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龙50年沉浮录:未来何去何从?

“亚洲四小龙”(The Four Asian Dragons)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词,他是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期间,亚洲的西太平洋地区发展比较快的四个经济体(由北向南依次为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

亚洲四小龙,都位于“儒家文化圈”当中,有很多和儒家思想类似的东西,比如勤劳节俭,务实肯干,重视教育等。

我们知道,儒家文化还是一种讲究服从和讲究秩序的文化,所以这些地区的社会普遍比较稳定,没有出现过较大的社会动荡,这就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吸引外资的进驻。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亚洲四小龙一直是以农业和小型轻工业作为主导的.在1970到1990年代,借助一些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加上本土优质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施行一种出口导向型战略.

把发展经济的重点放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吸引了大批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使得本地区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腾飞,最终成为继日本之后的发达地区。

本文按照“亚洲四小龙”由北向南的顺序,分别对以上四个国家和地区近50年的发展状况做一个立体临摹,并对他们未来发展情况从做一点纯个人的概括和排名。

励精图治的韩国

韩国历史上曾是我国的藩属国之一,在上世纪50年代还是一个穷国,经历了二战和朝鲜战争以后,韩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基础几乎是零,40%以上的人口处于失业状态。

韩国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很强的国家,他能一跃成为发达国家,都离不开韩国人这种坚忍不拔的气质和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韩国人奋发图强,一举进入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另外,韩国经济的腾飞也得利于良好的外部经济条件。

美国一直比较重视与韩国的关系(目的在于使韩国成为自己在亚洲的战略合作伙伴),很多科技成果都转让给了韩国,这些东西为韩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电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著名的三星品牌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展壮大的。

60年代后期,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创建了大量国有企业,并造就了现代,三星、LG等世界著名跨国集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又通过加大发展IT产业,使韩国成为科技上的强国。

目前,韩国的钢铁生产世界第六。汽车生产世界第五,纺织业世界第四,轮胎制造业世界第三,造船业居世界第二。18年韩国GDP总额世界排名达到了第12位,人均收入超过3万美元。不过,由于其国土面积太小,始终有发展上的瓶颈制约。

韩国领土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跟我国的江苏省差不多大,2018年江苏省GDP已达到1.37万亿美元了,相信达到甚至超越韩国的时间为期不远。

韩国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人口又过于集中。和美国的关系扑朔迷离,韩国的产业和中国重叠的部分越来越大,和体量巨大的中国的竞争也会也会越来越激烈,从长远来看都有很大的弊端,个人很不看好。

个人预测,韩国在未来亚洲四小龙的发展过程中会不如新加坡和中国香港。

日薄西山的中国台湾

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和以下措施的施行是有很大关系的。

进行土地方面的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经济独立并有余力受教育。而土地方面的改革,也成为台湾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发展的基础。

在1968年,当时整体经济还很落后的情况下,政府决定将国民义务教育延长到9年,当时全世界实施九年以上义务教育的国家不到十个,所以遭到一部分人反对,政府力排众议,推行此政策,高达80%的台湾人民因此受益,为台湾未来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从大陆带来的家底儿和美国的一部分援助给台湾工业化带来了一笔不小的启动资金。七十年代,台湾推动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钢铁造船等工业的发展。大兴土木的结果是使失业率下降,而且培养了很多应用型和管理型的人才。内需拉动国内外的大量投资,也为台湾工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改革的深入和管制的放松,加上制度和人力的加持,使得台湾经济开始腾飞,贸易开始由逆差变为顺差,财政赤字也得以消除。一大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开始走向国际舞台。著名的比如新竹的玻璃产业和王永庆的台塑集团。

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回归,有代表性的比如日后成为台积电董事长的张忠谋。80年代后期,台湾开始进军芯片制造业。长达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台湾本土的芯片制造企业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以台积电(TSMC)为代表的台湾企业成为全球IT制造的龙头。

张忠谋

台湾曾经是亚洲四小龙里面表现最为优异的经济体,但如今,台湾却失去了昔日的活力,经济持续衰退,曾经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台湾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5894亿美元,在亚洲四小龙里面GDP增长率是最低的。

产业升级可能是台湾必须要走的路,然而大环境却是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西方国家制造业开始回流。严重缺少资金支持,市场又狭小,这更不利于台湾这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一些不确定的关系问题也导致台商的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

还有安全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产业萎缩问题等等各种问题在考验着台湾。

拨云见日的中国香港

解放战争末期,大陆的很多资本和技术人员怕战乱没有选择去台湾,而是选择进入了背靠大陆的香港。

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大陆和西方国家相互封锁,没有直接的贸易往来,但是大陆和西方都和香港保持了密切的贸易往来,这也使得香港的中转贸易繁荣了三四十年。 同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与新加坡,两者有很多的相似性。

比如都被英国殖民统治过,历史背景和人口结构也比较相近,经济活动也是以转口贸易为主,因此两者经常被用来比较。然而,作为曾经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香港,如今的发展情势却不容乐观,和新加坡比起来,各种数据都明显处于下风。

香港18年生产总值为3630亿美元,位居亚洲四小龙第三位。18年香港GDP为2.4万亿元。同年深圳市的GDP总量为2.42万亿元。香港被深圳正式赶超。如果按省份排名,香港GDP总量排名全国第18位,在陕西和江西之间。

个人预测,中国香港在亚洲四小龙的未来发展中会成为仅次于新加坡的水平。毕竟是中国的马甲,靠着转口贸易还是可以的。有内陆的大力支持,也不会让香港太衰退的。

所以他应该比新加坡略差,但会比韩国和台湾好。人口也有内陆人支援,基本不存在老龄化问题。

得天独厚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是十分优越的。他的北边与马来西亚为邻,中间隔着一个柔佛海峡;南边与印度尼西亚为邻,中间隔着一个新加波海峡。同时,它紧邻的马六甲海峡,连接着印度洋太平洋这两大洋。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新加坡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中转区和不可或缺的运输中心。许多国家的贸易都会经过新加坡,或者由新加坡代为转运,慢慢地这就成为新加坡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加坡领土面积是700方公里多一点,基本只相当于我国的一个三峡水库的表面积。虽然新加坡的国土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他们国家极重视人才的培养。

除了对国内教育的重视和以外,新加坡还面向全球高薪聘请各类精英人才。这种开放的眼光和格局,让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迅速成为四小龙之一,因为他们的经济发展中,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作为原动力。

由于对外贸的依存度过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经济出现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新加坡政府及时改变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外部经济联系等方面做出很多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如今,新加坡经济稳健增长。

马六甲海峡

新加坡的GDP总量为亚洲四小龙的末位,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均GDP(18年新加坡人均GDP为6.4万美元,)是亚洲四小龙里面最高的

个人预测,新加坡在亚洲四小龙的未来发展中必属于领跑者。原因在新加坡的政局稳定,主体民族有大陆作为补充,人口劳动力不成问题,地处东南亚,体量最小,外交相对独立,可以背靠东盟做东南亚的金融中心,各方面最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