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录播课新战事
K12大班直播课选手开始看录播课了。
此前根据网易教育报道,字节跳动正在秘密孵化一款针对高中学段的AI互动课产品“小马AI课”,由原阿凡题名师AI课事业部负责人马逢蕾带队负责,形式为专题模块、知识点AI视频。当前高一数学科目的体验课和系统课已经正式上线并对外售卖。
据一位接近小马AI课的人士透露,在今年10月小马AI课就已经开始了公众号、家长KOL等渠道试水的工作。虽然产品并未正式对外发布,整个试水动作极为保密,但后台监测数据显示已经有诸多竞品进行了产品体验,APP端进来的用户更是几近全部来自竞品。
另据相关从业者透露,猿辅导也在孵化同类型竞争产品小猿名师互动课。
属于K12录播课的战役,要拉响哨声了?
又一个轮回,为何这次是录播课?
K12录播课,不管是系统的录制长视频课程,还是专题模块下的短视频知识点讲解,都绝对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2010年慕课之风席卷全球之时,就陆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但自2013年在线元年开启之后,不管是题库大战、拍搜大战、O2O大战,在线1对1战,在线大班课战,还是低幼AI互动课战,K12录播课从来没有一次站在风口之上。
当带着资本的焦灼目光、所谓“金灿灿”的在线大班课选手涌入,或许一切都变得不再一样。
大班课关注K12录播课意外吗?
早在几个月前、暑期刚结束之时,一位教育行业分析师就曾下过这样一个判断:“录播课赛道开始拥挤,学龄前和K12在线大班课巨头很快会转身K12录播课。”
这一结论的给出并非出于字节跳动、猿辅导等选手布局的动作本身,而是本质上在线K12大班课选手已经到了关键拐点时刻。
其一,直面效果广告转化率到达天花板、获客方式急需转变的关键拐点。
销售费用激增背后正折射出“大班课优质的成本模型被竞争摧残”的残酷现实;微信、抖音为代表的公域流量有限,僧多粥少,又使得整个行业获客成本飞涨。
关于这点,不论是暑期数十亿的投放额,还是跟谁学由盈利转亏损、一起教育科技流血上市的故事,都足以证明。
“从流量角度出发,制作录播课可以进公立校补充教学场景,更容易进校做后续动作。而公立校流量会是未来大班课选手争夺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上述分析师告诉网易教育。
其二,资本盲投押注两年后,到达需要审慎用钱的关键拐点。
一位扎根行业8年、亲历过多个教育模式的从业者直言:“大班双师直播已经没什么新的故事的可以讲了,但资本想听点不一样的东西,不然资本将离去寻找新的‘宿主’。”
而从资本的倾覆历程来看,早年资本往往关注流量、关注规模,但也在近几年越发表现出审慎的关注健康度的趋势。
如前文所言,大班课优质的成本模型正被竞争摧残瓦解,相对比,录播课相对来说确实是一种走量的低成本形式。
其三,从早期凭借新鲜模式吸引用户,到如今需要用学习效果征服用户的关键拐点。
“大班课进一步规模扩大的本质问题并没有解决,就是留存。而留存不好的核心问题就是:效果不好。”一位相关从业者直言。
事实上,在现实的授课场景中,老师相对于负责单纯传输知识点,更重要也更有价值的一份工作则是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但鉴于大班课的人数过多,而且虽然在小班服务的班型上有缩小的趋势,但主讲老师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同一时间直播学生增加也是一个正在发生的变化,这就使得大班课主讲老师无法做到第二种效果,将单纯停留在传授知识点这一环。
从结果端来看,这样的方式跟录播课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效果始终是大班课这个模式当下饱受质疑的重要一点。
关于这点,大班课选手不断去迭代技术、增加交互、更小的拆分小班服务的班型等动作,也足以证明。
但如上述从业者所言:“2016年,学而思网校引入辅导老师,用双师模式真正使得大班课这个模式跑通之后,未来这个模式的迭代动作会非常微观,很难再会有如此大的、颠覆性的迭代更新了。”
如果大班课效果命题是一个伪命题,与其孤注一掷,那很显然小马AI课这类知识点切片录播视频类产品的诞生似乎是为事件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视角。
小马AI课确实也在践行这样一个定位:“大班课价格,一对一效果”,并配以“提分大招”的宣传定位。
但,所谓的这种知识点AI课,真的会有效果吗?
