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胡惟庸朋党案(下)

李善长因病辞官后,朱元璋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时间一久,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但太祖朱元璋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1377年),汪广洋重新回来和胡惟庸一起当丞相,可汪广洋仍旧随波逐流,等于是任胡惟庸继续独断专行。不久,发生了占城国进贡事件。1379年,先是占城国进贡,汪广洋和胡惟庸竟然不上报,这事被捅了出来,朱元璋大怒。两人磕头谢罪,最后将事情推到礼部身上,礼部又将事推到中书省身上。后来御史中丞涂节将胡惟庸毒死刘伯温的事捅到了朱元璋案头。朱元璋问汪广洋,汪广洋说不知道,朱元璋一听怒了,先是大斥汪广洋尸位素餐,将他贬谪到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朱元璋把朱文正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朱文正勇猛善战,随军渡江时,攻下集庆路。因屡立战功被升为枢密院同敛,朱元璋问:“想当什么官?”文正对曰:“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朱元璋听了很高兴,更加喜爱这个侄子。平定江西时,朱文正居功多。朱元璋还京后,大大地赏赐常遇春、廖永忠及诸将士金帛。朱文正有功暂未封赏,发怒,遂失常度,任部将掠夺其下妻女。按察使李饮冰上奏朱文正骄侈觖望,朱元璋遣使责骂。朱文正惧怕,李饮冰又上奏朱文正有异心。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劝阻,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他关了起来。1365年,这个战功卓著,颇具天才的将领就这么结束了他的光辉一生,最后在囚禁中死去。

这次胡惟庸勉强过关,但命运已经注定。1380年,胡惟庸家的井中突然生出了石笋,出水数尺深,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祥瑞之兆啊。《明史》中说他这时已经有了反叛之心,所以他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说这是大明的祥瑞。朱元璋便摆驾亲自前往,正行走间,路上忽然有一个人迎着皇帝的车驾直冲了过来,拦住御驾车马,由于紧张,一下子说不出话来。朱元璋见他冲撞车驾,又不说话,极为愤怒。身边的卫士见这个人敢于如此冒犯圣驾,立即冲上去打。这个拦驾的人叫云奇,是西华门内使,一个宦官。云奇被打倒在地,胳膊都快给打断了,还拼命指着胡惟庸的家。朱元璋察觉到,一定发生什么事了,云奇才敢于拼死拦驾陈诉。既然云奇在他前往胡惟庸家的路上拦驾,那么此事就可能与胡惟庸有关。西华门离胡惟庸家很近,朱元璋登上西华门城楼向胡惟庸的家眺望,只见胡惟庸家里有重重壮士,皆裹甲执兵,埋伏于屏壁间。难道是胡惟庸想要趁朱元璋临幸时造反谋逆吗?因为西华门与胡惟庸家近在咫尺,内使云奇发现了这一逆谋后,便紧急赶来向朱元璋报告。这件事情史称“云奇告变”。

朱元璋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不给胡惟庸任何申辩的机会。由此胡惟庸案爆发了,受到牵连的人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等等,这些人都被处死。涉及到的官员达到了三万人之多。成为明初一大案,列洪武四大案之首。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臣下,一定要以胡惟庸为鉴,别做出格的事。这案件始末让人不由得想起《春秋》中所记载的“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郑庄公为了国家稳定,或者说是自己的权力,先是放任弟弟段胡作非为,等到一定程度时候才将其一举拿下。

胡惟庸才干过人,单独任丞相长达多年,因此与控制欲极强的朱元璋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被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族诛。之后,朱元璋以胡惟庸案为契机,下令废除延续两千年之久的丞相制度,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朱元璋从元亡的教训中,深感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于是思谋改革国家机构,以便扩张皇权,强化专制集权。

