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闲话:旋倾尊酒临清影,要伴骚人餐落英
我们继续说东坡诗句集联,今天再看清代学者何芝亭(生卒不详)先生一副:
旋倾尊酒临清影,要伴骚人餐落英。
这一副的大意是:
春天来了,就要趁着花开,尽情畅饮甘醇的美酒;秋天到了,须与诗人一道,共同品味菊花的芳香。
李白曾有这样的诗句: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屈原也在《离骚》中这样写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看来要将日子过出诗意,也不是多么困难嘛。
下面分别看一下出处。
虽老于梅心未衰,今朝谁赠楚江枝。
旋倾尊酒临清影,正是吴姬一笑时。
此诗作于先生离开黄州之后,具体时间待考。全诗大意是:
虽然年龄大了,但我对梅花依然兴味不减。今天出去闲逛,在江边偶遇一枝,含苞欲放,煞是可爱。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百看不厌……咦——,有花无酒,这怎么能行呢?赶快回家拿酒来吧。……好了,酒来了,我倚在花前,持金樽,啜琼浆,但见梅花已微微绽开,正含情脉脉向我微笑呢。
这首小诗,记录了先生谪居黄州时的一次小惊喜。如此看来,生活原本就是很美的,只是看你有没有领略美的一颗心。
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
独依古寺种秋菊,要伴骚人餐落英。
人间底处有南北,纷纷鸿雁何曾冥。
闭门坐穴一禅榻,头上岁月空峥嵘。
今年偶出为求法,欲与慧剑加砻硎。
云衲新磨山水出,霜髭不翦儿童惊。
公侯欲识不可得,故知倚市无倾城。
秋风吹梦过淮水,想见橘柚垂空庭。
故人各在天一角,相望落落如晨星。
彭城老守何足顾,枣林桑野相邀迎。
千山不惮荒店远,两脚欲趁飞猱轻。
多生绮语磨不尽,尚有宛转诗人情。
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空阶夜雨自清绝,谁使掩抑啼孤茕。
我欲仙山掇瑶草,倾筐坐叹何时盈。
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
乞取摩尼照浊水,共看落月金盆倾。
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先生43岁,正任徐州知州。僧人道潜(参寥子)来徐州看他,前后呆了有两个多月。期间两人多有唱和,这首就是其中的一篇。
关于道潜其人,《苏轼诗集合注》中该诗下有这样一段注释:
僧道潜,字参寥,於潜(杭州临安区於潜镇)人。能文章,尤喜为诗。尝有句云: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过东坡于彭城,甚爱之,以书告文与可,谓其诗句清绝,与林逋(bū)上下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萧然。苏黄门(即苏辙)每称其体制绝类储光羲,非近时诗僧所能及。坡守吴兴(湖州知州),会于松江。坡既谪居(黄州),不远二千里,相从于齐安(即黄州)。留期年,遇移汝海(汝州),同游庐山,有次韵留别诗。坡守钱塘(杭州知州),卜智果精舍居之,入院分韵赋诗,又作参寥泉铭。坡南迁(即贬谪岭南惠州、儋州),遂欲转海访之,以书力戒勿萌此意,自揣余生必须相见。当路亦捃(jùn,拾取)其诗语,谓有刺讥,得罪,反初服(还俗)。建中靖国初,曾子开在翰苑,言其非罪,诏复剃发。
这一段叙述了道潜与先生的交往情况,看来两人真是感情深厚、毕生相惜呀。
下面详细看看这首诗。
我说道潜老兄呀,您整个人就像清水明镜一般敞亮纯净,但有荣辱得失、喜怒哀乐,总是任其来者自来、去者自去。您在修行的寺院里种上菊花,就是要与诗人朋友一道、在秋日咀嚼落英的芳香。
禅宗六祖慧能尝言:人有南北,佛性岂然?意思是说:人可以分为北方人、南方人,但佛性岂能如此分别?这个道理呀,那些南来北往、趋时逐流的大雁怎么会明白呢?老兄您一心闭门修禅,据说坐榻都要磨穿了,哪有心思顾及身外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呀。
句中的“底处”即“何处”;“鸿雁”意指“芸芸众生”;“冥”意为“冥顽不灵”。
这里“闭门坐穴一禅榻”,典故出自晋代皇甫谧mì所编纂的《高士传》:
管宁自越海,及归,常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处皆穿。
这一段的大意是:管宁(158-241)从海边回来后,在家时常坐一木榻(形状见下图)。不管是有客还是独处,管宁在榻上都会恭恭敬敬地跪坐着,从不会岔开双腿、随意放松一下。五十多年来,榻面上膝盖常接触的那个地方、木板都给磨穿了。
这里的“箕股”,又称箕踞,就是岔开双腿,这在古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弟子规》中虽然有好多糟粕,但“勿箕踞、勿跛倚”说的总没错,这种行为修养还是很必要的。否则大家想想,在重要社交场合,如果有人竟然在大庭广众间“箕踞”、“跛倚”,那人设会在一瞬间崩塌的。要杜绝这种情况,那就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要是在独处时始终坚持不“箕踞”,那也不是一般的“慎独”功夫。东坡先生这里以管宁来暗指道潜,就是要赞许老朋友是多么的严以律己呀。
