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饮眩晕治验
齐某,女,56岁,农民,1989年9月9日初诊。
主诉:头目眩晕,心悸失眠二月。
现症:患者于1989年7月6日下午,突然头目眩晕,如坐舟船,伴心悸,夜卧失眠多梦,肌肉跳动,胸胁满闷,气上逆,肠间沥沥有声;在某医院就诊,未发现特殊病变,血压21.3~14.7KPa(160/110mmHg),诊断为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曾用安定、复方降压片等镇静降压药,血压虽然有时降至正常,但眩晕症尚未减轻,治疗二十余天无效;后又服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中药亦未效;就诊时,症状同前,面色萎黄,口淡不渴,大便稀软,尿量中等,舌质淡苔白腻,脉弦。先按肝阳上亢辨治,拟平肝熄风、养心安神法治之,选用天麻钩藤汤合酸枣仁汤,服三剂,失眠症减,眩晕依然,改用镇肝熄风汤治疗,血压降至18.7~12KPa(140/90mmHg),但波动不稳,眩晕未减轻。
忆《金匮》有“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的教导,辨证为水饮内停,清阳不升;改拟温中利水法。处方:泽泻15克、白术10克、菊花1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夜交藤12克、甘草5克,连服五剂,诸症虽有减轻,但效果不十分显著,原方加重用量,改茯苓、泽泻各30克,炒白术、杭菊花各15克,桂枝、薄荷各10克,甘草3克。三剂药后尿量显著增多,眩晕心悸等症减轻,继用上方三剂痊愈。
体会:眩晕一症,临床常见,原因很多,治法各异,本例通过曲折的治疗过程,最后细询病史,抓住水饮这一病因,以苓桂术甘汤、泽泻汤随症加减,始获转机,并加大剂量,终收全功。通过本例治疗,说明水饮也可以致血压升高,治疗时非用逐饮药不可,深感治病求本之重要。
本文摘自《北京中医杂志》,1991年第4期,作者/李仁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