自古以来,皇帝和宰相之间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微妙,宰相作为百官之首,他们虽然名义上是必须要听皇帝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宰相拥有很多特权,比如“封驳”就是对皇帝做出的决定宰相可以拒绝执行;比如代拟诏书,政策制定好了,皇上只要盖个章就行了。很多偷懒的皇帝,看到有人替他们把活儿都干了,高兴还来不及。可是,朱元璋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不管这些人是谁,不管他们干了什么,但凡触及到权力,他就绝不会轻易饶恕。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开始,朱元璋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和削弱中书省的权力。当年闰九月,令取消中书省的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十一年(1378年)三月,又下令地方奏事不用经过中书省,彻底切断中书省与中央六部和地方诸司的联系,使中书省变成一个空架子。不难看出,下一步便是撤销中书省了。

但毕竟宰相这个职位,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时间,根深蒂固,贸然废除恐怕要招致大臣们集体反对。所以,朱元璋就让这位管不住自己的胡惟庸,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敛财、揽权、结党营私,直到七年之后,朱元璋觉得时机成熟了,才一举将他的党羽拿下,并且顺势废除了宰相。

为了震慑反对废除宰相的人,朱元璋不惜大开杀戒,一下子杀了三万多人,总算把反对的声浪给压了下去。胡惟庸被杀,也不算太冤枉他,毕竟他做宰相的时候,品行、道德也确实不怎么样,而朱元璋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利用他,等到了七年之久,才最终行动,杀了胡惟庸,顺便废除了宰相。

(0)

相关推荐

  • 胡惟庸案[胡惟庸案]

    明初的丞相擅权不行,尸位素餐也不行,放权.抓权均无好下场.朱元璋对于相权的存在实际上已深为反感,他不能容忍相权过大,绝不希望有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权臣存在,废相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胡惟庸的独断专行,使相权 ...

  • 朱元璋查刘伯温被害案,职场中的老好人汪广洋替李善长后结局悲惨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二月,御史中丞涂节对朱元璋说:刘伯温被胡惟庸下毒害死,汪广洋应该知道详情. 朱元璋立即召来汪广洋,问他是否知道此事?而汪广洋却回答:没有此事(<明太祖实录>) ...

  • 历史故事——胡惟庸朋党案(上)

    明初有四大著名案件,也称之洪武四大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为消灭他认为对他的朝廷有威胁的人.整顿吏治.惩治贪污而策划的著名四大事件或屠杀.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 ...

  • 历史故事——胡惟庸朋党案(中)

    骄兵必败,政治场上也是同样道理,但骄纵的杨宪似乎并未感到危险的降临,此时春风得意的他的政治嗅觉已经有些迟钝了.不过,李善长先前确实得罪过杨宪,故而杨宪才更是与之针锋相对. <国初事迹>记载 ...

  • 有关明初“胡惟庸”党案帮乱被造假之因和果

    1381年江西填湖广是因为1371年对陈理他们反叛进行的"调北征南"行动中楚地(湖北湖南交界之广大地区),人员损失惨重--而于1373年楚地陈理失败后由广西顺利回到了应天府为相的周 ...

  • 朱元璋为何要编故事把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诛灭九族?

    公元1380年即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胡党.废掉有着1600年之久的丞相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大事件.设计了胡惟庸的朱元璋,本来是从"结党营私"下手,但杀了胡惟庸后,深感意犹未尽,于 ...

  • 朱元璋假借胡惟庸案,处死丞相李善长

    李善长退休后除了在家养病,还会时不时的教育下年轻后辈,教他们如何去做好一个臣子. 朱元璋内心也是非常过意不去的,毕竟是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大功臣,所以在洪武九年的时候,朱元璋把自己的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 ...

  • 失去朱元璋信任的李善长、陆仲亨等人在胡惟庸案十年后被问罪

    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初二,御史中丞涂节告发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与御史大夫陈宁等人谋反,胡惟庸案爆发. 有人揭发李善长.陆仲亨等人与此案有牵连,正月初六,群臣请诛李善长.陆仲亨等人,朱元璋 ...

  • 大明王朝之谜--胡惟庸案、蓝玉案详解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京城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案,丞相胡惟庸以谋反罪被杀,屠灭三族,前后因这一案件被株连的多达三万余人.然而仅过去十多年,胡惟庸案的一挥盎刮瓷⒕.忠患齑蟀阜⑸耍焦蘸盏拿队褚惨 ...

  • 明史 |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

    案件导读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其子朱棣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做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洪武十三年(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