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临死说出拯救蜀汉的唯一办法,姜维却没听,蜀汉因此灭亡
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姜维时说: 原文┃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至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译文┃姜维粗略具备文武才能,有志于立功名,却穷兵黩武,对形式不能完全准确的判断,最终导致身亡。《老子》中有句话说:“治大国者犹烹小鲜。”更何况区区小国,怎么可以屡屡扰动其民呢? 陈寿这句评价,将重点完全落在姜维亡国上面了。他认为姜维之身死,是自己穷兵黩武造成的。我们首先看看,姜维到底有没有穷兵黩武。
大图模式第一次北伐 姜维第一次与魏国大规模作战,在曹魏正始元年(240)。 正始元年,蜀将姜维出陇西。郭淮遂进军,追至强中,姜维退。——《郭淮传》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陈寿作志时,通常会在每个人自己的传记里,稍微美化这个人。同一件事,放在别人的传记里,尤其是敌对人物的传记里,又会稍微贬损一下。这里也是如此。姜维第一次与魏军大战的对手是郭淮,按陈寿记载,好像是因为郭淮进军,所以姜维退军,实际情况未必如此。姜维撤退,有很多理由,比如粮草不济,比如后方出了问题,等等,却未必是因为郭淮。 第二次北伐 姜维第二次北伐,在蜀汉延熙十年(247)。 姜维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姜维传》 郭淮策姜维必来攻夏侯霸,遂入沨中,转南迎夏侯霸。姜维果攻为翅,会郭淮军适至,姜维遁退。——《郭淮传》 同样一件事,在姜维传里,只是客观叙述,姜维在洮西和夏侯霸打了一仗。到了郭淮传,就成了这样:郭淮料到了姜维的进军策略,提前布置,姜维果然如郭淮所料般进军,然而郭淮此时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姜维就逃跑了(遁走)。差别就是这么大。因此,我们只能知道,蜀汉延熙十年,姜维和郭淮、夏侯霸在洮西相遇,但有没有交战,战斗胜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大图模式第三次北伐 姜维第三次北伐,在蜀汉延熙十二年(249)。 十二年,假姜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 同样,没有具体内容,只四个字:不克而还。连交战对手也没有记载。然而,这一次北伐后,蜀汉丞相费祎不行了。费祎在临死前,曾亲口对姜维说出拯救蜀汉的唯一办法。当时费祎说: 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袭击徼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大意是说:我们远远不如诸葛丞相;丞相尚且不能北定中原,何况我们呢!且不如保卫国家,治理百姓,守护社稷,等待一位强人出现,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妄图在一战之间决定成败。如果没有成功,后悔可就晚了。
大图模式费祎的意思归结起来,就是守。然而姜维却没有听进费祎的话。费祎在延熙十六年(253)去世前,一直在限制姜维用兵: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制裁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可想而知,姜维前三次北伐,每次手里只有不到一万人,怎么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延熙十六年,费祎死后,姜维控制了兵权,就立即(费祎春天死,姜维夏天就倾巢出动)北伐。 第四次北伐 十六年春,费祎卒。夏,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姜维粮尽军还。 姜维这次出军,声势浩大,但雨点小,几乎没捞着便宜,而且似乎没有与魏军主将交战。很可能是姜维粮草太少,力求速战,但志大才疏,不但没有进展,还被牵制,所以撤退。这一战,就可以看出姜维有穷兵黩武的倾向了。他在大举北伐前,连粮草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妥当,还认为自己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达成目标,这就是自负了。穷兵黩武往往和自负相联系。自负者,不客观准确地评估自己的实力,而是无端夸大自己的水平,贬损对手的水平,最后只能自食其果。
大图模式第五次北伐 明年(延熙十七年-254),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姜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 这可能是姜维历次北伐中最痛快的一次了。他连战连捷,并开拓了蜀汉的疆土。 第六次北伐 十八年(255),姜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夏侯霸和曹爽关系好,因担心被司马懿诛杀而叛逃蜀国)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与洮西,王经众死者数万人。王经退保狄道城,姜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姜维却住钟题。 这一次北伐,承接上一次的有利局势,成为姜维九次北伐中的代表作。但关于这次北伐的记载,却没有下文了,姜维开拓了领土,守卫了领土,然而之后的事,完全没有记载了。 第七次北伐 十九年春(256),姜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会上邽,胡济失誓不至,故姜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 这次北伐记载,就不是陈寿能偏袒的了,因为姜维的确是打了场大败仗,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姜维没有很好地估计胡济的情况。这恐怕也是陈寿在评价姜维时说他“明断不周”的原因之一。
大图模式第八次北伐 二十年(257),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分关中兵东下。姜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姜维方到,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皆军于长城。姜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姜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景耀元年(258),姜维闻诸葛诞破败,乃还成都。 姜维这一次北伐,时机不可谓不好,因为他选择在曹魏大将诸葛诞反叛时进军。但魏国邓艾等将,坚守不出,姜维也没有办法,最终只有退军。 第九次北伐 景耀五年(262),姜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往沓中。 这是蜀汉灭亡前,姜维最后一次北伐。这一次,他败给了邓艾。他败军后第二年(263),蜀汉就灭亡了。 因此,可以说蜀汉的灭亡步伐和姜维北伐的情况高度合拍,如果姜维听从费祎的建议,不穷兵黩武,而是守国,那么蜀汉可能不至于这么早就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