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根在大冶

我们的根在大冶

陈靖海

微信版第476期

咸同兵燹以后,湖北大冶一带先后有陈、李、黄、卫、罗、刘等姓氏的先祖陆续迁移到郎溪湖滨沿湖一带居住、生活、繁衍生息至今。我的太祖也就是从那时起,随着大批的移民一道从湖北大冶迁移至此,到我这一辈已有七代、一百五十多年了。

现在我们湖滨村80%的人口都是大冶移民的后代,从古到今,始终和家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往来不断,很多姓氏前往家乡寻根问祖。早在四十多年前,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我就前往故乡寻根,受到了大冶长辈们的热情接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对家族和故乡的了解逐渐增多。近年来家族几次续修家谱,我们族人全部参与,所以说:我们的根在大冶。

时光流逝,乡音不改

一百五十多年来,我们始终是乡音不改,平时讲一口纯正的家乡话,一代接一代地往下传承。小孩从咿呀学语开始教给他的就是家乡话;孩子上小学,特别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有的老师上课也只会说家乡的方言,因为在那里有的老人连普通话也听不懂,更不会说。外出办事或是上街说的也是我们的方言,外人很难听懂,有时甚至会闹出很多笑话。一次,一位大爷上街去买洗菜用的篮子,他一连问了几家店铺,老板都说没有,实际上篮子就挂在墙上,但他不懂我们的方言,只好说没有,因为这位大爷要买“米箩子”,而当地把洗米用的叫“淘米篮子”,后来这位大爷在一家店铺里自己去拿下来,才买到“米箩子”。这个笑话在我们这里还在流传。

2015年,家乡大冶市政协许多退休的老同志来我们湖滨村探亲,旅游访问,下车时,我们迎上去用一口纯正的家乡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时,他们都感到惊讶和稀奇:惊讶的是离开家乡一百几十年了,怎么还能讲出这么标准的家乡话;稀奇的是他们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

不但是我们的乡音至今不改,而且有相当的本地人也跟我们讲起了湖北话,因为在我们湖滨村,大冶的移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随着时光的流逝,普通话的推广,现在说家乡话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我们的第三代,几乎不会讲了,所以我很担心,将来家乡话能不能继续传承下去,这是个大问题。故此,我建议大冶市政协,能否把我们的家乡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使我们的家乡话有传承人、有继承人,使它永远能传下来,得以保留。

移居异地,民俗不变

虽然我们远离故乡一百多年了,但是家乡的许多民俗习惯在我们这里仍然没有变,仍然保留至今。

特别是在老年人当中,每年到了腊月,各家各户都在热热闹闹的开始忙年,村里的年轻人忙着训练舞龙灯、踩旱船,玩狮子。另外像一些传统美食,如:打糍粑,做印子粑(就是先用木板做个模具,在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花纹、寿字、福字等,把磨好的米粉做成团放在上面用力一压,倒扣下来,就成了一个漂亮的印子粑粑了。等冷却后,用缸放水泡着慢慢食用)、摊豆折(就是用米和各种杂豆,用水浸泡几天,然后用石磨磨成浆,在锅里一张一张摊好,冷却后切成条状,晒干后即可食用)。据说豆折是我们大冶的一道特色美食,现在很受游客的欢迎。

到了腊月二十三,各家要掸扬尘、送灶神,二十四过小年。正月里,晚辈要给长辈拜年,进门要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长辈磕头,这时候主人赶忙下厨房,切几块腊肉,捞几个印子粑,抓几把豆折,煮上一碗香喷喷的“点心”招待亲朋好友。

沿湖而居,捕鱼为生

故乡大冶有一湖泊名“大冶湖”,我们的先祖大部分就居住在湖边,以捕鱼为生,故而我们的先祖迁移到郎溪后,也是沿着湖边居住,仍然以捕鱼为业。

在当时,捕鱼人的艰辛可想而知。捕鱼工具落后,小木船、风浪大,特别夏天经常有大风暴,每到有风暴时,湖岸上都站满了男女老少,都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平安回来,过去就发生过几起淹死人的悲惨事件。但是为了生存,他们还是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一代一代地生活下来。当时,我们这里流传着一首顺口溜:“好女不嫁新沟嘴,吃冷饭,喝冷水,晚上还要捂焐冷腿。”(湖滨村以前的老地名叫新沟嘴)可见打渔人生活的艰辛。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现在捕鱼人的条件大大改善了,小木船改成了铁制的机动船,速度快,抗风能力强,鱼网也是尼龙材料,很结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尽快让渔民富起来,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在我们南漪湖放养大批鱼苗,而且实行了“禁鱼期”,每年四月一日开始至九月一日开捕。到目前为止,我们湖滨村的渔民都富裕起来了,他们靠捕鱼盖起了两层小洋楼,生活富足,幸福满满。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一百多年来,我们在江南生活了几代人,但我们的思乡之情却总是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来,家乡和我们的联系日益紧密。2014年,《今日大冶》报社派记者来我们湖滨采访,了解大冶后代的生活状况,之后陆续有大冶市人大、政协机关部分退休同志来郎溪访问、旅游,大冶《半边天》旅行社也组织部分市民前来寻亲、探访。我们也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大冶人来我们湖滨走亲戚,寻找亲人,使我们之间的亲情更浓,友情更深。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ID:xclswh999

制作:童达清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散文】陶建军《最美天籁是乡音》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陶建军 [作者简介]陶建军,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麻城市木子店镇熊家垸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在驻村工作中,注重通讯 ...

