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复工了,这些防护措施特别容易被忽视

今天,新冠肺炎官宣了新的传播途径:气溶胶。目前可以确定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

而在不到2天之后的下周一,不少人也即将迎来返工。

新公布的气溶胶途径是什么呢?上班后,该怎样进行防护,尽可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不被传染呢?下面会为大家详细解答,懒得看全文的童鞋可以直接跳到文末收藏防护方法总结,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把这篇文章看完,因为你会有更多收获。

1

如何防止飞沫和气溶胶传播?

根据官宣,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所以,要阻挡气溶胶,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飞沫。

我们咳嗽、喷嚏、甚至说话都有可能产生飞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Lydia Bourouiba 教授曾对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和气溶胶进行过研究[1],下面这张图是麻省理工学院疾病传播流体动力学实验室拍摄的喷嚏照片:

图丨参考资料[1]

图中绿色部分代表的是体积较大的唾液和粘液,根据Bourouiba 教授的研究,它们随喷嚏喷出后可以传到8远处,通过咳嗽可以传到6远处,大约10分钟左右便会沉降到地面上[1],如果你正好处在“射程范围”之内,又没有防护措施,就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红色部分则是体积较小的小液滴飞沫,它们被空气粘性作用减速,并且瞬间蒸发成为微米级的颗粒,成为飞沫核这些飞沫核,便有可能形成气溶胶。

气溶胶在空气中能够停留更长的时间,也可能随着空气流动飘到更远的距离。要对付它,最好的方法仍然是:

戴口罩!

并且,由于气溶胶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无论周围是否有人,都应该戴上口罩,并且口罩要完全遮住口鼻。有些人喜欢露出鼻子只遮住嘴巴,这种情况下飞沫一样可以通过鼻子进入体内,所以鼻子和嘴巴,一定都要遮在口罩里。

同时,家里要注意开窗通风:建议大家每天至少早晚各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除此之外,气溶胶传播还有一个非常容易忽视的地方,那就是

下水道地漏

目前,美国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都已经在患者粪便中发现过新冠病毒核酸。发现病毒核酸不代表粪便中存在活的、有传染性的病毒,患者粪便中的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目前还需进一步研究,但是以防万一,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做好相关方面的防护,因为2003年SARS时期,曾有过前车之鉴[5]:

2003年,香港淘大花园E座曾发生321人感染SARS病毒,其中42人死亡,目前研究认为造成感染有很大可能是因为气溶胶传播,而气溶胶的来源,则是由浴室地漏反流的、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污水所挥发的气体:

当时的淘大花园,曾有感染者使用过卫生间,其含有病毒的排泄物进入了污水处理系统;而与此同时,在大多数居民家中,由下水道地漏反流臭味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臭气就是反流的污水挥发气体)——虽然地漏排水口设计了U形聚水器隔气装置,但是由于大部分住户清洁浴室地面时,习惯用拖把抹地而不是用水冲洗,所以大部分U形聚水器隔气装置很可能因干涸而未能发挥隔气作用

并且研究发现,住户的浴室排气扇启动后,会促使污水形成气溶胶,并经由地漏反流进入浴室;同时,这些气溶胶也可能通过排气扇排放至分隔相邻单位的天井,通过窗户进入其他住户的房间[5-6],而呼吸到这些气体,就存在一定感染疾病的风险。

虽然下水道地漏有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但是我个人不建议封死家里的所有下水系统,毕竟勤洗手也是防止传染的重要方法,封死所有下水会或多少地导致大家不那么愿意洗手。防止地漏传播,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1.有人在浴室里时,一定不要打开浴室排气扇;

2.定期向浴室地漏加水,防止U形聚水器隔气装置干涸而失去隔气效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同时在不使用地漏时暂时封闭地漏,使用时解除封闭即可。

3.定期消毒地漏,使用能够杀灭新冠病毒的84消毒液或其他含氯消毒液即可,但要注意含氯消毒液不要与洁厕剂或酒精混用,如果混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导致危险。

下面还有几条防止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的小窍门,送给大家:

Tips 1:如何鉴别医用外科口罩?

对于戴什么口罩,相信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对于普通大众,医用外科口罩已经足以。在这里教大家一个鉴别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防护口罩的简单方法

医用外科口罩跟其他口罩相比,最容易识别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水性特别好

在口罩的蓝色表面(即口罩外侧面)滴上水,静置十几秒钟,翻过来查看口罩的白色表面(即口罩内侧面),医用外科口罩的白色面依然是干燥的,而普通护理口罩的白色面则已经洇湿了。

Tips 2:如何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定要蓝色面朝外,白色面朝向自己。口罩的蓝色面是疏水层,是用来隔离飞沫的,白色面是吸水层,用来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水汽,二者作用不同,不能反过来戴。下面附上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

另外,平常出门可以多带1-2只口罩放在包里以作备用,如果有意外情况导致口罩脱落或者必须更换口罩,可以使用备用口罩。再多说一句,除了单人间办公室外,在办公室里,也需要戴口罩。

Tips 3:口罩能重复使用吗?

