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8月10日)
8月10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人民微博:3月14日,一位河南商丘小伙,因想拜师大衣哥吃了闭门羹,竟拿大铁锤猛砸大衣哥家门,并高喊大衣哥欺骗自己两年多感情。16日,封面新闻记者连线上大衣哥,他说报警后砸门者现已被拘。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砸门者此前刚找过拉面哥拜师,同样被拒。我说:若坚持这样拜下去,没准儿很快就红啦!
●更离奇的是,这个梦,又电视连续了一回。我们3个说人生,我手闲,旁边有个机关,按了一下。风云突变,就像战斗机上飞行员的座椅,嘣的一声,把我从房间里弹了出来。远远的,听到那女的抱怨了一声,你乱按什么机关!然而,我人已被弹出水面。这还不算,落下来,是一块陆地。让我安全着地的,是陷落伞!
●醒来发呆,乐啦!看战争片,总见战斗机飞行员降落,没想到,自己也体验了一把。回味了阵两个梦境,真是趣意无穷。哪料到,睡过去,我还在这块陆地上。这块陆地,近处是平原,没有庄稼,全是草地;远处有山,山上有草,也有裸露的黄土。往前走,有倒地的路灯,还有电线杆子。无疑,刚刚刮过了一场大风!
●看到一个造型奇特的灯壳,拾起来,想带走,犹豫了下,还是扔了。这东西,到了海里,能有什么用?现在的问题是,我想回海里,这块陆地上,视野所及,却没有水域。双手扇动了下,竟然飞起来啦!这种飞,好长时间没有过了。飞到高处,这才发现,远处有一条河的,水域宽阔。前面没看到,是因为有一处山丘!
●只要有河,就好办了。河是连着海的,进了河水,任它漂流就是了。前面女子说,每上岸一次,设备就会升级一次。不知这一次,会不会升级?飞到河边,水却是绿的。水面上,不见一个人影。端相了一处水深的地方,跳下去。这水,却有一股难闻的味道。莫非这里的水,被污染了?左看右看,也没见大烟囱什么的!
●憋着一口气,往下沉。然而,那个入水就能打开的小房子,却没了。到水深处,那种让人窒息的气味也没了。没了房子,呼吸却一点儿不受影响。在水中游动,居然还能灵活自如。想往哪个方向,便是哪个方向。看来这个升级,我完全能够在海中天马行空啦!因为要去大海,我再不乱动,闭上眼,多少还有点儿享受!
●人民微博:近日,线上招聘平台,一求职者想投递杭州某大数据公司产品运营岗位时,公司HR询问大学学历,表示他们只招二本以上统招,并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对此,该求职者表示非常气愤。网友也纷纷表示,职场不应存在学历歧视。我说:这个人,只不过说了心里话。不应存在,只能是一种安慰!
●这次出来,从昆明前天接机,到安排住宿,到昨天丽江行程,还有今天早上,起码到现在,我还是满意的。前后对接,简单,实用,也系统化。事实上,这次出行,我最担心的,不是这个,是购物。我报团时,跟骊靬旅行社再三敲定,会不会强制购物?对方承诺,坚决不会。我出游,虽然花的血汗钱,但绝不图便宜!
●至于进购物点,我不支持,也不反对。既然行程上有,听从安排就是了。毕竟,这也是了解当地特产的一个窗口。再说了,全国各地,做旅游省份,都是这个模式。只不过有的地方,有自费景点,有的地方没有。当年到海南,为了这个自费景点,我们这个团,换了几个导游。去年西藏,有3个点,天珠、藏药、特产!
●车到大理,才5点过些。先到吃饭的地方,更像一处农家乐。进门,有迎接的人。一男两女,穿着民族服装,应该是白族人。说是南涧跳菜,倒也没什么特别。我们这一桌,就我一个男人。女士多,有个好处,她们饭量都不大,还口细,有的菜只是尝一下。我呢,走的地方多了,并不在乎细节,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行!
●人民微博:当下,源源不断的热钱涌入教育培训行业。然而,在资本驱动下,不少培训机构采取商业化营销模式,做广告,拼低价,甚至用收来的学费做投资,做投机。校外培训是做教育不是做生意,不能套用商业逻辑,这是必须明确的一条底线。我说:在商人眼里,永远只有利益。让商人守底线,无疑于与狐谋皮!
●南涧跳菜,即彝族跳菜。历史悠久,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民间,构成了南涧民族文化源头。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上菜形式,也是宴宾时最高礼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完美结合的传统饮食文化。跳菜雅称捧盘舞,俗称抬菜舞,有宴席跳菜和表演跳菜两种形式!
●饭罢,院子里有篝火晚会。这会儿还早,太阳红乐乐的,说是晚会,也就是一种形式。放了两支曲子,出来的客人,在几位女子带动下,转着圈儿,跳了阵。这个,徐六会。去年走西藏,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里住宿时跳过。走东北时,也有此环节,因为团里老年人多,取消了。突然反应过来,昨天午餐,才是南涧跳菜!
●今天住宿,在大理下关。饭罢,还有差不多1小时车程。查了下才知道,下关是一个镇,是大理州政府所在地。大理是白族自治州,李导白族人,或许是这个原因,她对大理的介绍,便更为全面,更为详细。事实上,大理并非李导家乡。她的家在昆明附近,离昆明37公里。她先讲大理历史,再讲风水,更像一个专家!
刘新吾,甘肃省民勤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非虚构写作者,摄影爱好者,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民勤县四中。2009年前,主攻诗歌,兼习随笔,在多家报刊发表2600多首(篇)。著有诗文集多部。2010年后,辞掉所有头衔,致力于《原生态笔记》创作,亦名《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每天2100字,日耕不辍。在各路媒体,发表文字7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