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书法”硬笔课堂特色

“风雅书法”硬笔课堂的特色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写字、识字、明理、温诗。

“写字”就是从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把字写漂亮。学好楷书的基础上学行书,在写漂亮的基础上再追求写得快一些。写得好、写得快,都会对孩子语文考试有帮助。

“识字”就是从文字起源的角度深刻认识汉字。大家常说汉字是象形文字,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绝大多数汉字中都含有(或者直接就是)象形符号。这些象形符号就像“胎记”一样,穿越3000多年的时空来到现在。但3000多年太长了,好多符号的写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在课堂上讲“识字”,就是要还原这些变化,让孩子看到变化的轨迹,进而从本质上认识这个字。一旦孩子从本质上认识了这个字,再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有亲切感——因为知道了它的“底细”了嘛。这样的话,孩子在说话、写文章要用到这个字的时候,就不会再把它用错了,也很难再把它写错了。这对孩子在语文考试中避免写错别字、做好“字词改错题”都会有很大帮助。

举例说明一下,比如“和”字的发展演变是这样的:

1

2

3

这是甲骨文的“和”字,我们看1,就是一个“口”,一个禾苗的“禾”,然后还有“绑在一起的几个小棍棍”。这几个零件组合起来表示神马意思呢?

原来古人是想表示——绑在一起的就是禾苗的空心管茎,用口一吹,不同的管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禾苗的空心管茎能吹出声音,这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验过?我小时候拿小麦的杆茎做过“麦秆笛”,吹出来声音很好听的。可能大家更熟悉的是“柳笛”,就是截取一短节细柳条,取出中间的木心(这是个技术活)后形成一个薄皮的管腔,吹出来的声音就像鸟鸣一样。“柳笛”和“麦秆笛”的原理是一样的。

我们再看2和3,“口”变成倒三角形了,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就是指“口向下吹”,我们看吹排箫时就是这样的。

3000多年前,古人最早创造这个“和”字的时候,指的就是一种叫“和”的多管吹奏乐器。如古书中有句话“三笙一和而成声”,意思就是“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可以组合成美妙的音乐”。

4

5

6

4和5是金文的“和”字,什么是金文呢?金文就是铸造在金属器皿(主要是鼎、盘、簋、尊等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比甲骨文要晚,当然也更加成熟。有关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可参见本公众号文章“汉字演变”。

我们看,4到5的变化就体现出了早期汉字的简化——原来的写法太麻烦啦,既然现在大家都知道“和”是什么东西了,那就约定俗成地简化一下:留下“口”表示“吹”就行啦,那一堆“管管”就省掉吧。就好像现在网络语言用“886”表示“拜拜啦”、用“3q”表示(谢谢您)一样。

6是小篆字体,从金文继承而来。秦始皇吞并六国后,在全国推行的“统一文字”就是这种小篆字体。这种字体比甲骨文、金文美观多了。

7

8

9

7和8是隶书的“和”字,9是楷书的“和”字,这些大家都能认出来。

那有人会说了,“和”字现在指的不是乐器呀?对,我们说字形会变,同时字的意思也会变。在吹奏“和”这种乐器的时候,从各个不同管腔发出的声音当然不同了。但是,这些不同的声音会和起来可以形成美妙的乐音,这就是“和”这个字的引申意思,也就是“和谐”。现代音乐中的“和声”,意思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声音组合”,与“和谐”的意思一致。

从不同声音的“和谐”又可以引申出人和人之间的“和谐”。我们老祖宗讲“和为贵”、“和睦一家生百福”,都是这个意思。

再继续引申,又出现“调和”、“和颜悦色”、“珍爱和平”、“我和你”、“和面”、“和稀泥”、“一唱一和”等等用法,这里的意思都是从最初的意思引申出来的,只是七转八拐,离最初的原点越来越远了。具体意思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再看“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寇”字:

1

2

3

4

1和2是金文的写法,看它的构成,就是“房子里有一个人,另有一只手拿着武器打这个人的脑袋”。1中是“一个圆脑袋的人”,2、3、4中的“元”也是指“脑袋”(我们常说“元首”,“元”就是“首”)。拿武器的这只“手”就是入侵者的手,真是“打上门来了”。这就是“寇”的意思。

3是小篆的写法,4是楷书的写法。大家看,今天“寇”字中写成“又”的这个零件原来就是“一只手”。明白了这些意思,大家再也不会觉得“寇”字难写了,也再不会写错了。

明理”就是讲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格言,这些格言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举个例子,某一节课讲的是“和而不同”,这是孔子说的,《论语》中的原话是“君子和而不同”。孩子通过课堂讨论和老师讲解,明白了“既要保持个性(不同),又要和睦相处(和)”,明白了“既不能唯唯诺诺、只做老好人(一味求和),又不能刚愎自用、得理不饶人(一味不同)”。这些道理,对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包括在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比如,还有一节课讲的是“戒定慧”,这是佛学的一句格言。除去佛学的精深内涵,这句格言还可以这样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不受干扰(戒)、一心一意(定)、把事做好(慧)”,如何“戒除杂念(戒)、专心致志(定)、取得成功(慧)”。小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但容易走神。“戒定慧”这句格言就像魔法咒语一样,家长经常给孩子念念,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管控自己、提高专注度。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逐步体会到这些格言更深刻的含义。现在给孩子种下这些种子,一定会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有益。

“温诗”就是——每节课会温习中小学必背古诗文中的一句诗。选择依据是这一句诗曾经在语文考试中出现过(举例如下图)。大家知道,考试中“古诗文默写”的阅卷标准是——如果写错一个字,这道题的分就全扣了。中考、高考也都是这样的,每道题一般2分。考生要是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就因为1个字写错,“2分”全扣,是不是太冤!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所以,课堂上首先会要求孩子把每一个字都写对;在写对的基础上,再追求写得漂亮。

对于“写字、识字、明理、温诗”这8个字,在实际课堂中是综合起来安排的。所识的字、所明的理、所温的诗,都是所写的字。同时,所识的字,也在所明的理中。比如要讲“和而不同”的“和”字的来源,“戒定慧”的“戒”字的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