美国CDC官网截图

图丨参考资料[2]

根据美国CDC (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 的建议[2],同一N95口罩只能由一个人佩戴;重复使用次数不超过 5 ;正确使用、存放口罩,以防止口罩变形。

美国CDC官网截图:

同一口罩重复使用次数不超过 5 次

图丨参考资料[2]

当口罩被感染者血液、体液或者鼻腔分泌物污染时、口罩呼吸阻力增大、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时,应该丢弃口罩; 如果口罩变湿或者被分泌物玷污,必须立即换掉

现在口罩比较紧缺,如果实在没有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戴上身边能买到的其他口罩,毕竟有胜于无。但是这些口罩对于病毒的防护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如果没有医用外科口罩的话,尽量不要出门。

.

Tips 4:如何“正确地咳嗽”?

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注意,不要用手!),然后丢掉纸巾,马上去洗手。

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图丨北京市疾控中心

打喷嚏时用手肘遮住口鼻

图丨北京市疾控中心

另外,疫情期间,外出时最好尽量与人群保持“安全距离”:间隔至少1,有条件的话间隔2米;为了尽量减少同行的人流密度,上下班时间可以选择错峰出行(早起1个小时虽然痛苦,但是能让自己相对更安全一点呀~再说了,早起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早睡,对身体也有好处~)

2

如何防止接触传播?

刚才说过,空气中的飞沫会通过呼吸导致传染,但是飞沫“飞”出去之后,就一直在空气里待着吗?

当然不是。飞沫落在附近的物品上时,其中夹带的病毒也一并落在了物品上,于是这件物品就变成了传染源:如果我们用手触碰过这件物品,手上便会沾上病毒,之后如果没有洗手,直接用脏手揉了眼睛或者触碰了口鼻病毒就会经由眼睛或口鼻使人受到感染。

这就是接触传播

丁香医生曾有一篇文章详细介绍过接触传播:《疫情期间,有件事可能比戴口罩还重要,很多人忽视了》,点击文章题目可以直接查看这篇文章,如果你愿意花几分钟时间读一读,你会被接触传播的可怕之处深深地震撼:

接触传播不止让我们自己可能受到感染,还会让全家无一幸免:即使是那些不曾与你有过接触的家人,也会因物品或其他人的间接接触而染上疾病

对付接触传播,有什么好方法呢?其实,文章里也提到了,那就是,

勤洗手!

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在两个时间节点洗手:

第一,在接触眼睛口鼻之前洗手,防止把疾病传染给自己;

第二,在接触过可疑传染源之后洗手,一方面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防止通过触摸把病毒播散到其他地方,从而传染他人。

放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第一条比较简单,就是在吃东西、揉眼睛之前要洗手,另外记着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经常扒拉头发(如果你看了丁香医生那篇文章,应该还记得文章里“姐姐”就是因为平时有用手拨头发的习惯而“传染”了疾病)

相对的,第二条就比较广泛了,除了在外出回家之后及达到公司之后不要触摸任何物品、首先洗手之外,还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Tips 1 公共场所不乱摸,勤洗手,多消毒

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及在公共场所时,尽量不要触摸任何物品,尤其是表面光滑的物品,因为病毒在光滑无孔的表面(如金属和塑料表面)生存时间更长,而在粗糙、多孔的表面(如纺织物等)生存时间相对更短[3]。

怎么样,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那些看起来很容易“吸病毒”的多孔毛衣和毛绒绒的大领子,竟然并不得病毒青睐,倒是看起来很容易清洁的不锈钢、玻璃、塑料,容易长病毒

而除了公共场所以外,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光滑表面还有什么呢?——手机。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得最好每天用酒精棉片擦拭手机(建议至少在回家后立刻擦拭一次,减少将病毒带入家中的概率),为手机消毒,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玩手机,以减少通过不干净的手污染手机的概率。

Tips 2 进电梯,戴口罩,用按键,戴手套

研究表明,病毒在光滑的不锈钢表面和塑料表面上可以活24-48小时,在24小时之内可以从不锈钢表面大量转移到手上。并且在不锈钢表面,病毒具有传染性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至少为2个小时,甚至可能长达8小时[4]。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公共区域不但人员接触密集,而且是不锈钢做的,那就是电梯按键。因此,在用过电梯按键之后要记得不要触碰其他物品,并且出电梯之后第一时间洗手;或者在使用电梯按键时戴上一次性手套或垫上卫生纸。

除此之外,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按电梯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Tips 3 随身物品勤消毒

我们平常手经常会接触的物品——钥匙、门把手、遥控器、开关、键盘、鼠标……等等,需要定期用消毒,以防止被手上携带的病毒污染,再反过来被其他人触碰之后造成感染

Tips 4 应该用哪些消毒剂?

