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这一仗上下都说不能打,可他(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偏要打,结果一战打成经典战例!

上边这张图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八线。其实,1952年的三八线原貌还不是这样的,在金城地区向北凸进了十公里。

那是谁改变了1952年时三八线的原貌呢?正是大名鼎鼎的开国中将郑维山。

1952年,郑维山接替回国养病的杨成武,担任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将军第一次视察阵地,便对随行人员说:“这个楔子,必须拔掉!”

郑维山将军所说的“楔子”,正是凸入我方阵地范围,美军据守的金城。

站在金城制高点,20兵团阵地纵深十几公里范围便可尽收眼底。

1953年,夏季攻势开始,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在郑维山将军的脑中形成。

1953年5月,20兵团作战室的大掩蔽部里坐满了人,郑维山将军将行动计划向与会人员进行了传达。

“我准备以两个军作两翼保障,两个军正面突击,一个军作总预备队,攻取敌正面两个团的阵地,即883.7高地和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以及轿岩阵地。”

为什么要攻取三个高地?郑维山将军说出了理由,“这三点分别位于金城以东、东南,是敌稳固金城地区防御的三个强点。打下这三点,就是为下阶段收复金城地区做准备。”

郑维山将军不仅提出了作战计划,而且说出了行动方案。

“敌我双方主阵地相距最多三公里,中间开阔地相隔,我看可以把部队提前隐蔽到敌前沿,第二天天黑后发起冲击,当晚完成攻击战斗,至少争取到四五个小时抢修工事,补充弹药,天亮后就可有效地反击敌人的反扑。”

需要潜伏多少人?郑维山又继续说道,“至于我们潜伏多少人,我测算了一下,至少要三千人。”

郑维山将军说完之后,偌大的会议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为什么?有五个让与会人员选择沉默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在既无制空权,又无技术保障的条件下,实行三千人大潜伏,在现代条件下的战争中从无先例。

第二个理由,在武器装备方面,志愿军处于极大的劣势,同时进攻两个团装备着现代武器的敌人,这种事情在进入战略相持态势以来从未有过。

第三个理由,当时志愿军总部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攻击目标不超过一个营为原则,最好一次攻坚一至两个排到一至两个连。”

第四个理由,如果这一仗打不好,将给正在进行的谈判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理由,郑维山即将卸任20兵团司令员职务,新的司令员即将到任。

忽然,60军军长腾地一下子站了起来,

说道:“支持兵团作战方案,坚决执行命令!”

67军军长也明确表达了态度,“支持兵团的作战方案,坚决完成任务!”

电话急促的铃声,再次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默,志愿军政委、代司令员邓华在电话那头说道,“我们考虑了你们的作战计划,我们的意见是不要打,请你们考虑。”

对着电话筒,郑维山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决心已定,错了我负责!”

撂下电话后,郑维山将军满脸严肃地对参会人员说道,“这一仗一定要打。错了我负责!该杀头就杀我的!”

60军军长张祖谅站起来说:“我和你共同负责!”

郑维山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说道:“不要你负责,你只管打你的!”

6月10日,郑维山将军导演的炮战首先开始,成千上万发炮弹呼啸着倾泻在敌前沿阵地上……

对敌人阵地一通狂轰乱炸之后,潜伏的志愿军部队立刻发起攻击……

很快,情报反馈到了指挥部,战况令包括志愿军总部首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兴奋无比。

战争进行到6月15日晚,攻取三个高地的目的已经实现,随即志愿军对金城发起攻击。

正在此时,由志愿军总部和朝鲜人民军联合签发的命令传到了20兵团司令部,“敌方已答应我方提出的全部条件,停战谈判全部达成协议,战线将按照双方现已占领的实际控制线重新划定。”

同时,志愿军总部还指示郑维山,立即派人将我部现已占领的阵地前沿坐标图送往板门店,以便验证界定军事分界线。

历时5天6夜的金城反击战的第一阶段战役遂告结束。

正是通过此战,胆识过人的郑维山不仅创造了一个战争奇迹,还打出了一个经典战例,直接改变了三八线原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