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诗片的巅峰之作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众人在易水送别荆轲,他和筑高歌,明知此去刺秦断无归途,仍坚定地走向他的人生末日。
但是,一个人妄图对抗整个帝国从而改变历史走向,注定是徒劳的。荆轲刺秦失败。然而这场失败的刺杀行动却名垂青史,千百年来传颂不绝,各种载体的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1998年,一部讲述这段历史故事的史诗电影横空出世。其耗费八千万巨资,一线戏骨大咖倾情加盟,却在国内遭遇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失败。但有些电影注定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它的价值,就像公认的经典电影《大话西游》《银翼杀手》那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领会它的独特和优秀,它是《荆轲刺秦王》。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力量,陈凯歌在1993年凭借《霸王别姬》一片达到事业巅峰,该片常年稳居各类最佳国产片评选榜单,至今仍被无数观众奉为不可逾越的电影高峰。相比之下,《荆轲刺秦王》的影响力要小得多,但这并不妨碍其经过岁月洗礼愈发闪光。
第十放映室曾如此评价:《荆轲刺秦王》拥有宏大豪华的布景和大场面,但它并不浮夸,它不是华丽的空架子,它尊重历史并尝试去理解历史,也绝不缺少艺术创作上应该追求的个人情怀。芝加哥论坛报也曾力赞它为:惊世之作!无惧与黑泽明、爱森斯坦、大卫·里恩比较。
《史记》中,司马迁借尉缭之口形容秦王嬴政: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秦王这个人,高鼻子,长眼睛,胸骨突出,声音像豺般低沉,性情寡恩,有虎狼之心)。
这样的一个秦王想来也不太可能是剑眉星目的谦和俊男,而应该是阴鸷而孤傲的枭雄。于是陈凯歌找来李雪健饰演嬴政,身形并不伟岸,看上去时而天真而疯癫,却是工于心计,城府极深。
电影第一幕,是弥留之际的秦庄襄王对着嬴政的背影质问:秦王嬴政,你忘了秦国历代先君一统天下的大愿了吗?嬴政悲恸,脸部颤抖,厉声应到:嬴政,一刻也不敢忘啊!这是他作为太子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也是对父王,对太子身份的告别,从此他就只是继承宏愿,俯瞰天下的秦王。
在他迈出宫门前,宫人再次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他双手行礼,平静的脸上再无波澜,正色道:嬴政,须臾不敢忘。
嬴政在赵国出生,自幼为人质,作为不被秦孝文王重视的王孙,他在赵国的经历算不上多愉快,赵人羞辱他和他的父母,还让秦国的王族血脉做赵人的马夫。以至于他在攻下赵国后,面对质问,仍是不住的颤抖,声嘶怒吼:我是答应过你要善待百姓,但赵国不同!
当他和赵女(巩俐)在一起时,却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也只有和赵女在一起时,他的眼中才会有惆怅和温柔。在赵国时,两人是青梅竹马的好友。
下雪天,两人在草垛上嬉戏大喊大叫,即使饿着肚子也会开心地忘了回家。嬴政要回秦国了,赵女本没想过同去,但看见嬴政流泪,她心软了:哭什么,我跟你们走。
纯良大方的赵女就仿佛是嬴政性格中的最后一缕温柔,赵女对嬴政说:小时候多好呀。嬴政默然,他没说出口的是,小时候再好,谁又能再回去呢。
赵女相信秦王内心的善,也相信他会给天下百姓带来和平。她自请离宫,助秦王达成一统天下的宏愿。赵女的离开,带走了嬴政性格中的最后温柔。在最高的王座上,嬴政不得不变得更为深沉。
后来,秦国的叛将樊於期告诉赵女:自你离宫后,秦王已经性情大变。赵女将信将疑,直到最后亲眼目睹秦王的暴行,她才在万分悲痛中看清楚:权力的王座上,没人可以对抗规则,在这一点上嬴政和其他的王都一样。而她没看清楚的是:没有牺牲,也就不会有统一。没人能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六国必亡。