K12录播课标榜“一对一”效果,可不可能?什么学段可能?
K12录播课试水的“自信”要追溯到2019年大班课之外的另外一把火:低幼AI 互动课。
除了各家“人手标配”一款低幼赛道AI互动课产品之外,猿辅导曾毫不遮掩地将单月营收破5亿元的斑马AI课作为除大班课之外的另一重要战略产品;网易有道CEO周枫更是在去年7月亲自撰文表述:“在线教育出了双师大班直播,我还看好‘内容互动’课”。
但也是在周枫的这篇撰文中,他曾直言:“学龄前儿童是互动课的主要目标群体,内容互动类产品模式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天然的吸附力,孩子能坐得住,学得进去。”
此外,从教研底层逻辑和技术交互手段来看,越低龄的学段知识体系相对越简单,逻辑链相对较短,用录播 交互的方式操作,相对也会更加简单,而随着学段增加,逻辑分叉比较多,要做交互的地方也会呈现几何倍数的增加,与效果相挂钩的难度也将指数级增加。
当然更关键的是,低幼学段的用户其实并不存在一个明显的需要用效果说话的问题。更多的父母会选择这类课程来为孩子启蒙或者仅是一种趣味陪伴。
这也是为什么,AI互动课品类在低幼学段先抢夺用户心智、打起仗来的原因。
如果遵从这个逻辑,K12录播课的仗应该先从小学打起,至少这部分的学生对应试结果的需求程度在整个K12学段中排列最低。但从已经开始上线的小马AI课来看,这场仗聚焦的是高中学段。
据2019年5月阿凡题名师AI课公布之时,官方口径中先从高中切入主要是处于以下几个考虑:
其一,高中学生情感需求没有其它学段强烈,他们自主学习与规划能力较强,因此老师情感介入较少;其二,高中生的个性化需求最强烈,他们学习的内容多、难度大且时间紧张,如何选择最高效的学习路径是他们的核心需求;其三,在课程内容方面高中考试的标准化程度高,内容匹配度更高,更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内容生产;其四,高中优质内容的稀缺性更高,学生更需要从其它渠道获取知识。
而这个项目及团队整体被字节挖过来之后,在“小马AI课”的新身份下,依旧选择从高中学段切入,大抵也是在这一想法上达成了共识。
选择高中学段初试水,真的会如料想中的那样产生效果吗?
新东方在线副总裁、东方优播CEO、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本地部总监朱宇直言,如果“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能坐住”的观点成立,大班课高中应该招得比小学好才对,然而实际反过来。
“小学生并不看重结果,效果好就可以卖出去,而高中生太需要效果来检验。”朱宇提到。
对录播课实际带来的学习效果持保留怀疑态度的远不止朱宇一人。
一位教授多年高中物理的老师坦言,高中学生对老师情感需求不强这个点从他多年教学经验来看并不是这样。
“高中的孩子因为青春期,往往从家长依赖变成老师依赖,课堂中也非常需要陪伴和心灵导师,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输出,这也是高中学段为什么名师多、小初名师少的原因。”
而效果的角度来看,多位高中学段的老师也给出了一致的判断:“高中阶段,能够自己去选择学习路径的学生太少了。大约有8成的用户你清清楚楚告诉他怎么学,他自己都执行不了,缺乏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更别提放个录播课了。”
另一资深教育行业从业者则坦言,虽然高中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强,但录播课对于学习问题的解决帮助有多大并不好说。目前录播课用于实际学习跑通的还是成人,而高中生与成年人相比,还是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K12录播课,是一个好的商业故事吗?
就像大班课在没有验证效果之前,也曾在资本的追逐下疯狂了三年之久。退一万步说,K12录播课如果受到资本强行介入助推,玩家继续发挥大班课的血拼风格,这会是一个可以长久讲述的新商业故事吗?会烧起一场新的战役吗?
