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俗(6)-----拾粪

自古以来,粪是农家宝,种田少不了!拾粪是人类进入农耕社会以后就有了吧。过去在农村,不管什么地方,都会碰到拾粪的老头,肩上背一只背筐,手持粪叉或粪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遇到粪便会停下来,用手中的铲子或叉子将其铲到筐内。

拾粪去

因为粪是肥料。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没有大便臭,哪有五谷香。为了大地的丰收,也为了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农民就得想法解决肥料问题。那时化肥极少,而且要花钱,农家肥不花钱而且肥效好,所以就成了老百姓的首选。过去的农民哪怕是大便顶了门,也要忍着把它带回家,拉在自家的茅坑里,要不然就会被斥之为“吃家饭,拉野屎”。

新中国成立后,对肥料的重视更是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墙上写着“肥是农家宝,庄稼离不了”,“多积肥,多打粮”,“春天粪满筐,秋天粮满仓”之类的大字标语。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中更是把“肥”放在第二位,放在了对粮食丰收举足轻重的位置。

粪筐

当时的猪、狗都是散养,满街乱跑,随地拉尿,再加上生产用的牛马,产生的粪便不在少数。那些一落在田间、道路以及沟沟坎坎、房前屋后、草丛树林等地方的各种粪便,都是上等的肥料,是老百姓眼里的宝。挎上粪筐,场头路边转一圈,拾上一篮半筐人畜粪便,沤到粪池里,既积了肥,又清洁了环境,还捎带着锻炼了身体,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在农村长大的人,几乎都有过拾粪的经历,对一个七八岁到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讲,拾粪,与放羊、打草、拾柴禾一样,是最常见的活儿,没有人认为它有多脏,更没有谁以此为耻。后来知青下乡插队,不管男女,也都背起粪筐拾粪,生产队还会根据知青的表现,对拾粪积极分子进行表扬。

自从化肥普及后,原本是主要肥料的粪便一度被人们所忽视,再加之农村实行了规模养殖,街头很难看到猪狗之类的动物,拾粪这一活计也就逐渐绝迹了。

(0)

相关推荐

  • 五谷轮回之所

    一 "五谷轮回之所"的"雅称",来自于<西游记>的孙悟空之口.八戒原先以为猴哥给他指了一个什么高级的地方,结果竟然是个厕所,让八戒哭笑不得.然而在农 ...

  • 古代有专门从事粪便买卖生意的人吗?

    农村每家每户的厕所粪池一般会作为农田有机肥的来源之一,在适当的时侯挑粪浇灌到庄稼地里做肥料,肥田,像古代县城居民的粪便,有专门的人员收集并用大木桶运送到乡村田地处理的,有的农户对肥料需求多,还得支付一 ...

  • 60后农村人的记忆:拾粪,只为地里土壤肥活,庄稼长得壮硕

    粪,对于现在的农村年轻人来说,或者对于从没在农村生活过的城里人来说,都是非常嫌弃的一种东西,但曾经,拾粪也是一种农活儿,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小时候都曾做过的事儿,就算是没做过,农村的60后.7 ...

  • 圈牛拾粪的日子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东北农村,老百姓的生活都比较艰苦,许多人家交了公粮之后,剩下的粮食已不多了,没办法就得靠政府下拨的返销粮度日子,过生活,家家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更不敢奢望吃大米和白面了. 那时我家是 ...

  • 中华民俗文化之中坚信仰:关帝

    关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唯一一位受到儒释道教,朝廷民间,百行百业一致崇奉的至尊至圣的神明.关帝庙楹联云:"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 ...

  • 【三秦文学】陈云鹏:【也说“四六不成材” ——中华民俗探源】(言论)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也说"四六不成材" --中华民俗探源 文/陈云鹏 朋友家里正在装修新宅,涉及到电视墙左右的层级造型,朋友妻女与装 ...

  • 10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大图),你肯定没见过!

    10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你见过吗? 来源:炎黄春秋史 旧时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千种模样.万般风情.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许多民俗活动不复存在或趋于消亡.这100幅民俗图向我们展示了先人们丰富的生活样态 ...

  • 10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你见过吗?

    来源:炎黄春秋史 旧时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千种模样.万般风情.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许多民俗活动不复存在或趋于消亡.这100幅民俗图向我们展示了先人们丰富的生活样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最生动活泼 ...

  • 有空多拾粪,没事少赶集

    平时我习惯写肃宁.但是要说赶集,还是就得说"旭明"俩字才有点赶集的那个感觉.尽管现在的旭明大集几经搬迁.取缔,又恢复,已经没了大集的声势,倒像是早时候人们说的那个"露水集 ...

  • 10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画)

    旧时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千种模样.万般风情.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许多民俗活动不复存在或趋于消亡. 这100幅民俗图向我们展示了先人们丰富的生活样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最生动活泼的一面. 1.剃 ...

  • 风土识小|一部浓缩的中华民俗史

    新版<事物掌故丛书>书影 庚子年末,上海辞书出版社依据较权威的古籍版本,校对查证原文,花费许多功夫,编辑出版了杨荫深先生<事物掌故丛谈>的"校订本".我以为 ...