对于新冠病毒,医用酒精含氯消毒液都能有效杀灭病毒。

注意医用酒精是75%的酒精,浓度太高或太低都没有消毒效果,直接喝酒也不能起到消毒的效果;含氯消毒液包括84消毒液、次氯酸等,要注意氯已定(洗必泰)是不能杀灭新冠病毒的。另外,要注意含氯消毒液不要与洁厕剂或酒精混用,如果混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导致危险。

以上是我们做出的建议,下面把文中所有建议加以总结,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疫情时期。

太长不看版丨本文防护建议总结

口罩篇

  1. 在公共场合,只要有人,就一定要戴上口罩。

  2. 口罩要完全遮住口鼻。

  3. 对于普通大众,首选医用外科口罩。

  4.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定要蓝色面朝外,白色面朝向自己,不能反过来戴。

  5. 平常出门可以多带1-2只口罩放在包里以作备用,如果有意外情况导致口罩脱落或者必须更换口罩,可以使用备用口罩。

  6. 同一口罩只能由一个人佩戴;重复使用次数不超过 5 次。

  7. 如果口罩变湿或者被分泌物玷污,必须立即换掉。

日常防护
  1. 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注意,不要用手!),然后丢掉纸巾,马上去洗手。
  2. 外出时最好尽量与人群保持“安全距离”:间隔至少1米,有条件的话间隔2米。
  3. 上下班时间可以选择错峰出行(比如说早起一个小时)。
  4. 除了单人间办公室外,在办公室里,也需要戴口罩。
  5. 如果没有医用外科口罩,尽量不要出门。
  6. 小心冠状病毒经由下水道传播:定期对厕所和浴室的地漏进行消毒,普通84消毒液即可,消毒后灌入适量的水进行气闭。
  7. 在吃东西、揉眼睛之前要洗手,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经常扒拉头发。
  8. 在外出回家之后及达到公司之后不要触摸任何物品,首先洗手。
  9. 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及在公共场所时,尽量不要触摸任何物品,尤其是表面光滑的物品。
  10. 看起来很容易“吸病毒”的多孔毛衣和毛绒绒的大领子,竟然并不得病毒青睐,倒是看起来很容易清洁的不锈钢、玻璃、塑料,容易长病毒。
  11. 最好每天用酒精棉片擦拭手机,为手机消毒,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玩手机,以减少手机被污染的概率。
  12. 进电梯时要戴上口罩,在用过电梯按键之后要切记不要触碰其他物品,并且出电梯之后第一时间洗手。
  13. 或者在使用电梯按键时戴上一次性手套或垫上卫生纸。
  14. 或者准备一只去芯签字笔,使用电梯按键时,拔出笔帽,用笔尖 ,然后套上笔帽放进口袋里,可以避免用手指按键。
  15. 平常手经常会接触的物品——钥匙、门把手、遥控器、开关、键盘、鼠标……等等,需要定期用酒精棉片消毒或喷洒酒精消毒,以防止被手上携带的病毒污染,再反过来被其他人触碰之后造成感染。

消毒液选择

  1. 医用酒精和含氯消毒液都能有效杀灭病毒。
  2. 医用酒精是75%的酒精,浓度太高或太低都没有消毒效果。
  3. 含氯消毒液包括84消毒液、次氯酸等,要注意氯已定(洗必泰)是不能杀灭新冠病毒的。

参考资料:

[1] Nature于2016年3月31日发表的《The snot-spattered experiments that show how far sneezes really spread》,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news/the-snot-spattered-experiments-that-show-how-far-sneezes-really-spread-1.19996#/b3

[2] 美国CDC官网发布的《N95过滤面罩呼吸器在医疗环境下的扩展使用和有限重复使用推荐指南》,Recommended Guidance for Extended Use and Limited Reuse of N95 Filtering Facepiece Respirators in Healthcare Settings,原文链接:https://www.cdc.gov/niosh/topics/hcwcontrols/recommendedguidanceextuse.html

[3] Perry KA, Coulliette AD, et al. Persistence of Influenza A (H1N1) Virus>[4] Bean B, Moore BM, et al. Survival of influenza viruses>[5] Lee SH. The SARS epidemic in Hong Kong.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03 Sep;57(9):652-4.

[6] 庄时利和在知乎发表的 《警惕冠状病毒通过下水道传播》,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656219?utm_source=wechat_timeline&utm_medium=social&utm_oi=33825446952960&from=timeline


编者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