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用笔与章法

广告

小学诗词格律读本

作者:周建忠,徐乃为,王业强 编著

当当
广告

初中诗词格律读本

作者:周建忠 等编著

当当
词与诗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即在于词大多数是要分段的。片与片之间的
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的休止而不是全曲的终了,在文字上,也就必须做到若断若续。
以双调的词为例,上一片的最后一韵是一次意思的完结,叫做'前结'。也叫'过拍'。下片的结尾叫做'后结',也叫'歇拍',煞尾。下一段的开头起到一个承前接后的作用,俗称为'过片'。
词的章法要紧处就在起、上结、过片、煞尾这四个地方。
一、词的几种起法:
词的起法要能切定题旨,笼罩全篇大意。1、问句起:凡用问句起者,多在一问一答中表明了题旨。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林逋《点绛唇;草》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张先《一丛花令》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黄庭坚《清平乐》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周邦彦《夜飞鹊;别情》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辛弃疾《水龙吟》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
2、对仗起:对仗起,一种是点明时、地、人物。另一种则是即情、景之细节片段特加渲染。至于既非问句,又非对仗的起句,除了点明时地人、渲染细节或拈出景、物而外,亦有直接点明题旨的。后者,以诗为词者最喜用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欧阳修《踏莎行》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周邦彦《少年游》 修竹凝妆,垂杨系马,凭阑浅画成图。——吴文英《高阳台》 词是一种叙事文体,其叙事是片断的、细节的、跳跃的、留白的、诗意的、自叙的,同小说等叙事文体不同,词的叙事要含蓄、典雅、文人化得多。(上说参见张海鸥先生《论词的叙事性》一文)词既是叙事文体,自免不了需要时、地、人物等叙事要素。
3、点明时、地、人物即情、景之细节片段特加渲染: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张先《天仙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张耒《风流子》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晏几道《阮郎归》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张舜民《浪淘沙》 玉栏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李廌《虞美人》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谢逸《江城子》 睡起流莺语。——叶梦得《贺新郎》 人绕湘皋月坠时。——姜夔《小重山;赋潭州红梅》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姜夔《念奴娇》4、点明题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贺铸《六州歌头》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 梦绕神州路。——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吴文英《浣溪沙》 前结是第一段意思的完结,然而在全篇来说,却只是一次短暂的停顿。
前人认为须'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古今词论》引张砥中语)总之是字面断,而意脉不断。要做到字面断而意脉不断,往往就得与后结有一呼应。北宋名家,往往是前结以淡语收浓情,后结径直写情,戛然而止。兹举名作二首: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周邦彦《渡江云》 另一种结法,是以敲问作结,所谓敲问,就是不下断语,仅作疑问,而答案如何,尽在不言之中。如: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陌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张先《一丛花令》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如果前后结都是同样的笔法,后结一定要比前结更深一层,更具有馀不尽的兴味。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横塘路》
二、词的几种结法:
1、情结,直接写情,此种须有真性情,最难。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柳》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周邦彦《风流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这种结法,正如况周颐所说,'此等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蕙风词话》卷二) 但大多数时候,后结是用写景或引事作结,要含有馀不尽之意。以景结情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2、引事作结: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苏轼《青玉案;和贺方回。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贺铸《六州歌头》 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朱敦儒《水龙吟》 后结有时也采取祈愿告语的形式,这种写法往往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乐》
3、实景结句法
景结的好处是委婉,作者不直言自己全词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只用一个纯景的句子,让读者去想象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卜算子 子平席上赋(宋·董颖)
春浅借和风,吹绿庭皋树。依约屏间出紫云,入阁风流处。
便做铁心肠,也为梅花语。欲去东君更挽留,巧栈烟霞路。
巧栈烟霞路——这个是怎么结的?也是实景作结。
4、虚景结句法
卜算子 复自和赋第四首 其五(宋·向子諲)押梗韵
千古一灵根,本妙元明静。道个如如已是差,莫认风番影。
枯木夜堂深,默坐时观省。月落乌鸡出户飞,万里关河冷。
万里关河冷——作者静夜坐在堂屋里,想像万里外凄冷的关河。这是想象中远方的景,即彼处的景,也是虚景。
三、词的过片写法:词的过片处多是自叙(也包括叙写时事),而高明之士,则发起别意,或深说一层,或运空灵之笔。1、自叙者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叙写时事,实为作者情感之寄托,故亦为自叙之一种。如: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相见欢》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张孝祥《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2、发起别意,而深说一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渐新痕悬柳,澹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漫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王沂孙《眉妩;新月》 而运空灵之笔者最是高明,兹举名作二首:齐天乐 姜夔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舆。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这首词,上片极力铺陈蟋蟀之声,着力刻画凄寂的心情,过片用'西窗又吹暗雨',情景交融,打成一片,把意境转入到更为凄凉的境界。这样,就不但呼应了前文的'夜凉独自甚情绪',更呼应了下文的'别有伤心无数'、' 一声声更苦'。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此词乍看过去,只是寻常伤春之感,但词人在过片处着一句'当年燕子知何处',暗用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之意,便知词人实有沧桑易代之际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韦曲是唐代长安的名胜之地,斜川是陶潜为斜川之会,以示不忘东晋的地方,二地皆有恫怀故国之意。如果没有这三句,词的通篇也只是伤春之意,有了这三句,那些伤春的句子,也就更加沉哀动人。
(0)

