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黄宾虹的写实本领,国画家中几百年来无人可比
傅雷先生对黄宾虹的研究很深。他在《中国画创作放谈》一文中,就黄宾虹与齐白石说过一段话:“以我数十年看画的水平来说,近代各家除白石、宾虹二公外,余者皆欺世盗名;而白石尚嫌读书太少,接触传统不够(他只崇拜到金冬心为止)。宾虹则是广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历代各家之精华之大成,而构成自己面目。尤可贵者,他对以前的大师都只传其神而不袭其貌。他能用一种全新的笔法给你荆浩、关仝、范宽的精神气概,或者是子久、云林、山樵的意境。他的写实本领(指旅行时画稿),不用说国画家中几百年来无人可比,即赫赫有名的国内几位洋画家也难于比肩。他的概括与综合的智力极强。所以他一生的画目也最多,而成功也最晚。六十左右的作品尚未成熟,直至七十、八十、九十,方始登峰造极。
我认为在综合前人方面,石涛以后,宾翁一人而已。”这是傅雷先生对黄宾虹的评价,是他那个时代的一种观点。我想傅雷先生如果活到现在,可能也不会改变这一观点。因为傅雷说他讲这话是有依据的。他讲他收藏黄宾虹的“特精品”有50多件,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对于傅雷先生的话,我个人是赞同的。
黄宾虹先生在画史、画论、古文字、金石、诗词等诸方面的成就是令人仰慕的。他在国画上的成就,我认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根据傅雷的评价,我认为黄宾虹的艺术成就所给予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启示,中国画的创新,应立足传统、继承传统,在传统中求创新。黄宾虹的艺术成就告诉我们、特别是中国画创作的同仁们,中国画的创新,必须沿着我们民族的血脉往前走。虽然越走越艰难,可是越走前景越广阔、越光明、越高深。黄宾虹的一生,可以说是以画为落,以画为起。他一生足不停游,手不停挥,目不停视,心不停思。他真正是从渐进到顿悟,然后进入化境。他在渐进的过程中,各方面的学识太丰厚了!这种丰厚的学养恰恰是他进入化境的积淀。没有丰厚的积淀,他那种高深的境界是无法达到的。
第二点启示是,中国书画同源。黄宾虹早年跟一位姓倪的前辈画师学习。他在笔记中写道:“作画当如作字法,笔笔宜分明,方不致为画匠也。”这种观点影响了他的一生,让他受用不尽。他强调中国画法源于书法,欲明画法,先明书法。黄宾虹的画中笔笔是书法。我看现在的有些中国画,包括这次到北京看的优秀作品展,我看有些不像中国画了,因为从中看不到书法。中国画的核心是用笔。有些人书法还可以,可是到画里就脱离了书法。书法的起承转合、轻重缓急在他的画里一点没有了。我认为中国画家必须研究书法,对书法的真、草、隶、篆都要研究。不然的话,你的画的内涵从何而来?我曾跟市里一位领导讲为什么我喜欢用毛笔,因为毛笔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道家讲以柔克刚。毛笔多么柔软啊,可是能写出犹如钢丝的线条来。 毛笔可不要把它看得太简单,毛笔里面内涵丰富,是中国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关键问题是怎么用。我有一首打油诗:“正草隶篆八法通,方知书画本来同。千笔万笔如画竹,笔笔皆在法度中。”一点一画都要体现书法的法度。离开了法度,就没有内涵,就不耐人寻味。
第三点启示是,艺术始于写真、终于传神。黄宾虹所画的山水,与我们现代人所画的山水没多大区别。江山千古如一,画面时代无穷。无穷在哪?无穷在性灵修养上。一位无情操、无个性的画家,不可能画出传神的作品。性灵由何而来?靠读书养气。多闻道,以启发性灵;多行路,以开拓胸襟。黄宾虹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此。他一生以此为宗,一生都是这样走的。一个画家的书卷气怎么来的?不是你在画上题款题出来的,而是通过你的书法点线,包括皴擦点染,处处皆是文气的体现。一个人要有自身的修养,首先要修炼自己。不修炼自己,你的画面就会很苍白。苍白在哪里?苍白在没有内涵,你传达的笔情墨韵就没有书卷气。现在人们讲女性深度美容靠读书。一个画家要画好画,更要靠读书。要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诸子百家的书要好好读一读,那里面蕴含无穷啊!黄宾虹的作品可谓是随意挥洒,信手而至,不宗一家而自熔诸家于一炉;水到渠成,无复痕迹;不求新奇而自然新奇,不求独创而自然独创。所以讲黄宾虹是继往开来而雄视古今、气象万千的大家。(文/著名画家 林存安)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