崛起的种子已经种下,所谓见微知著,这个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MORDORF的品牌理念“方圆之间,一寸逾矩”即源于“中”,我们一直尝试将中国璀璨精深的文化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结合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工艺,创造出形神兼具的作品。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崛起,势必会带来中国品牌和中国信仰的崛起,我们期待并为这一天持续的努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