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妈读给你听:雾中的孤独|黑塞:诗塾课 (297)
点击上方↑↑↑ 蓝字“诗塾”关注我们
“
雾 中
[瑞士]赫尔曼·黑塞
在雾中散步,真正奇妙!
一木一石都很孤独,
没有一株树看到别株树,
每一株都很孤独。
当我的生活还很明朗的时候,
我在世间有无数的友人;
如今,大雾弥漫,
我再也看不到一人。
的确,不知道黑暗的人,
不能称为贤智的人,
黑暗轻轻地把他和一切世人
隔开,使他无法逃遁。
在雾中散步,真正奇妙!
人生十分孤独。
没有一个人看出另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年7月2日-1962年),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德语原文
Im Nebel
Hermann Hesse
Seltsam, im Nebel zu wandern!
Einsam ist jeder Busch und Stein,
Kein Baum sieht den andern,
Jeder ist allein.
Voll von Freunden war mir die Welt
Als noch mein Leben licht war;
Nun, da der Nebel f?llt,
Ist keiner mehr sichtbar.
Wahrlich, keiner ist weise,
Der nicht das Dunkel kennt,
Das unentrinnbar und leise
Von allen ihn trennt.
Seltsam, im Nebel zu wandern!
Leben ist Einsamsein.
Kein Mensch kennt den andern,
Jeder ist allein.
其他译本
雾中
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
一木一石都很孤独
没有一棵树看到别棵树
棵棵都很孤独
当我生活在开朗之时
我在世上有许多友人
如今由于大雾弥漫
再也看不到任何人
诚然,没有见过黑暗的人
决不能称做明智之士
无边的黑暗悄悄的
把他的一切人隔离
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
一木一石都很孤独
没有一个人了解别人
人人都很孤独。
(钱春绮 译)
在雾中
多么奇妙,当你雾中漫步!
触目是兀石孤树,
树树各不相见,
每颗都同样孤独。
当我的生命犹彼光华,
我的朋友遍布世界,
如今,雾幕低垂,
我一个也看不见。
你难称智者
若你未识黑暗,
它无声地、挥之不去地
把你隔于万物的彼岸。
多么奇妙,当你雾中漫步!
生命与孤独何殊,
人人互不相识。
个个同样孤独。
(欧凡 译 )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结构完整,首尾呼应,“孤独”的主题贯穿全篇。全篇对比类比生动形象,情感深远,音韵沉郁,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首节直接描写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雾中散步的感受与情境,引出“孤独”的主题。雾弥漫整个空间,木石相互隔绝,树与树被阻隔,那么短的距离都没有办法交流。
第二节写“我”在社会生活中的孤独感。用两个场景对比,强化孤单感觉。无数与一人对比多么强烈,明朗与大雾弥漫对比多么强烈。
第三节进一步引申,指出贤明智达之士必定“孤独”;在这里,除了迷茫的雾,迷蒙灰色调的雾,还有更深层的黑暗,为先知者所锐见,也恶意地隔绝着先知与普通世人的交流,让他们倍感孤独。
尾节结构整齐地呼应首节,接续雾中散步的场景,而“孤独”的主体已然从树木改换为人类,这样既把读者思绪拉回到当下情境,又使“孤独”的主题得到强化。识得孤独,才识得生命的本质,这是诗人雾中漫步思考之所得,作为一种认知表现出来,显得非常恬淡平静。这样的恬淡的结尾,也有着振聋发聩的效能,让读者深深感受到孤独的威力。
每个人都有在雾中散步,手足无措,惶恐无助的经历,那种四周都被飘渺的迷雾包围的感觉。诗人将这种感觉精炼浓缩为孤独感。生活明朗与大雾弥漫对照鲜明,衬托出人类在场景变换,感知随之变化,“树的孤独”类比于“人的孤独”,对比与类比的方法交替运用,将疏离和隔离感衬托得鲜明清冽。
在诗的第三节,诗人也特别地提出贤智的人的观点。那种清醒而睿智的人,了解黑暗,也被黑暗和朦胧的雾所隔离,这种高层次的孤独,尤为强烈。雾相对于黑暗来说,更属于中间状态,然而这样的中间状态更能够隔绝先见智达的人。
