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清广西按察使张国樑
文/彭辉
昔时在留村张家堡东南有一座墓冢,人称“张将军坟”。但张将军是何许人也?又是哪朝哪代的将军?却鲜为人知。听说村民张师傅家中有一块刻字的捶揹石。深秋雨日,我偕同张继周、康志德二位老师前去留村探访。
雨中轻轻叩开张师傅家的大红铁门,女主人听说来意后,极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后院去看。搬开柴火枝,露出一方青石,女主人端来一盆清水刷了石头,才显露出斑驳的字迹。青石右首竖刻:“故按察司照厅显斋张公暨配田石两淑人合葬墓志铭。”照厅即“廉访照厅”,是按察使的尊称,淑人是按察使妻子的封号,由此可知,张公是个三品官。
正说话间,男主人张师傅骑着摩托车回来了。我问这石头是从哪里弄来的?张师傅说:“这是我伯从我先人张将军墓里搬回来的,当时字迹很清楚。一直放在后院当捶布石,后来风吹日晒的,就成了现在这样子了。”
墓志云:“故任广西按察司照厅公,姓张讳国樑,显斋其表字也,居频阳邑流曲镇之东北留村北。其先家乘不需殚述,至公曾祖讳世忠、祖讳天文,虽未登仕籍,然皆以农事起家。及公父荀公,惠心计善贸易,母索氏、任氏,克勤女红,业愈昌愈炽。”这段话的意思是:已故原任广西按察司按察使张国樑,字显斋,世居富平县流曲镇东北留村(今忠惠村张家组)。曾祖李实忠、祖父李天文,皆以农耕起家。父张荀善经商,母索氏、继母任氏擅长纺织,家道日渐丰厚。
张荀有四个儿子,次子张国樑,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2)四月初四,孝友性成,少有大志,不肖务农经商,喜好习武,稍长即入县学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乡试末获科第,后投笔从戎,以生员授宁夏别驾,即刺史护卫,小吏,无品级。刺史大人出巡时,护卫另乘驿车随行,故称“别驾”。任满授宜焟驲驿宰,从九品官,赴任修缮房舍、节简驿夫车马,驿站面貌为之改观。公务之余又拜师东城子,时而抄写经文,时而歌《皇华》。皇华是《诗·小雅》中的名篇,《序》谓:“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后人因之引申为赞颂奉命出使者的典故。
张国樑任宰期间,凡驿站兵丁及过往使者,无不夸赞其勤劳。明崇祯末年,授河南汤阴县尉,正九品官武官,主管一县社会治安及辑盗巡捕事宜。到职不足三月,明朝亡国,张国樑隐居山林研修道教。皇清平定汤阴,张国樑复出,任福建清源(今仙游县)县尉。时值新朝初创,盗贼横发,百姓深受其害。他上任后,整饬治安,缉捕贼酋,严明执法,盗贼惊恐,境内肃然。是岁又逢歉收,人心浮动,他多方调护,流民赖之以安。他又奏请县令赈济仓粮,救贫困孤老妇孺于大饥之中。
顺治中擢升为浙江宁波府照磨,负责粮草转运事宜。当是时,南方尚未平定,战事频起,粮饷转输任务十分繁重。先前职事者,或因途中遭乱匪哄抢,或因不能按时转输,多被追责罢免。张国樑奉命,不畏艰险,“由一而十,十而复一,无不克保转输。”多次受到知府大人褒奖。朝廷考核外官时,张国樑因办事敏练,转粮运饷无差错,而名列前矛。此后屡次升官,履任即政绩卓著,“群贤交颂,公望愈隆。”
顺治末官至广西按察使司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执掌刑名按劾,官阶正三品,位列“三司”,通称臬台,隶属于总督、巡抚。张臬台职佐督宪,谨慎统事,勤政无私,堪称典范。在任三载,政务十分繁忙。后奉诏巡按燕台道,长年奔走于穷山僻壤,日久积劳成疾,遂乞休回籍颐养。张臬台元配田氏、继配石氏,皆赠淑人,侧室李氏,无封号。田淑人生子张弘勋,康熙己酉科武进士;石淑人生子张尔勋,庠生。孙男五:张之环、张之玠、张之瑓、张之璘、张之玙。
世赞张将军,居家克孝,事君尧忠,为官勤政,听讼明断,清廉稳德,堪称名宦。清康熙二年(1663)十二月二十五日,原任广西按察司按察使张国樑卒于家中,享年六十四岁,暂厝卜葬。九年后,即清康熙康熙十一年(1672)十一月,张弘勋、张尔勋葬父于留村东南隅吉壤,计有坟地八分五厘二毫,冢前立石三通,人称其墓“三通碑”。后毁于“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