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味中药造假内幕揭秘,5个方法教你识别真假药材

《老中医》这部电视剧中两次提及假中药的问题,第一次范长友为了省钱用琥珀代替的龙涎香;第二次翁泉海在救治矿区霍乱疫情时,不法药商用枯树枝代替了藿香梗。

“我开始用了3克吴茱萸,患者服用后没有效果,增加到9克还是没有效果,又加到50克还是没效果。”

这位老中医说,他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然后让患者把药拿来一看结果是假的。假的怎么会有效,不吃出毛病来就不错了。”

很多老中医抱怨同样的方子几十年前一般一次开三副,如果对证三副就起效,有的甚至一副药下去病就好了,现在大多一次开七副,即使对证效果也不甚明显。

原因就在于过去中草药大多野生,大面积种植的速生药材效果是无法和野生药材相比的。

中草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及大面积速生种植,已经使中草药彻底失去了本真和“元气”。

市面上中药有哪些造假手段?

1.人工制膜,压制成型

珍贵且通过形态判断价值的中药材会采用此方法造假,不法分子先制出中药材相似的模具并用劣质的材料压制成型,比如石膏粉入模制成的冬虫夏草,聚氯乙烯塑料溶化后入模制成的珍珠等。

2.塑型缝合,栩栩如生

通过刀刻定形以及后续打光、染色缝合的加工手段让假劣产品冒称正品中药材,例如莪术块茎刀刻后再融与黄泥与明胶,混合打磨后直接冒充三七,鸡蛋明胶等物质加工至菜花形状与真正的紫河车极为相似。

3.染色增重,害人不浅

外形相似但是色泽有差异的植物经过切片以及染色处理后假冒正品并以昂贵价格售出。比如将白芍的根茎进行染色的处理就容易和川乌混淆,或利用红薯染色则可以冒充何首乌。

4.萃取残渣,重新上市

不法商贩从药厂购进中药萃取后原本应当销毁的残渣,又以高昂价格卖给不清楚事情的消费者,比如正常的冬虫夏草是湿润油性状态的,如果购进的冬虫夏草过于干燥则要怀疑是萃取物。

市场上17种常见的中药造假问题

三七:提取过三七皂甙的三七参经过晒干后冒出正品三七出售,质地较轻易碎且断面多为白色。

茯苓:米粉经过加工切片后冒出茯苓,假冒品经过开水烫煮会会呈糊汤状而真品开水也煎不透。

炒白术:市面上通过染色增重造假而成的炒白术断面非黄色,正品断面是黄棕色的。

红花:不法商人将木质纤维染成红色并混入正品红花中销售,一般用手抓伪造中药会有扎手感且碎末较多。

菟丝子:用苏子替代正品菟丝子,区别在于正品菟丝子才有肚脐一样的凹陷。

半夏:市面上会利用水半夏充当半夏出售给消费者。

当归:切片的正品当归中混入独活片销售,一般独活片较大且色泽发白。

制首乌:红薯切丁加工后伪造制首乌,细嚼会有焦糖味。

通草:利用明矾以及硫酸镁等物质掺假,一般假的味道发涩或无味。

羌活:东北马尾独活切片加工之后替代羌活,一般正品羌活菊花心明显且富有油性。

延胡索:不法分子会将山药种子切片加工后掺入正品延胡索内。

海金沙:将建房红砖打磨成细粉后混入正品中。

沉香:枯木被不法分子喷上沉香油以冒充正品沉香。

五味子:未成熟的野生葡萄经过晒干和染色处理后冒充五味子。

柴胡:柴胡茎、泥土或向日葵的根掺和在正品柴胡内销售。

龙骨:石灰与矿物质粉制成模型,再经过煅烧打碎后充当正品龙骨。

乌梅:野生桃醋泡晒干后冒出乌梅。

4个方法教你识别真假药材

眼看中药材: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中药的外表特征以区分中药的真假,包括中药的表皮、颜色、厚度、大小和形状等,如正品金银花外表金黄和内部银白色,归头通常比归片大。

手摸中药材:通过直接触摸中药材以感受中药材的轻重软硬等,例如通草松软,青黛浮水,山药片粉而光滑。

鼻闻中药材:中药材的气味、质量与其炮制方式有关系,例如香加皮气味特殊,鱼腥草富有独特的鱼腥味。

嘴尝中药材:某些无毒性中药材可以通过嘴尝辨别,例如山楂很酸而黄连很苦。

耳听中药材:中药材也有独特的响声,例如用手摇动正品胖大海会有响声。

中草药作为传统中医的内容一直被视为文化瑰宝,作为中华子女我们更应该维护它保护它!

参考资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