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 渴不饮水喻 猴子迁怒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收录于话题#《百喻经》故事37个
《百喻经》 渴不饮水喻
《百喻经》
渴不饮水喻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因为愚痴而没有智慧。某一天他感到口干舌燥,非常迫切的需要水来止渴。当他看到远处热气蒸腾,就认为那是水,一路追逐狂奔到印度河。可是到了河边,这个人就一直望着河水,却不喝。旁人感到奇怪,就问他:“你因为口渴所以一路追逐找水,可如今到了河边为什么不喝呢?”愚人回答:“如果我能把水全部喝完,那我一定会去喝。可是这里的水这么多,我一定无法饮用完,所以不喝了。”愚人的这番言论,引得旁人哄堂大笑。
愚人就好像外道一般,固执自己的谬论,认为自己对于佛的戒律无法遵守,于是就完全不接受,从而导致和得道无缘,在生死之中继续流转无穷。就好像这个愚人一样,见到水却不喝,而被大家嘲笑。
愚者固步自封,智者善于变通。那些个人观点、个人成见深的人对修行都不利,意味着拒绝自身的完善和成长。真正的智者,心态反而开放平和,永远不固执己见,永远不以自己的成见和标准来判断世界,因此有真正的智慧。
《百喻经》原文
原文: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旁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寓意
做事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噎废食。有些人自以为要求取无上佛道,对于戒律却不愿认真持守,也不想改正自己的“小问题”;有些人以为佛教戎律太严格,经藏太浩瀚,一时不能全部接受,就索性舍弃不受,因此未能亲近三宝,始终没有得道的希望,很可笑也很可惜!所谓佛法如大海,鱼龙蛟虻,随其量而饮用,无不饱满;如人学佛,随其根器而修学多少,无不获利。
学贵于行,
行得一分受一分益
高始于下,
每进一步皆不虚行
BAI YU JING GU SHI
百喻经故事
第八十三喻
猴子迁怒
【经文】
昔有一猕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
释义
从前有一只猕猴,被大人打了一顿,它不能把大人怎么样,就迁怒到小孩的身上。
寓意
一切法都在新陈代谢的生灭迁流中,过去的已经灭了,相继后生的不就是前者,人们往往搞不清楚,妄执错认,犹如这个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