诗人黑塞自己就过着隐居生活,效法道家所提倡的清修无为。他的一生大部分都处在孤独之中,从青年时期的叛逆,到为战争孤独地呐喊,到探求从“我”走向“自我”的内部之路,他的孤独更多地因为他的厌世心理在起作用。直至终老,他的一生很少摆脱过孤独、苦闷的情绪。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孤独的心灵历程。
诗篇中从树与树的孤独,雾的阻隔,到人与人的孤独,到贤智人在人海中的被动孤独,笔墨逐笔递进,层层推演,逐渐推广到人类这样的巨大普适的命题,将人类孤独感刻画得浓郁精炼。
人生之路,犹如雾中散步,前路不可知,与世隔绝,与人隔绝,孤独感随时而生。诗人也并没有一味消极地处理这样的情绪,更带有艺术家的鉴赏的语气,将整体感觉归为“奇妙”。正面面对,让这种感觉释放,不逃避。当然,当迷雾来袭,与人与世隔绝,我们也不妨承受孤独,面对自己的孤独,更好地调试自己的情绪,与社会握手,与人群和解,相信黑暗总会过去,灰色不会长久,爱和温暖总会在太阳升起时到来的。
这首诗浅显易懂,字里行间蕴含着浪漫之美、朴素之美和自然之美,这也是孤独的美。这首诗也深情浪漫,意境浓郁,诗意地表达了人类的孤独感,和由此引发的读者对黑暗和光明产生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这首诗值得成熟的孩子们和家长们反复读来,细细咀嚼。
阅读指南
父母读给孩子听全文,十岁+ 听
适合十五岁+孩子 读全文
这里我们留给我们的家长一个朗读的空间,给家长们读一些耳熟能详、隽永清新的经典作品。只有家长的示范作用,家长的热爱阅读,才可以引导孩子们爱上阅读。
在世界文学里,有很多宏大沉重的主题,也有很多轻盈飘逸的主题,更有一些深邃而浓郁的主题。人生本来就是丰富的,嬉笑怒骂、喜怒哀乐、呐喊、彷徨、痛苦、挣扎,都是文章,都是可以去阅读,去丰富自我的人生阅历的。
人生路上,有诗和远方,有爱与温暖,也有悲伤与愤怒,坚持与反抗,有苟且与妥协......只要我们有一颗爱书的心,爱阅读的习惯,带着书本,和诗塾一起上路,你就不孤单。
朗读者
朗诵者:叮当妈
配乐曲:In The Mists (V mlhách):IV. Presto-Andante-Tempo I-Adagio-Vivo-Andante-Tempo I-Adagio
作者/演奏者:Rudolf Firkusny
专辑:Janacek Piano Works CD2 (雅纳切克:钢琴作品集)
配乐曲选自捷克作曲家莱奥斯·亚纳切克的钢琴小品《在雾中》。作为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一位杰出的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亚纳切克在他的钢琴音乐创作中有意识地将民间的歌曲、舞曲以及器乐演奏等因素应用在其中,形成了其独特的钢琴音乐风格。他的这部由四首钢琴小品组成的钢琴集,反映了作曲家迷茫、失落的复杂心境。
其中第三首也是此配乐曲的原曲,不难听到作者的焦灼、徘徊和充满疑问的情绪,较充分地契合了诗意。
今天诗塾的献声者,是来自江苏的叮当妈。她本身是在校老师,女儿小柚子还有儿子小叮当已经在诗塾里多次献声。她的亲子朗读情绪到位,控制准确。今天的朗读嗓音温婉清冽,音色恬静疏淡,读出特别的孤独感,非常有亲切感,也富于阴柔美。她的朗读平静的语调里表达深远而浓郁的情感,音浅意远,让人充满了回味。
叮当妈一直坚持阅读,黑塞的诗歌已经连读13首。诗塾选取其中一首,本期特别推出和编辑这首黑塞的代表作,以表示对于坚持阅读的强烈支持。安静不停的阅读,不仅增进了生活的情趣,也陶冶了艺术的意趣,而家长的朗读,也为孩子做了阅读的榜样。希望我们能够多多听到家长们的声音,传达给孩子一个成人世界丰富的情感空间。
阅读,拥有沉默的力量,拥有引领灵魂起飞的力量。而诗歌也拥有绽放的力量,拥有情感温暖的力量。风过留声,雁过留影。每一缕风声,每一道雁影,都在我们心灵里留下涟漪,在我们心田里留下印记。孩子们,让我们绽放,像花儿一样;让我们放声,像鸟儿一样。给我们的世界,留下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印记。
诗歌就是上苍馈赠给我们的美好礼物。
愿诗塾能长伴你我左右,共享诗意生活。
爱之歌:黑塞|诗塾课(69)
齐齐读诗:书籍|诗塾课(101)
黑塞诗选(1):诗塾课(69)
黑塞诗选(2):诗塾课(101)
原创双语诗歌欣赏 尽在诗塾
你的诗意童年 诗塾伴你
支持原创,欢迎转载。
支持原创,欢迎转载。
并热忱欢迎大小朋友们共享音频视频,
诗塾是你读诗荐诗享受诗歌的平台。
诗*图
以上图片为国外一组雾的摄影,特此鸣谢!
小叮当亲子共读诗:奇妙的服装|露西:诗塾课(125)
小叮当亲子共读诗:妈妈是大树|巴斯通吉:诗塾课(126)
小柚子和妈妈共读:三个奇怪的词|辛波丝卡:诗塾课(129)
诗塾
给孩子们一个诗意的童年
请加微信号:诗塾 或搜索:Poemclass
我们欢迎大小朋友发送音频视频给我们编辑推送
合作/分享请联系 wwwcox@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