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云诗集之十五:年来空自忧天下
本篇为光绪元年(1875.2.6-1876.1.25)条目下诸诗。
设帐东高里郝氏家塾
东高村树接西高,栗里柴桑拟阴陶。
三径落花眠绿绮,一庭芳草映青袍。
愧辜霖雨斯民望,敢冀风雨不世遭。
南面书城聊坐拥,英才乐育亦称豪。
避暑安山寺
万山围一寺,老树绿参天。
蜗篆香坛字,龙喷石窦泉。
薜云扪洞口,花雨洒峰巅。
静契尘襟豁,新晴噪晚蝉。
安山寺前旧有银杏两株,今存其一,径数十围,盖千百年物也。山有通尘世小径,暑月行人多憩此焉
溜雨参天结净因,浓荫覆遍往来人。
山门细证前生果,金色牟尼是化身。
罗汉洞在安山寺东南,悬崖壁立,下临千仞。一洞向西,中有石龙,干润可占阴晴;一洞南向,上有丹篆约五六十字,人无识者。二洞均深不可测
幽闭探岩洞,仙人有旧居。
苍生灵系望,丹篆久留书。
底蕴谁深测,崇高自太虚。
归途云出送,龙气一长嘘。
鲍村西古墓
翁仲土埋石马倾,巍然高冢尚佳城。
生存死葬何荣显,那料如今失姓名。
鲁舒河西有荒冢,相传白侍郎墓,人代殊无可考
遗迹流传半渺茫,无凭邑乘补残亡。
即今通济河东畔,荒冢谁知白侍郎。
能山有杜中宪辂读书洞
洞门虚敞面晴岚,坐读曾闻杜质菴。
山色依然人已邈,云封苔磴更谁探。
居龙山
陆海有龙居,南山势宛如。
津泉喷伯仲,邻舍带孙徐。
气自腾天上,神常欲雨余。
为霖方用汝,灵雾起门闾。
商寨山
青嶂头翘两,丹崖面削三。
俗名呼老寨,佳境曳晴岚。
避寇怜余烬,屯兵恨少潭。
山灵应抱愧,未足障东南。
哭次子阿端
晶莹豆落已无痂,一病何名竟无瘥。
剩得慈亲双眼泪,天公转恨现昙花。
注:阿端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秋,不足一岁而夭折。
荣州夫子捐馆[1],年八十有五。自道光乙未(1835)同门下士王青木[2]登科后,嗣举者唯一宋先生源心[3]。王罣误[4]削籍,宋早亡,夫子殁而邑遂无孝廉[5]。予作挽联云:“人无愧科名四十年,斯文未丧;天不遗耆老二三子,吾道益孤”,盖纪实云
星陨魁垣暗避光,失声相响哭门墙。
品题岂借科名重,文采常留翰墨香。
陶铸群才归大冶,仪型百世冠同乡。
辞灵入揖心丧切,端木[6]三年愿筑场。
注:[1]荣州夫子:指刘甲橪,字荣州,南玉沟人,道光乙未科举人,生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卒于光绪元年(1875)。捐馆:去世。[2]王青木:指王绍棈,字青木,号树人,柘沟人,道光乙未举人。[3]宋源心,字智泉,道光庚子(1840)恩科举人,拣选知县,改授济宁学正,历署金乡、郓城县教谕,载县志乡宦志,生于嘉庆二年(1797),卒于同治六年(1867)。[4]罣(guà)误:因过失或牵连而受到处分。[5]孝廉:举人的雅称。[6]端木:孔子弟子端木赐,在孔子死后为其守墓六年。
恩科乡试报罢归里
几度青云送往还,龙门烧尾总缘悭。
年来空自忧天下,雨遍崇朝愧泰山。
注:[1]崇朝:整个早晨,比喻时间极短。
隐居杂咏
年来生计未全无,薄有田园在北隅。
秋雨初晴忙不了,雇人叶打淡巴菰。
注:[1]淡巴菰:烟草。
大田多稼卜丰登,却喜吾农料事能。
择种预防风折损,高粱多种被头僧。
小院三弓屋数椽,墙根隙地半花田。
宜男益母科名外,异品添栽转少年。
野人庐畔杂花多,一种花名懒老婆。
未必此花真正懒,天天日晡报无讹。
注:[1]晡(bū):申时,即下午三点到五点。
咏菊
阅尽群芳百万丛,嫣红姹紫媚春风。
贞柯莫遽将花笑,开到黄花便不同。
注:[1]贞柯:坚挺耐寒的枝柯,亦喻有坚贞节操的人。
枝枝叶叶影重重,旭照东篱玉露浓。
白帝似嫌花事缓,特传霜讯逼秋容。
注:[1]白帝:司秋之神。
陶潜旧隐近浔江,荒径归来兴未降。
松畔犹存三两种,替人写照品无双。
木落天寒雁度时,牵箩为菊补疏篱。
山家别自饶清赏,富贵丛中总未知。
送酒何人著白衣,篱边一醉卧斜晖。
餐英稳作延龄计,无复省垣梦紫薇。
梁园秋老畦花舒,诸色纷纷画不如。
好共幽人评仔细,金风玉露晓寒初。
深黄瓣瓣似金凃,金锁金铃一任呼。
借问姚家花富贵,傲霜能比此花无。
注:[1]姚家花富贵:指姚黄,牡丹四大名品之一,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此花光彩照人,婷婷玉立,古人以“花王”誉之。
霜痕不辨竹篱西,香粉一团放未齐。
拟取西施好颜色,淡妆偕隐浣纱溪。
艳于红药乱翻阶,老圃蒸霞惬醉怀。
插得满头归去路,有人错认紫金钗。
施朱施粉任君猜,闲色曾经绕径栽。
风雨重阳佳节近,四围如锦一时开。
菊畦秋老比阳春,香国群英漫等伦。
松柏无花梅无叶,应推淡友是完人。
枝叶扶疏蕊缤纷,曲篱根畔锁秋云。
耐寒旁衬依依竹,可肯风标让此君。
数枝筛地动无痕,秋夜如离倩女魂。
难解是空还是色,月明疏影照篱根。
新月庭前露满团,秋容老圃傲霜寒。
何人真可黄花比,晚节军中有一韩。
注:[1]晚节军中有一韩:指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仁宗时与范仲淹掌军陕西、防御西夏,因冒进遭遇惨败,致使几万宋军战死沙场,韩琦痛定思痛,仔细研究对西夏的方略,后来与范仲淹再赴西陲,改攻为守、建立卫所,终迫使西夏和谈,而使西陲无忧,边境安居,而此时韩琦已是两鬓斑白。
一年花事已阑珊,独殿群芳慰醉颜。
留得乾坤中正色,幽人高咏隐东山。
张松嵋同年归自甘肃问讯
上考曾分县令班,送君西出玉门关。
归来为问前途事,头痛可经大小山。
代人寄塞外军
乌鲁木齐战未归,乡音渺渺雁鸿稀。
遥知日暮登葱岭,目断千山屋里衣。
归来
致身君不受,挟车且还山。
风经松迎语,霜篱菊慰颜。
古今三箧韫,天地一竿闲。
愧看云归岫,为霖遍海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