如前文所提,K12录播课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模式,在过去十年间其没有占到风口上,并不仅仅是因为没有资本助推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使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这些因素在今天技术交互等手段越发成熟之后,也并没有得到本质性的解决。
其一,是完课率的问题。
2013年12月,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针对他们在Coursea上的16门课程做了课程完成率统计。这份统计显示,只有4%的人真正完成了课程学习;2015年,在Google I/O大会上,Udacity的CEO Sebastian Thrun更是表示,根据Udacity此前的经验,大多数人在MOOCs中收获并不多,MOOCs的完成率是2%。
之后,技术在逐渐成熟,交互手段在逐渐增多。
但根据2019年9月朱宇在“2019iTlC爱分析中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所言,录播与直播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共振效应,所以到场率很低,今天看和明天后天看效果一样,也可能不看了。完课率方面录播大概3%到4%,变成直播后上升到30%到40%。
很显然,时隔6年时间过去,关于完课率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解决。
其二,是可规模的商业变现能力的问题。
在2016年猿辅导的一场媒体酒会上,猿辅导创始人兼CEO李勇难得一次公开露面就曾给出一个鲜明观点:2016年才是K12领域在线教育的真正元年。
在李勇的判断中,这是因为:第一,这个时候K12有了收入;第二,不仅仅是有了规模的收入,更是形成了可规模化的在线教育模式。
毫无疑问,是否具备可规模化能力正是验证一个商业模式是否跑通的关键。
已经在在线教育行业奔跑了十年之久的K12录播课,显然直至今日都没有做到这点。纵观这个赛道的参与选手,要么转身走了To B、To G采购的道路,作为一个教学辅助的价值存在;要么,则一直在试图规模化、商业变现的路上苦苦挣扎......
据一位同样从事K12知识点录播短视频的从业者透露,家长本质上并没有办法对这种方式买单,即使你卖得再便宜。
“其本质是因为这些知识点切片视频不是一个课程,不是一个培训,不是一个课外辅导。要知道,在整个教育链条中,教育普惠和赋能教学那一块,其实它产生不了商业价值,最大的那一块其实叫培训,家长更愿意买单的也是培训。”该从业者直言,他们不仅面临严重的规模化、商业变现问题,还面临更为严重的录播课程盗版问题。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招致不来用户、没有办法实现规模化,也就意味着没有足够多的后台可供分析和利用的用户数据,而一切技术交互、人工智能手段都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撑方可以不断迭代;当然,没有规模化,也就意味着没有商业变现的能力,就不足以支撑后续技术研发的庞大开支。
总而言之,不管是完课率低,还是家长不买单,这些重重问题的核心本质依旧是这个模式的“学习效果”在过去数年间并没有得到验证。而用这个没有得到效果验证的模式去弥补大班课的“效果”短板,结论也就不言而喻。
那这个所谓的K12录播课模式就真的将没有生存空间吗?
也不尽然。
毕竟,在中国1.9亿的K12用户群体中,总有那么一批用户是这类模式的目标人群。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如果这类课程真的非常精致、内容非常硬核,或许,当个直播课或者面授课之外的教材辅助,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有趣的是,今日上午小马AI课官方微信号由“小马AI课”更名为“清北AI课”,官方简介也从昨天的“为高中生提供个性化提分的专属名师AI课程”更新为“为了更好的服务大家,统一品牌名。原【小马AI课】现更名为【清北AI课】;提供的服务也同步升级,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查看!提供个性化提分的专属名师AI课程!”
新的名称既与大班课“清北网校”进行了品牌统一,又淡化了过去几个月立项试水之时仅限定高中的色彩,这也让未来清北网校与清北AI课的联合“售卖”、清北AI课未来将贯穿K12全学段,多了一些想象空间。
但到了下午,该公众号又更名回了“小马AI课”,简介也更改为“提供个性化提分的专属名师AI课”。虽然一天经历了戏剧性的两次更改,但很明确的一点是,之前定位的“高中色彩”确实淡掉了。
或许,K12录播课到底怎么做,字节并没有想清楚,当然这背后很可能是整个行业也还没有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