咵一咵武汉的洪山菜薹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湖北金牌导游
李 宁
专业接待入境华语团,政府商务接待团,武汉评选四星级导游,深受游客喜爱。
一到冬天,我们武汉人的餐桌上是少不了一道洪山菜薹的,可以是清炒的,可以是酸辣的,也可以是伴着腊肉炒。在寒冷的冬天,这道武汉特有的青菜紫干婷婷,茎肥叶嫩,清甜美味,爽口解腻,营养价值极高,似乎让身体也不那么冷了。
今天,我们就来咵一咵这武汉的洪山菜薹。洪山菜薹一般是以武汉大洪山的宝通禅寺一带的最为上乘。菜薹本名芸薹菜,俗称紫菘、菜心等,红色者称为红菜薹或紫菜薹,洪山菜薹即属此类。早在三国时期,《名医别录》中就有芸薹“乃人间所噉菜”的记载,所以洪山菜薹历来是湖北向皇帝进贡的贡品,被封为“金殿玉菜”。清代汉阳的诗人徐鹄庭在《汉口竹枝词》中写道:“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薹香。”可见菜薹是与鳊鱼齐名的美味!
人们爱吃洪山菜薹,对有关洪山菜薹的故事、趣闻传播也多。
关于洪山菜薹的来历,在《武汉通览》一书中记载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相传在1700多年前,洪山脚下的小村庄里有位叫做玉叶的姑娘,年方十八,相貌娟秀,心灵手巧。邻村有位叫做田勇的小伙子,勤劳朴实,热心助人。两人互相倾慕,早已相爱。阳春三月,他们到风景秀丽的洪山游玩,被人称“恶太岁”的杨熊撞见。杨熊见玉叶十分漂亮,派家兵将她抢走。田勇奋力拼打,将玉叶救出,拉着她就往山下跑。杨熊见玉叶跑了,恼羞成怒,叫家兵将两人乱箭射死。顿时,田勇和玉叶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杨熊见真出了人命,策马逃跑,突然,一阵雷电,将杨熊一伙全炸死在了山腰。事后,当地百姓将田勇和玉叶埋在死难的地方。到第二年秋天,当地遇上了大虫灾,庄稼颗粒无收,乡亲们将坟堆周围的紫红菜的薹茎采来食用,觉得甜脆清香,且越采越多。乡亲们依赖它渡过了荒年。秋后,家家户户采集了菜籽,便种植在了自己家的菜园里了,长成菜薹后挑到城里去卖。城里人吃到这种稀有的菜,赞不绝口,红菜薹的名声越来越大,种的人也越来越多。
后来,到了唐代,据传,尉迟敬德出任襄州都督时,路过江夏县,也就是今天的武昌。郢州刺史忙令家人预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宴为尉迟敬德接风。席间,尉迟敬德对满桌的山珍海味不怎么感兴趣,而最后上桌的一道紫色菜肴却使他食欲大增。他一边吃一边称赞道:“好菜!好菜!色香味皆美,脆嫩可口。”尉迟敬德从未见此菜肴,不知其名。郢州刺史告诉他:这道乃是楚天名菜“芸薹”,与武昌鱼齐名;若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临行时,尉迟敬德要了一筐子,准备带在路上享用;同时,嘱咐郢州差役,请他每年都给他送去一筐芸薹。三年过去了,尉迟敬德在家中苦等芸薹未到,心情十分急躁,特派人到江夏询问。差役回报说,洪山出了“井蛛湖怪”,芸薹都被妖怪吃了。尉迟敬德不信,便亲自带领一班人马,来到洪山,果然看见一大片芸薹全都有叶无薹。当年弥勒寺,也就是现在宝通禅寺的主持见尉迟敬德到来,忙率全寺僧人出门迎接,并对尉迟敬德说:“要惩治这些害人的妖怪不难,只要在洪山南麓、敝寺的西面建一座七层八面的宝塔即可。”尉迟敬德一听此言后急忙进京见驾,请皇帝赐金建塔。唐太宗李世民当即下旨,拨皇银万两,命尉迟敬德立刻建塔。结果,宝塔建成了,妖怪镇住了,而尉迟敬德因积劳成疾,还没有来得及吃上新长起来的芸薹就不幸谢世了。从此,由于宝塔的神威,弥勒寺钟声波及之处,长满了茂盛的芸薹菜。其中以宝塔投影之地的“学垄田”生长的薹菜味道最佳,这也是“塔影钟声映紫菘”的由来。
历代的达官权贵、文人雅士也常慕名而奔武昌,以能吃到洪山菜薹为幸。据说,当年北宋美食家苏东坡为吃到洪山菜薹,曾三次到武昌,前两次均因故未得其味,每次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直到第三次,苏东坡携小妹游黄鹤楼 ,渴望一尝洪山菜薹,可是时值寒冬,因冰冻而推迟了抽薹,苏东坡兄妹二人就特意滞留武昌,终于如愿以偿,大饱口福才惬意而去。
洪山菜薹知多少
为什么只有武汉才有洪山菜薹呢?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气候、土壤,独特的栽种方式才能造就这远近闻名的名菜。离开了这种特殊的天时地利人和,就不成“洪山菜薹”了。民国年间的《再续汉口丛谈》中记载了晚清的一件趣事就印证了这点。“光绪初,合肥李勤恪翰章督湖广,酷嗜此品,觅种于其乡,则远不及。或曰“土性有宜”。勤恪乃扶洪山土,船载以归。于是楚人谣曰:制军刮胡北地皮去也。”另《沙湖志》记载后续:“仍不得法”。
虽然现在洪山菜薹已走入寻常百姓家了,但您要品尝到这佳肴,还请秋冬时节来武汉走上一遭才行啊!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