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嫠簋铭文,17,大
《师嫠簋》铭文的第17个字是大。
大字在铭文中的位置
大的演变
甲骨文大字象是正面立着的人形,到今天还是这个字形,没有变化。大的本义是人,后来借用为大小的大。
《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才也。凡大之属皆从大。”这种解释不确。才字,我们前面刚学过,是房梁和房柱的象形,和大字没什么关系。
也有人认为,大字的甲骨文是一个正面站立的成年人的样子,古时候人出生后存活率很低,所以能够长大成人,就是大,由此引申为大小的大,也有道理。人在不同年龄段的形象在甲骨文里有区别的:
胎儿阶段是厶,象蜷起来的胎儿,后来演变为私;
刚出生的婴儿是了字;
出生后在襁褓中的小孩是子,两只手可以挥动了;
成年后就是大;
在捕猎工作的是人;
老了就是考、或者老,要撑拐杖的。
看起来挺有道理的。
再来看看大、太、泰这三个字。上古没有太这个字,只有大字,大字在古文中通太、通泰,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比如说:
大子,后世称为太子,皇帝的接班人,一般来说是皇帝的嫡长子,皇后的长子。不是所有人的长子都能称为太子的,只有皇帝、君王的长子才可以称为太子,其他人家只能称为长子。
大后,后世称为太后,皇帝或君王的母亲。
《尚书》中的《大誓》,是周武王伐纣之前发的出兵文告,《史记》中记为《太誓》,现在都写成《泰誓》,在这儿,大、太、泰互通。
我们中原地区的高山有五岳,古代皇帝是要去祭祀的,祭天祭地,都是方圆几百里之内最高的一座山。比如西岳华山,又称太华山;北岳恒山,又称太恒山;中岳嵩山的主峰,太室山;南岳,古代为霍山,又称太霍山,或者太岳山。东岳泰山,古代就是大山、太山,绝对高度1532米,相对高度1391米。相对高度是最高的,所以给了它泰山之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