今年以来,您总觉得一味呆在家里、也不是修禅悟道的好办法,闭门造车难免识浅见狭、夜郎自大,出去走走或许能精益求精、磨砺剑锋。云游四方,你的衲衣破了又破,补丁补得像山水画一般;头发胡子也没功夫理,小孩子见您都躲得远远的。
这里的“砻”是去稻壳的工具,在此意指去粗存精、精益求精;“硎”是磨刀石,佛家常讲“以智慧剑破烦恼贼”,这剑当然是磨得越快越好。
老兄您的高名早已远播四方,达官贵人们想见您,您都不给面子。这难道就是人常说的“倚门卖笑的,一定不是最俏的”吗?秋风一起,我的心思就渡过淮水,跑到您那里去了;您平日里孤独自守,修行的寺院寂静冷落,估计满院的橘子柚子,熟透了也没人采摘吧。可叹我们这样的知心朋友,就像早上的星星一样,稀疏散落,难以相见。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讲,东坡先生任徐州知州时,道潜才和先生初次相见。但从这首诗来看,在徐州见面之前、两人彼此已经很熟悉了。如果真没见过面的话,那至少应该是朋友圈里早已口口相传,双方都“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了。
我这个坐据彭城的老太守呀,哪值得老兄您越千山、宿荒店,不远万里枉驾来顾呢?听说您真要来呀,我高兴得不得了,早早就出了城门、穿过枣林桑林来迎接;老远就看见看您健步如飞,身体像猿猴一般轻盈迅捷。
这句“两脚欲趁飞猱轻”,可以看做一语双关——既说明了参寥子修行有道、轻如猿猱,又道出了其盼望见面、情急似箭。
老兄您这个人呀,说起话来总是妙趣横生,佛门所禁忌的花言巧语,于你多少有点勉为其难。不过话又说回来,您要不是那么多情善感,又哪会混到诗人朋友圈里来呢?我看您写的诗呀,总是那样的清新自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正如山猿、野鹤自由自在地鸣叫一般,根本不管别人听了会怎么想。您那“空阶”、“夜雨”的诗句写得太好了,行旅孤寂之人要是读了这样的诗,谁能不感同身受、潸然泪下呢?
句中的“绮语”为佛门戒律之一。佛门以“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为“口之四业”,意思是一入佛门,你说话就得受到严格约束了——不可搬弄是非(两舌)、恶口向人(恶口)、随便乱说(妄言)、花言巧语(绮语)。
这里“多生绮语磨不尽”,和前面“欲与慧剑加砻硎”正好遥相呼应,前面讲要继续磨砺、向佛性靠拢,这里却说本性如此、磨也磨不尽。
不过东坡先生这里说“多生绮语磨不尽”,则更多是在开玩笑——并非说道潜花言巧语,而是说其聪慧机智,讲起话来总是诙谐幽默、妙语连珠。
句中的“空阶”、“夜雨”,应该是指道潜诗中的佳句,否则这一句还真不好理解。这两个词柳永也用过,比如下面这两句: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行旅孤寂之人若读到这种辞句,总不免要动情伤感吧。
总之,诗性与佛性难免矛盾,一个叫人要多情,一个叫人要无情。但《菜根谭》中有一段话,似乎将两者给打通了: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不然操持未定,应用未圆,恐一临机登坛,而上品禅师又成一下品俗士矣。
不先“多生绮语”,又如何能最终超然无语?不经尘世多情,又如何能最终真正无情?南宋蒋捷(约1245-1305后)的千古名篇《虞美人·听雨》,将这一道理讲得更美更有诗意: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我也曾有意像您一样出家修道,可不知是因为生性愚钝、还是用心不专,总感觉修成正果遥遥无期。如今我一睁眼起床,不是处理公文、就是审讯囚犯,忙得晕头转向;只有晚上才有空煮点茶水、炒点干果,和你聊聊,陪你走走。我真想借你的摩尼宝珠,照我一条脱离污浊之道,使我从此便长如这明月高悬一般,永远沐浴在清澈光明的世界。
句中“掇瑶草”,字面意思为“摘拾仙草”,古人常以此比喻出家修道;“倾筐坐叹何时盈”,字面意思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拾满一筐”,这里则大约是说——或者是我生性愚钝、智慧不足,或者是我贪恋尘世、用心不专,总之是只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看不见修行悟道的希望。
这里“乞取摩尼照浊水”,系化用杜甫诗句。杜甫曾在《赠蜀僧闾丘师兄》一诗中写道:
景晏步修廊,而无车马喧。
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
漠漠世界黑,驱车争夺繁。
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
这里的摩尼珠,看似宝珠,其实是指佛家明心见性的大彻大悟。
大家看这几句,杜甫先讲自己与闾丘和尚在明月之下漫步聊天,接着感叹世道黑暗,赞许闾丘皈依佛门、脱离尘世之苦。其实杜甫始终抱着儒家经世济民的一颗热心,一生坚守“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这里之所以会赞许佛门,是因为要尊重朋友的人生选择,说两句让对方舒心的话语而已。
但东坡先生不一样,先生要在这儒、释、道之间适意切换——为国为民,可以呕心沥血;放下世事,自可万象空明。先生这里化用时,将杜诗的次序给颠倒了。但这样一颠倒,好像又自生新意了——这高悬的明月,不也可看做照亮污浊的摩尼宝珠吗?
参考书目:《苏轼诗集合注(冯应榴)》《苏东坡传(林语堂)》《苏轼年谱(孔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