相关推荐

  • 宋词第12讲

    词的章法之三"结法" 对联.律诗.绝句.填词.辞赋.元曲六个班级不间断招生进行时,有语音讲授.有免费点评,稳打稳扎,循序渐进 第十二讲 词的章法之三"结法"·& ...

  • 词的用笔与章法(1)

    词的用笔与章法(1) 词是一种最适宜表达芬芳绵缈之思的文体.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又说"诗之境阔,词之境长".词的转折.腾挪远比诗复杂. 词要写得像词, ...

  • 词的用笔与章法(2)

    五.翻转   翻转是两意分成正副,前一意与后一意相反相成.一种情况是前一意是副,后一意是正,如: 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谢薖<鹊桥仙> 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

  • 再谈词的用笔与章法

    [词的用笔与章法] 词是一种最适宜表达芬芳绵缈之思的文体.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又说"诗之境阔,词之境长".词的转折.腾挪远比诗复杂. 词要写得像词,有 ...

  • 书法被诗名所掩的贺知章,微醺时所作《孝经》,用笔放逸章法井然

    导语:作为诗人的贺知章,家喻户晓,然其书法亦独具特色.长期以来,其书名被诗名所掩,鲜有人知他与怀素.张旭并称"唐草三杰",他们是盛中唐时期最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的杰出的书家. 对 ...

  • 「诗词格律与写作」 词的句法与章法(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必删 词的句法 词的句法与近体诗句法相同,唯一字豆为近体诗所无,所以他表现的句法特殊. 在词里,副词有时候可以提到句子的前面,运用这种一字豆的方式.如: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 ...

  • 孙稼阜丨草书的用笔及章法

    草书的笔法最为丰富,虽点画万千变化,终不离擒纵转折.擒谓收得住,纵谓放得开,转折谓行笔之圆方.而这些都源于提按,即提得笔起,按得笔下.但用笔要自由,还须深刻理解"提按之间"四字.所 ...

  • 草书用笔、章法10大秘诀

     草书用笔 1.露起露收:草书的起笔和收笔一般是露锋,但是要切记虚出浮滑.露起露收能使笔势相连,笔画间要有呼应且要紧密.   2.直中有曲:草书要讲究曲线变化,随意跌宕起伏,腾挪使直中有曲,但切忌一味 ...

  • 草书用笔和章法

    L0000H2020-01-26 22:15:25 草书用笔 1.露起露收: 草书的起笔和收笔一般是露锋,但是要切记虚出浮滑.露起露收能使笔势相连,笔画间要有呼应且要紧密. 2.直中有曲: 草书要讲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