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 | 你喝下去的水不仅解渴,还是人体的“清洁工”和“快递员”
炎热的夏季,水是清凉解渴的饮料。在饮水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水是如何流经五脏六腑,在完成与人体的亲密接触之后又潇洒地离开?
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人体体重三分之二。水分子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在人体中“游来游去”。不过,水也不是毫无规律地到处乱窜,如同江河湖海中的水是随着地势从高处流向低处,人体中的水顺应“压力”这个物理变量在不同部位辗转。
我们喝进去的水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穿过胃肠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水分子们在血管中流动,成为血浆的主要成分。在流过某一处组织的时候,它会顺着“有效滤过压”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此时成为组织液的一部分。组织液就像茫茫大海浸泡着数不清的细胞,构成内脏器官、肌肉及皮肤的细胞,从组织液中汲取着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组织液可以说是人体细胞的培养液,是维持细胞正常活性的重要因素。当细胞缺水的时候,水从组织间隙进入细胞使其充盈;当细胞内水分过剩,水又会离开细胞进入组织间隙。由于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的作用,水被吸附在细胞周围而不会肆意流动,否则会因为重力聚集在下半身,人体就要发生变形了。
在毛细淋巴管附近,一部分组织液由于“压力差”被吸收进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的成分。淋巴液在淋巴管中回流,淋巴循环是类似血液循环的另一条通道。如果说血液循环是奔腾不息的长江与黄河,淋巴循环就如同静水流深的地下暗河。淋巴液携带着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慢慢涌流,最终通过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汇入静脉。血液、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之间相互转化并维持动态平衡。
“血液—组织液—淋巴液”是人体水循环的主干线,水在这条主干线上川流不息。此外,还有一条支流汇成宁静的“湖泊”,那就是环绕在脑和脊髓周围的脑脊液。脑脊液是血浆从脑室的脉络丛渗出而产生的,最终回流至静脉系统,它的化学成分与血浆相似。脑脊液为脑和脊髓供应营养,运走代谢废物、调节酸碱平衡、缓冲脑和脊髓的压力,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合称为细胞外液,占人体水分三分之一,细胞内液占人体水分三分之二。水既要参与细胞外液的循环,又要参与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交换,进进出出,好不忙碌。当它随血液流经肾脏的时候,这次长途旅行即将接近终点。肾脏有两套毛细血管网,一套毛细血管网对血浆进行过滤使之成为原尿,另一套毛细血管网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和分泌,使之成为终尿(通常所说的尿液),终尿沿输尿管进入膀胱并最终排出体外。
尿液是水离开的主要方式,水也可以作为泪液、汗液、呼出的水汽、消化道排泄物而离开。每天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水量基本相等,水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莫非它只是在人体中“潇洒走一回”?就像江河湖海的水滋养了沿途的生命,水滋润着人体的细胞,带来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它们是人体的“清洁工”和“快递员”,更是人体无处不在的建筑材料,任何一个细胞离开它都会化为齑粉。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1500—1700毫升,如果有流汗、腹泻等症状需要进一步增加饮水量。人体缺水会带来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血栓等病变并危及生命。过快、过量地饮水同样会危害健康。饮水应该均匀而适当地分布在我们的一天之中。清晨的第一杯水对于防止血液黏稠、促进胃肠运动有良好作用。各种饮料适可而止,白开水才是明智的选择。愿我们用心对待日常生活中平凡而珍贵的水,让它清清爽爽地进来,顺顺畅畅地离去,完成这场重要而愉快的旅行。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湖北省生理学会理事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王欣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
<公众号ID:kepu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