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新登系列】冯贤林的启示(6)

6月,奉新那边托人带信来,说发现地里长出几个大包包,F先生就便过去看了一下,果然是竹荪蛋,这家伙,因为覆土厚了,那地方又荫蔽,只长出了二三十个,但个个都是巨无霸。

又过了些天,估计该开伞了,F和我再赴西塔。这一次我们第一次看到由自己搞出的竹荪,这是一个直径超过10cm的菌蛋所长出来的。

那天真的好巧,我们一到,冯贤林就说,估计那个最大的家伙要开了,现在有点高。因为夜了,又远,我们决定第二天再去看。哪里知道,第二天我们还在吃早餐,冯贤林大呼小叫跑来说,不好了不好了,断了,断了!F问气喘吁吁的冯贤林什么断了,冯贤林说他去看那竹荪,发现已经长出来快一尺高,黑乎乎的头太沉,整个竹荪菌柄支持不了,断在那里了。

没办法,我们只能把那竹荪连托一起弄回来,好家伙,一称,足重两斤六两,那托就重达一斤四两。我们用根竹棍插到竹荪菌柄里,在木盆里放上热水,把竹荪剥掉菌盖(这家伙差不多一两重)放在盆里,然后用竹篓罩住,薄膜一蒙,然后大家围坐在那里,看着菌裙慢慢撒开。不到一个小时,我平生所见最大的美丽的长裙竹荪幸福的绽放在眼前,如果那是一条布裙,相信足可给三岁的女孩穿了。粗大的菌柄直径估计有6-7cm,裙子网孔超过1cm,那种华丽而亭亭玉立的姿态,让在场所有的人惊呆了。

一群人围住盆子看竹荪撒裙,当然不会默默无语。罗主席问我这可以烘干出多少干品,我说一两多点,冯贤林便在旁边咋舌:那不是差不多100块?这算盘他打得好快,算一算估一估,那地里的二三十个蛋就是两斤,一千六啊。就那十几个平方米,能出这么多产值,想到原来也并没有花什么功夫,冯贤林不禁叹气,要是真的5亩都这么出,就是按十平方米出一斤计算,那也是26万多,或者那2亩不废掉,就是10万多。大家听冯贤林这么一算,都颇有后悔的味道,但谁都不好意思明说,因为这种打自己耳光的事情实在也难以启齿。

为了西塔这次推广活动,几乎前前后后花费了1000多元,只是差旅费和出差补助,还不包括菌种,要知道当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我们单位拿这笔钱也不容易。冯贤林轻轻问我,要是他买菌种要多少钱?我告诉他,按照市场行情,用掉的菌种得一万多元,按4元一瓶计算的,而做这些菌种的原种80余瓶,要近千元。因为当时很难找到供应批量竹荪菌种的地方,这个价格还是有价无市的。冯贤林脸上的笑容凝住了,看得出,他可以猜到没有下一次的支持了,而让他完全自己做,也不敢!

次日,我们是真的告别西塔了。有关那些竹荪的最后归宿,我们也不知道,按常理,应该是乡里拿去孝敬了县里,当然乡里也会品尝一下的。我个人对此已经毫无兴趣,唯一遗憾是那时候自己没有相机,没有把这个我亲自下的大蛋的光辉形象保存下来。

过了一两年以后,宜丰的黄岗山和铜鼓等地就引进了棘托竹荪,其时价格还是相当高的,然后就一路直跌到几十元一斤的价格了。竹荪生产于是跌入低谷,然后,低价维持了很长时间,随着方法技术的进步,产量继续提高,而价格即使不变,也利益逐渐上升,而因为长期的低价导致市场的扩张非常平稳,现在竹荪价格也稳中有升,波动已经不大了。不过这些产品,和织金竹荪网友的产品是不在同一个档次上的,和我多年前搞的长裙竹荪也不是一个档次,以今天的物价,这种高级品的价格即使卖800元一斤也不算贵了,因为礼品装棘托竹荪也卖到300多元了。

题目取名叫启示,下面我来谈谈启示。

启示一,做食用菌这一行,政府行不通,公家行不通。

这个论断的来由是,我看到太多的有权不负责和负责没有权。在西塔的遭遇,责任不在冯贤林,也不在我们,而是在于这个体制下的无奈。

启示二,要做好食用菌的栽培,文化知识很重要,这里说的文化知识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常识。

说服冯贤林的过程里,我分明看见缺乏常识的判断方式在民间的流行和泛滥,这种泛滥在论坛里也不少看见。常识的养成,既不靠学校也不靠师傅,靠自己的脑袋勤于观察思考,这话虽然和张老师(不记得是哪一位,有可能是张小奇)的结论一样,却真的不是抄袭来的。

启示三,没兴趣别入行。

冯贤林其实在这一次整个的推广过程里,是一点没落下,却不敢动手,即使买种,即使请我们去协助,即使什么活都请人,按照他自己算的产出,即使跌到500元一斤,那也是相当暴利的,因为在那里,原料不要钱,土地约等于不要钱,但他没兴趣。他每次的进入,无论成败都是被动的。

启示四,无论是坐在办公室的我或整天忙碌的77,你们千万记着带徒弟也好,搞培训也好,不是自己非常执着要干的,别理他,没有执着和兴趣,干这行不可能成功,这行没有侥幸的机会。

启示五,做政府项目,千万不要执着什么成功,你自己的利益保障有了,尽力而为就可以,不要殚心竭智的干,那费力不讨好,惹自己不开心。

最后一个启示是一个小故事:今年夏天,宜春学院熊筱娟教授(是我的乡姐)介绍一个学生来我这里学习,那孩子被我拒绝了,拒绝的时候,我给了她一些忠告,因为这句忠告,这个女孩特意到我单位找我,她说它的本意是来谢谢我的忠告,同时要问我一个问题。她是一个“大学生村官”,整天想着要做点什么,觉得这样才对得起村里的乡亲。我回答她的是:你先了解乡亲们需要什么,钞票这种需求除外,不必要想什么招数让村民接受,而是要解决村民的实际需求,那怕你只能做一件,比什么都好,否则,村民不会接受。这个孩子非常高兴,说她终于明白了!

而这个孩子都明白的事情,我们的政府和官员似乎并不明白,现在食用菌方面的补贴,都是给了那些不缺钞票却无节制的需要钞票的,而不是把补贴的钞票,转变成为业者的实际需要。所以这最后一个启示,要送给管理着我们这个行业的官员和机构的。

(全文完)

这个系列结束,下一个正文系列就可以开讲,那是全新的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