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哨·柳编帽
柳条哨·柳编帽
文 / 刘利军
随着气温的升高,春天的气息已显得越来越浓。空中已有了飞行的鸟儿,地上也多了从冬眠苏醒来的小虫,路旁的柳树绿意尽显,柳枝上的芽孢已经很鼓了,等不了多久,嫩黄的小芽就要长出来了,再不久,细长的柳叶就会随风摇摆了。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树是我对春归的最好记忆,而贺知章的这首《咏柳》则是对柳树最好的咏叹。
记得小时候,也是在这样和风扶柳摇曳多姿的春天里,柳条随风拂动。一群打猪草的孩子在地里寻觅着自己的“猎物”,七嘴八舌地讲着自己的见闻,时间不长,篮子满了,袋子鼓了,家长布置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他们可没有要回家的意思,回家早了不行,家长还会分配别的任务,哪里有在野外玩耍惬意!这时的伙伴们就会站起来玩一会儿,在玩的过程中,眼睛也没闲着,看哪里可以找到点乐趣。
此时的柳树,随风飘舞,会格外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放好竹篮和编织袋,拿起镰刀,顺手从身旁的柳树上砍下几根柳枝,将柳条很整齐地截成五六公分长的几段,然后将短柳枝拿在手里,两手向相反的方向拧,就听“啪”的一声,树皮就会和里面的木质部分离。再将树皮剥开个小口,用牙咬住木质部一端使劲一扽,细白的水灵灵的木质部就单独地被咬在牙齿上,手里只剩下树皮空管了。再将空管一端最外层的绿皮轻轻削掉,稍稍用力将圆口按压成扁圆形,含在嘴里用唾液稍微一润,用力一吹,就会发出“呜呜”的声响,一只柳哨就做成了。
当时的小伙伴个个都是制作柳哨的高手,制作的柳哨粗细长短不一,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时而两人比一下谁的哨音好听,时而多个伙伴在一起齐吹,尖利的声音悦耳,浑厚的声音动听,更有那高水平的伙伴,还能用如此简单的“乐器”吹出一些高难度的曲子。童年的欢乐,在小伙伴们的脸上尽情展示了出来。
柳条除了拿来制作柳哨之外,还常用来编制柳条帽。这当然也是用新鲜的带着柳叶的柳条编制。先选一条较粗的柳条,缠绕一圈,柳条帽的大小就定下来了。再拿些较细的柳条,一根根往刚才定好的柳圈上绕。一般是一根别着一根,这样编出来的柳条帽结实好看。与制作柳哨相比,这多少有点技术含量,所以也会更有成就感。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春雨虽不像夏雨来得急来得烈,却也会在你不经意间,淅淅沥沥下了起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孩子们战争题材的影片看得比较多,所以那时的小伙伴们,只要一放学,在这淅沥的春雨中,哨声一响,时间不长,附近的几十个孩子就能凑到一块,吹着柳哨,戴着柳帽,像解放军战士一样,有时躲在屋角处,有时藏在柴草里,玩起抓特务的游戏来;有时也会站成整齐的队伍,在乡间的小胡同里疯跑。任脚下的湿地,湿透了布鞋,任空中飘着的细雨,淋透了衣服。玩到高兴时,到了饭点,任凭家长怎么样喊破喉咙地叫唤,照样雷打不动地在外面疯玩,柳帽上的雨水滴滴落下,头发都打成了绺,浑身泥泞不堪。为此,屁股上不知挨了家长多少次巴掌。物质的贫乏并没有让那时的孩子们觉得日子多么难过,精神的富有却让童年的玩伴们就这样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又是一年春来到。气温又回升,春光又旖旎,心中便有了一股难言的萌动。对!到户外走走,到野外踏青去!带着妻儿,走向原野,走向广阔的大自然中,去拥抱春天,拥抱自然。也像当年一样,折上几支柳条,教孩子拧几个柳梢,编几顶柳帽,给孩子讲一讲过去的童年趣事……
作者:刘利军,滨州市沾化区黄升中学教师,热爱文学,喜欢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