  • 散文:难忘那乡音乡情

    冬歌文苑 难忘那乡音乡情 当别人问我是哪块的,我会自豪地说,扬州的,因为扬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再往下问,我会说是扬州最北面一个县的.二妹子的故乡,<柳堡的故事>的发生地"宝应&q ...

  • 学生优秀作文(一九四)乡音(《全国优秀作文选》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乡音 周涵瑀 距离我远离故乡,到广东来学已有一旬,除了想念故乡的人.故乡的景,最思念的不过是故乡的声音. 故乡的声音是嘈嘈杂杂的,而当我来到异地后,才发 ...

  • 黄石傅氏|江西修水傅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傅朝根带队到湖北黄石大冶市走访联谊

    原题:黄石傅氏统谱编修简报(六) 林州傅氏公众平台2017年3月20日黄石电(傅廷华)2017年3月18日,虽然春暖花开,却细雨绵绵,带着一丝凉意,湖北黄石大冶市灵乡镇谈桥村的傅氏宗亲却迎来了与江西省 ...

  • 乡音依旧

    今年很巧,我在学校里遇到了老乡,是真真和我来自一个地方的,吸着秸秆味的雾霾,操着相似的口音,对俗语的理解习惯相似的唐山人. 上高中时,家里人和我说,在学校和同学聊天时,要讲普通话,要发音纯正,不要被环 ...

  • 交易高手的一根均线系统! (完整版)

    在和一些交易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很多并没有实质性的系统技术,很多人也并没有因为通过学习而走上稳定盈利之路.有些人坚持了很久最终却放弃了:有些人不做交易了,还会闲聊找回当初的交易回忆:有些人在成功的 ...

  • 刮几根手指,一次搞定十几种病,太实用了!

    人的手指有好几条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密切相关.如果经常刮一刮手指,可帮助我们远离多种病痛,而且方法很简单一看就会! 1.刮大拇指--可调理心慌胸闷.消化不良 大拇指对应人体肺经,肺主纳 ...

  • 1根莴笋,3个鸡蛋,不用炒,简单一做开胃下饭,上桌就抢光

    今天要用莴笋搭配鸡蛋跟大家分享一道特别简单,特别美味,特别好吃的凉拌菜,凉拌莴笋蛋皮.这道凉拌莴笋蛋皮做出来之后口感非常清脆,而且鸡蛋皮很入味,绝对非常开胃,非常下饭.这道凉拌莴笋鸡蛋皮的制作方法特别 ...

  • 1根山药,2个鸡蛋,教你简单一做,3分钟出锅,太好吃了

    现在正值冬天,是山药大量上市的季节.山药的价格并不算很贵,但是它的营养价值却非常高,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性价比的食材.在咱们平常生活中,一般是用山药炒肉或者是用山药煲汤.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山药不一样的做 ...

  • 中风急救——真庆幸我在学中医,一根缝衣针救回了父亲

    正值隆冬寒风凛冽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病也迎来了井喷高发期,痛惜一位朋友的父亲年纪轻轻就突发脑溢血,落下半身不遂肢体不灵便,若是平时大家都能学习点中医急救常识,发作时处理得当,或可免半身不遂偏瘫的苦痛.文 ...

  • 关于菜根谭的名句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 <菜根谭·概论>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菜根谭·概论> 人情 ...

  • “高压”“扦插”都不用,这样繁殖葡萄,20天出根发芽随时可移栽

    “高压”“扦插”都不用,这样繁殖葡萄,20天出根发芽随时可移栽

  • 民间治咳嗽的52个偏方咳嗽断根方

    治咳嗽的偏方: 1.杏仁生姜饮 [组成]杏仁.生姜.紫苏.红糖各10克. [做法]将杏仁和紫苏共捣成泥状;生姜洗净,切片,同杏仁.紫苏泥共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滤去渣滓后,加入红糖,待其溶化即. [用 ...

  • 骨科精读 | 打不好椎弓根螺钉?你需要的答案在这!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症成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于我们脊柱外科医生而言,如何增加骨质疏松患者椎弓根螺钉稳定性.降低术后内固定失败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不同骨质量的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