当燕国太子丹持剑对着嬴政咒骂:你和秦国就是破坏和平的罪人。嬴政沉着回答:曾经天下有几百个诸侯国,如今仅剩下七国,那么多国家是怎么消失的?小国要变成大国,大国想吞并小国,只要六国还在,天下就不会安宁。而即使你杀死我,也会有人来一统六国,没人能阻挡这个大势。
嬴政性格的形成和他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他自小在异国受辱,回秦国后,年幼即登上王位,但朝堂却常常由权臣吕不韦把持。《史记》记载其母赵太后淫不止,吕不韦常与其私通。而后吕不韦担心嬴政报复,想要从这种不当关系中脱身,于是又将“大阴”男宠嫪毐献与太后,而太后“绝爱之”。
片中,在嬴政继位后,吕不韦(陈凯歌)来拜见赵太后。短短几句话将场上势力点明,家长里短里尽是暗潮汹涌。
吕不韦:“七年前自嫪毐(王志文)进宫,老臣就再也没有见过母后。如今,他做了长信侯了。”当年,吕不韦要断绝和太后的私情,将嫪毐送进宫供太后享乐。太后和嫪毐形同夫妻,而嫪毐于此间享尽荣华,收揽门徒无数。
赵太后:“这不怪他,他原是你的门客。不是你送他进宫来服侍我,他哪儿有今天哪?虽说是封了侯,可人还是你的人。不过他,我倒是喜欢他。”太后说着,一边用手拈起了嫪毐肩头的头发丝。太后意思很明确:没有你吕不韦,何来的嫪毐。
而倚仗赵太后的嫪毐权倾一时,当然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的一切荣华皆系于太后。在两者对话时,他含笑伏地,显得极为恭敬,道:只知有母后,不知有天下。
在嬴政面前,嫪毐唯唯诺诺。他在高架的木板上,假装恐高,言语无状,丑态百出。而当嬴政离开,他则迅速稳步走过,眼神坚毅,再不见怯懦模样。嬴政在一统天下前,务必会与这两人展开残酷斗争,而在这个过程中,嬴政也要承受难以言状的痛楚,直到成为一个冰冷的历史符号。
朝堂之外的荆轲(张丰毅)则不同。他第一次出场时,为了救下一名因饥饿而行窃的小孩,甘愿承受胯下之辱。谁也想不到他曾经是一名技艺高超的赏金杀手。
那一次,他受人之托,杀死了铁匠一家,最后他发现阁楼上还有人:那是铁匠家的盲女儿(周迅)。盲女请求荆轲把她也杀了,因为没了家人,她只能毫无尊严乞食度日。
盲女说:每天太阳还没出来,就听见我娘磨豆。太阳出来了,就听见父亲和叔父打铁。太阳落山了,我哥就牵牛回来,拍手唱歌,摘一朵花给我。而如果明天我就听不见这些声音,我活着为什么?
盲女自尽,临死前她请求荆轲将腹中剑取出来,她想用手中藏着的另一把剑刺死仇人,但没有成功。盲女死了。鲁迅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盲女的毁灭彻底改变了荆轲,他痛恨自己造成了这一场悲剧,他忏悔自己杀戮无辜。他放去了刺客的身份,流浪街头,也拒绝了燕丹刺秦的托付,因为他不想再杀人。
在街头救下荆轲的赵女没有评说这段故事,她只是告诉他要好好活着,比如把旧房子拆了,然后造一间新的。赵女没有遵照燕丹的要求鼓动荆轲刺秦,但荆轲最终还是去了,他告诉赵女:新房子建好了。
荆轲此去是为救下狱的赵女,也是为了赎自己的杀戮之罪,当然更是为天下苍生。一个人对抗整个帝国,可能吗?荆轲当然也知道不可能,但秦王无道多屠戮,即使不能刺杀成功,他也愿意拼上性命一搏,让秦王明白他曾经为天下苍生的承诺。他将在历史的舞台上和秦王展开对决。
秦宫内,被秦王击杀的荆轲倚柱而笑。他殉道了。而面对离去的赵女,沧桑的秦王也不再挽留,叹道:秦王嬴政,你忘了一统天下的大愿了吗?
本片中,导演尝试在尊重历史人物的前提下理解历史。一个个历史人物在演员的精彩演绎下显得有血有肉。虽也有艺术加工,但难得的是做到了逻辑自洽,且本片并非历史科教片,戏剧化改编也无可厚非。
比起《无极》《夜宴》等形式大于内容的“空洞”大片,《荆轲刺秦王》在场面和美术上可圈可点的同时,更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成功地在电影中注入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和反思。
总体来说,本片中秦王和荆轲的对抗可以看做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轨迹的对抗,一个是逐渐失去本我,成就权力巅峰。一个则是不断寻得自我,并为之殉道。两者没有对错,重要的是你认定了哪一种或者说你可以选择的是哪一种。而在这个过程中匆匆而过的,就是六国归秦的大历史。
----
原创:一半是冰(感谢)
编辑校正:慢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