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宿菜,家乡情
黄宿菜,家乡情
文 / 刘颖
春深风起花乱,
水浅莺飞草长。
天气乍暖却还凉。
街头过潮女,
路边开丁香。
满城纷纷杨絮,
一岸青青柳行。
小荷乍露在池塘。
残花阶下落,
平人世间忙。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黄河三角洲。春天一到,田野里生长多种野菜,大姑娘小媳妇迫不及待到地里挖野菜。三月初,荠菜先冒出头来。吃荠菜时,若再添几根韭菜,多放五花肉馅,包的饺子别有风味。这时候,艾蒿也返青了,叶片外包裹着白色的密密的短绒,茸茸的一副可爱的样子。清明前的艾蒿,有清肝火明目的药效。洗净了裹上面粉或玉米面,上屉蒸熟,拌了蒜泥,浇上炸香的花椒油,美美地当饭吃,微苦中带着缕缕清香。
那次,我跟同事去挖艾蒿还闹了笑话。同事错把没有绒的蓬蒿当艾蒿挖回去,做好了仍苦涩难以下咽。老公拒绝吃,同事就教育他,良药苦口,这点苦你都吃不了,还怎么给孩子做榜样?同事老公再见到我劝我,以后别叫我媳妇去挖野菜了,那哪叫吃饭?简直是服刑!问明缘由后,笑得我肚子疼。
家乡春天的地里还长曲曲菜和苦苦菜,但生长最多的是黄宿菜。当地史料记载,黄宿菜又叫黄茎菜,盐碱地多生,叶、种子均可食,种子名叫“多打”。相传,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夜宿菜地而得名。针叶型,味鲜微咸,常呈蓬状,一丛丛一簇簇。渤海海边盐卤之地,大部分植物都无法生存,唯有黄宿菜在那里孤傲地坚守着。若稍肥沃些的土地,雨水充足,她给点阳光就灿烂,长得没谁没谁的了。
春夏之交是采食黄宿菜的大好时机。采之嫩叶,用开水焯过,蒜泥凉拌,味道之鲜美堪称一绝。用黄宿菜包包子、包饺子,多放五花肉做馅,其鲜香回味悠长。也有与虾皮、鸡蛋一起包素馅的,同样鲜美。许多阿姨还在春天把黄宿菜焯了水冷冻起来,冬天调剂个口味,深受食客欢迎。
黄宿菜其实营养成分很高,每100克幼苗中含胡萝卜素1.75毫克、维生素B10.1毫克、维生素B2 0.1毫克、维生素C78毫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钾、钙、镁等,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刺激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可预防直肠癌、糖尿病、胆结石、痔疮等疾病。黄宿菜呈弱碱性,胃酸过多,烧心者吃会很舒服。
说起黄宿菜的功劳可不小。听家里老人讲,六零年闹饥荒时,内陆许多家套了地排车,结伴去一百多里外的海边割黄宿菜。回来后将其置于空场,晒干后轻轻敲打,小小的籽粒便飞蝗般蹦出来,这可能是自然界最小的一种籽粒了。撮一撮放于掌心,只是一个个棕褐色的小圆点。将黄宿菜籽拢来,簸去土和草屑,碾成面做成发糕,海边人叫“黄宿板”,掺入高粱米蒸做干饭,则为“蛤蟆吞蜜”,有独特的浓香。那时,很多人家都是靠添点黄宿菜饭接济,挨活到来年新粮下来。
如今海边有的饭店常年有黄宿菜水饺,少数高档饭店把黄宿菜当做野菜类菜蔬卖,配以紫色洋葱丝、胡萝卜丝点缀,色泽艳丽,口感鲜香,当然价格也不菲了。
当年因为贫穷挨饿吃野菜充饥,现在因绿色环保品尝野菜打牙祭。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快节奏的生活,把人情都冲淡了。只有黄宿菜,一如既往地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不惧盐碱贫瘠,不怕海风呼啸,毅然伸展腰肢,展现出独特的美。
作者:刘颖,胜利油田退休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